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禅茶文化的知识

禅茶文化的知识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禅茶文化的知识

  狭义的禅茶以及禅茶文化防止大而不当所造成的含糊不清,明确了禅茶传承的主体,确保禅茶文化建设的目标明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禅茶文化的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

  禅茶文化的基础知识:禅茶的起源

  中国茶道从一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初,茶为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和寺院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就有着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禅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于禅茶的起源,西汉时期四川蒙顶山妙济大师亲植茶树,为佛教徒种茶的最早的记载。东晋高僧怀信在《释门自镜录》中说:“跣定清谈,袒胸谐谑,居不愁寒暑,食不择甘旨,使唤童仆,要水要茶。”坐禅用茶的最早记载,约见于《晋书·艺术传》:僧人单道开在后赵的都城邺城昭德寺内禅修,昼夜不卧,“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饮茶苏一二升而已”,说明至迟迄于东晋,佛教禅定已与用茶结缘。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改变了历代禅师的传法方式,四祖前历代禅师都是在一座山里边,石崖边,搭个茅棚住在那里,种植茶树,自给自足。四祖大师在双峰山下修一个大庙,有几百徒众聚集在一起,开荒种田,不作不食,除种植粮食外,最重要的是种植茶树。公元696年,武则天向禅宗六祖惠能赐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禅宗北宗禅茶,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按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宋高僧传》卷八《唐兖州东岳降魔藏师传》)降魔藏少时胆大,不惧鬼魅,故号降魔藏。受戒以后先习律,后依神秀习禅。在泰山灵岩寺大兴北宗禅,“学者臻萃,供亿克周”,成为北方禅学中心之一。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与慧能弟子神会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无遮大会”上辩论的崇远禅师即是降魔藏的弟子。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序云:“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中孚禅子,显然是玉泉寺的禅僧。而开元年间的玉泉寺禅系,当属神秀的北宗。玉泉寺的禅僧们创制出仙人掌饼茶,革新茶叶加工工艺,促进了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为后来唐代饼茶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序:“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李白称惠真“年八十余岁”,但惠真实际上终年79岁。因为常饮茶,所以高寿,脸色红润“如桃花”,犹如青壮年。惠真现身说法,证明饮玉泉茶“能还童、振枯、扶人寿”。惠真不仅常饮玉泉茶,而且与中孚一起,对仙人掌茶的采制、宣传、推广也有重要贡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南宗禅茶,马祖道一禅师率先在江西倡行“农禅结合”的习禅方式,鼓励门徒自给自足。百丈怀海禅师在江西泰新百丈山创《百丈清规》,并把世俗的生产方式移入佛门,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生产劳作对于茶叶的栽培、加工提供了实践经验。由于新型的禅林经济普通得到发展,寺院栽茶、制茶就在这种自立求生,经济独立的背景下大规模兴起。加之如火如荼的寺院饮茶之风,无疑也刺激了这种生产活动的持续展开。清规中明确即于法堂设两鼓:居东北角者称“法鼓”,居西北角者称“茶鼓”。“法鼓,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并击之,上堂时二通……茶鼓长击一通……”召集僧众饮茶。又每坐禅一炷香后,寺院监值都要供僧众饮茶,称“打茶”,多至“行茶四五匝”。不仅坐禅时如此,即在日常生活中,禅寺也处处不离茶之身影,如寺院中专设“茶堂”,供寺僧辩说佛理,招待施主、同参之用;寺院专设“茶头”,专事烧水煮茶,献茶酬宾;寺门有“施茶僧”为游人惠施茶水;佛教寺院种植茶树,专称“寺院茶”;上供诸佛菩萨历代祖师之茶,称“奠茶”;寺院一年一度的挂单,依“戒腊”年限(即受具时间)的长短,先后奉茶,称“戒腊茶”,住持请全寺僧众饮茶称“普茶”。凡此种种肇始于坐禅饮茶,而后相沿成习,潜移默化为佛教寺院的法门规式,乃至迁延至今,足证茶事与佛门佛事的渊源之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佛法原本平常,就在日常茶饭之间,所以诸多祖德并非仅以一事一物以为悟机,而是随手拈来,触目菩提,《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院主当下大悟。禅宗“五家七宗”,历代禅师各具手眼,以直接的“吃茶去”、“且坐吃茶”的方式传法给弟子,使弟子在吃茶这件最平常的事中契悟本心,明自本性。这就形成了禅门独特的“吃茶”传法宗风。宋代临济宗圆悟国师编《碧岩集》在禅门影响甚大,其手书“茶禅一味”更把以茶传法推向了高潮。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全面的关于茶方面的巨作。陆羽自幼在寺院长大,乃至其著《茶经》期间,与名僧皎然关系密切,可以说陆羽一直与佛教有甚深联系。经过《茶经》的教化和普及,寺院茶文化逐步走向社会大众。

  禅茶文化的基础知识:禅茶的茶艺

  一、用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炭炉一个、陶制水壶一个、兔毫盏若干个、茶洗一个、泡壶一把、香炉一个、香三支、木鱼一个、磬一个、茶道具一套、茶巾一条、佛乐磁带或光盘(CD)、音响一套、铁观音茶10—15克.

  二、基本程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礼佛——焚香合掌

  2.调息——达摩面壁

  3.煮水——丹霞烧佛

  4.候汤——法海听潮

  5.洗杯——法*常转

  6.烫壶——香汤浴佛

  7.赏茶——佛祖拈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投茶——菩萨入狱

  9.冲水——漫天法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洗茶——万流归宗

  i1.泡茶——涵盖乾坤

  12.分茶——僵溪水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敬茶——苦渡众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4.闻香——五气朝元

  15.观色——曹溪观水

  16.品茶——随波逐浪

  17.回味——圆通妙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8.谢茶——再吃茶去

禅茶文化的知识相关文章:

1.茶文化策划

2.禅茶文化的由来与内容

3.茶文化的推广策划书范文

4.茶文化园的规划设计方案

5.茶文化与生活的文章鉴赏

247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