第一次粤北战役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粤北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广东中北部山区展开的大规模战役。日军为了攻占当时的广东省战时政府驻地韶关,打通粤汉铁路,分别于1939年12月、1940年5月、1944年11月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向粤北进攻的战役。前两次以中国军队全面胜利告终。第三次粤北战役,日军攻占了韶关,打通了粤汉铁路,广东省国民政府被迫向西部山区迁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第一次粤北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次粤北战役
简述
1939年,日军占领广州后,企图进犯曲江。为确保粤北防区,余汉谋指挥部队阻击日军北犯,从而开始第一次粤北会战。第一次粤北战役,是当时广东战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的战斗,历时近一个月,最后以日军的败退结束。
第一次粤北战役分为3个阶段:1939年12月18~26日为防御阶段,26~31日为反攻阶段,1940年1月1~8日为追击阶段。26日,余汉谋下令全线反攻,其中第六十二军由佛冈向从化、牛背脊间迂回前进,重点反攻牛背脊,将北进的日军分割为两股,尔后集中兵力各个包围歼灭。由于日军粤北兵力受损,加之补给困难,粤北日军于1940年1月1日向广州方向撤退,第一次粤北战役以中国方面胜利结束。整个战役共歼敌军官236人、士兵9800余人。
详细经过
1939年11月上旬,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由广东韶关移师广西柳州,指挥桂南作战。广东军事由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主持。当时粤北前线兵力部署有:第62军(军长黄涛)辖第152师(师长陈章)、第157师(师长练惕生)驻守佛冈、清远琶江、源潭、花县地区;第63军(军长张瑞贵)辖第153师(师长彭智芳)、第154师(师长梁世骥)、第186师(师长赵一肩)、第151师(师长林伟俦)驻守从化牛背脊、增城派潭、东洞、新丰县梅坑,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65军军长缪培南所辖部队驻在英德县青塘及翁源县华屋,作为第十二集团军的总预备队。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驻翁源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39年12月中旬,占领广州的日军兵分三路以第104师团为左路,沿粤汉铁路北犯进攻英德,先在清远县银盏坳、源潭、琶江口与我第62军发生激烈战斗,敌军在空军掩护下攻陷横石、英德县连江口地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遂将驻英德、翁源县的总预备队——第65军调到粤汉铁路方面作战,在英德县高田阻击敌人。战况激烈,双方伤亡较大,互有进退。敌军中路近卫混成旅团与右路第18师团则以翁源为主要攻击目标,近卫师团进犯从化、良口。同时右路敌军第十八师团进犯龙门,攻陷新丰梅坑,第63军奉命阻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粤北前线各处战况非常激烈,敌机轮番轰炸,掩护敌军前进。他们采取钻隙迂迥战法,致使粤北我军处于两翼被包围态势。左路敌军迫近英德县城,右路敌军陷新丰梅坑后迫近沙田和青塘,情况紧急,总司令部被迫转移,随后敌军攻陷英德县城、青塘、官渡、新江及翁源县,日军兵锋直逼广东省战时省会曲江,粤北危急,26日余汉谋急电蒋介石请求增援,29日由湖南省紧急调来的增援部队第54军到达韶关,第54军(军长陈烈)属于中央军精锐劲旅,装备优良,下辖三个师,第14师阙汉骞部、第50师杨文瑔部(师长张琼他调,由副师长杨文瑔接替指挥,40年2月杨文瑔就任该师师长)、第198师王育瑛部,30日第54军在曲江集结完毕后并没有按常规进入阵地防守,反而是出其不意地在第二天(40年1月1日)对日军展开了令日军震撼地猛冲猛打,一部攻击英德之敌,一部攻占新江后再行攻击翁源、青塘之敌,日军得知是精锐的第五十四军前来增援,已是无心力战,抵抗一阵,便仓惶沿翁从公路败退,第54军乘胜追击。
我军其余各部也趁机展开反攻,第六十二军以一切可用的兵力向良口方向逆袭,经过激战后占领日军设在牛背脊的一个兵站,随后整个牛背脊阵地被我军完全控制,日军第18师团与近卫旅团的退路被切断;第六十五军攻占吕田,丹竹坑、地派;第一五四师攻占沙田和梅坑墟,日军招架不住,终于向增城方向全线溃退,于是余汉谋、缪培南下令我军向日军发动全线反击,侵犯粤北地区之敌纷纷溃逃,狼狈不堪地窜回广州,我军收复失地,取得第一次粤北战役的胜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次战役,日军败退的原因,一是黄涛第六十二军攻克牛背脊、良口拦腰截断敌人的联络线,二是由湖南调来的援军精锐之师第五十四军能及时到达,并迅即展开猛烈攻击。[1]
第二次粤北战役
简述
第一次粤北战役后,日军败退广州、增城,进行整训和补充。1940年5月上旬,在日军司令官安藤利吉的指挥下,第十八、三十八、一0四师团约两万人,战车数十辆,以及第二十一独立飞行队30余架飞机,再次向粤北进犯。中国守军依托工事,在前沿阻击日军,对于深入纵深的敌军,则集中兵力进行围歼。经过一个月的拉锯战,日军撤退。
战役经过
此次战役分为3个阶段:5月13~23日为防御阶段,5月24~31日为争夺阶段,6月1~12日为追击阶段。短短一个月期间,经过多次拉锯战,一五二师守住良口制高点石榴花山,12日,日军溃退回广州,恢复战前双方阵地原态势。
战役影响
两次粤北战役粉碎了日军北上曲江、韶关,打通粤汉线的侵略计划,保卫了粤汉铁路和粤北地区,挫败了日伪逼降的阴谋,支援了桂南的抗日作战。歼灭日军两万多人。
相关
村民每年自发拜祭英雄
65年的岁月并没有磨去记忆的棱角。从化良明村的几位老人最近争相告诉记者,1940年5月,63军在石榴花山与日军交火十分激烈,村里的几十个年轻人都参加了抬伤兵、埋阵亡将士的工作。89岁的叶郁权回忆说:“那时仗打得正火,头晚保长通知了甲长,甲长立即叫上村里的小伙子们去支前。听说是为打日本鬼子的队伍干活,大家都特别卖力。” 老人们回忆,当时的死伤特别严重,石榴花山上还不像现在这样开出了道路,村里的一群年轻人拨开杂草和荆棘,将牺牲者搬到山腰,他们已在那里挖出一条条很长的坑,并倒进水泥灰浆,等到凝固了就把尸体一具一具地放进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可是一层压一层地搭着放的!你可以想象死了多少人啊!附近都是尸体,总得把他们掩埋起来,让牺牲者得个安宁呀!”站在公墓前的叶润钊老人指着山土激动地说。时光一晃几十载,但每年清明节,许多村民们都会上山来凭吊这些为保家卫国阵亡的将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位于森林公园的国民党陆军第62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记者还看到了一炷炷刚刚燃过的香火和瓜果、食品等祭品。据当地群众讲,每年都有大量村民自发前来拜祭,这些供品就是他们留下的。
烈士纪念碑年久待修葺
目前,国民党第62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陆军第63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均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从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63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建于1946年,1985年重建,内埋63军历次战役殉难将士忠骨3000多具。第62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曾被淹没在牛脊山水库之中,1987年被打捞出来重建。经过近20年的风雨侵袭,两个纪念碑基座、地台多处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痕,部分地面凹陷,护栏出现断裂;两个纪念碑周围杂草丛生,碑上文字被风化,油漆脱落……广州市政协委员最近提出了《关于修葺从化市良口镇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对原国民党62军、63军抗日纪念碑进行全面修葺,建立粤北战役纪念馆,陈列当年抗战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等历史资料。
第三次粤北战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44年11月,日本侵略军集合两万余兵力,发动了第三次粤北会战,最终打通了粤汉铁路,并于1945年初攻占韶关,广东省国民政府随之向西部山区迁移至连州,直至抗战胜利才迁回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