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茶道的历史发展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明代茶学名家许次纾一句经典名言,引出了“六安瓜片”的丽影精魂,同时开启了这种片茶近600年的传奇经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六安瓜片茶道的历史发展,一起来看看。
六安瓜片茶道的历史发展
传奇名茶,香飘古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六安瓜片”历史悠久,为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早在唐代, “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庐州六安(茶)”的描述。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对六安片茶有一番盛赞,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六安瓜片”被列为贡茶。清那拉氏生下了唯一的“龙子”同治后,拿到了许多特殊的“津补贴”,然而,每月也仅得六安瓜片700克。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敬爱的周恩来在临终前,还向喂茶的工作人员说:“我想喝点六安瓜片”。197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第一次访华,得到馈赠的礼品中,就有六安瓜片。正是由于“六安瓜片”的优良品质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明代名著《金瓶梅》、清代名著《红楼梦》、当代著名的小说《历史的天空》等。都提及了“六安瓜片”,特别是《红楼梦》一书中,提到六安瓜片竟达80处之多。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绿茶有抗衰老、抗菌、降血脂、瘦身减脂、防龋齿、清口臭、防癌、美白及防紫外线、改善消化不良等功能,而六安瓜片作为绿茶中的佼佼者,它的保健功能更是为世人所称道。科学分析表明,六安瓜片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其中,茶叶中含有20%-30%的叶蛋白,能溶于茶汤的约有3.5%左右;含有1.5%-4%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能溶于茶汤的约有3%~4%;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中国质量报告》中在品味全国十大名茶时称:“六安瓜片既是饮料又是良药,有消食解毒去疲劳之功效。”近年来,六安瓜片多次在全国举办的茶叶博览会上获奖,被称为“茶王”。目前,整个六安市能年产精品瓜片3万多公斤,这些瓜片不仅在全国各地留香,更远销至日、法、德、美等国家,为全人类的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灵山异水,“六”地平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六”乃“上古四圣”皋陶的封地。自古以来,这里民风强悍,尚武好斗。大汉之前,这里是一个难以管束的地区,各种针对统治阶级的叛乱不断发生。汉初,“六”地发生了英布的叛乱。“文景之治”那么好的时期,这里的诸侯王刘长却叛变中央,后事败身死,而刘长的儿子刘安在文韬武略上不仅胜过其父,更是直逼长安城里那个皇帝刘彻。刘安后来承父爵亦受封于“六”地。在武帝步步“削藩”逼迫下,刘安终于忍无可忍,再次想谋反,事败被赐死。刘安死后,“六”地再没发生反叛之事,于是武帝放心了,留下句“‘六’地平安”的金玉之言。“六安”之名由此诞生。
“六”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诸多美景,不胜枚举。如今,淮河上游五大水库的碧海烟波、国家森林公园天堂寨的浩阔森林、历史名山八公山下的万倾梨花、龙舒周瑜故里的儒雅气息以及白马寨下飘动华夏的万里酒香等等,无不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游人来此寻古探奇,登舟采野。而来到这里,能捧上一杯当地的“六安瓜片”,更能为这份愉悦的赏游增添靓丽的神采。
“六安瓜片”主要产于六安市所辖的金寨县齐山、黄石、里冲及裕安区黄巢尖、红石等地,尤以金寨县齐云山所产的瓜片质量最佳。这里所产的片茶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云山地处大别山的北麓,海拔804米,这里常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春秋气温凉爽温和,年平均无霜期在210~220天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齐云山一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其土壤类型丰富,黄棕壤分布较广,而这里的茶叶主要生长在沙质壤土(乌沙土)中,这种土主要是由各种岩石风化而成,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很利于茶树生长。齐云山一带地形地貌奇特,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仲春之际来到这里,百鸟啁啾,千山鸣蝉,蕙草芳树,连绵不绝。此时,登高可见群山繁茂,俯涧可听泉水叮咚,随意敲开一户农家小院。茶香幽幽,涤荡肺腑,善良纯朴的山里人,会捧出醉人的香甜来招待你。即使你不为观茶、品茶、购茶而来,进入这远离红尘的清静之地,也会心生蕙意,脱俗入雅。
六安瓜片茶道的历史来源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沉荷……”(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为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 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一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惧丽,获得袁的赞赏。当地茶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新茶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昧、形别具一格,放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时过境迁,虚实难辨。但上述两种传说有三点则是一致的,其一:六安瓜片问世于1905年前后;其二:六安瓜片的产地在金寨县麻埠齐头山附近的后冲,麻埠已随响洪甸水库的建成而淹没消失。但过去这里曾是六安瓜片的主要集散地;其三:六安瓜片采制技术是在大茶的基础上,汲取兰花茶、毛尖制造技术之精华,逐渐创制成功的。目前在制茶工具及技术方面,仍有许多与大茶相似之处。瓜片产区目前春茶制瓜片,夏茶仍制大茶,形成组合生产。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金寨、霍山三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产地有金寨县的响洪甸、鲜花岭、龚店;六安县的黄涧河、双峰、龙门冲、独山;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外山瓜片产地有六安市的石板冲、石婆店、狮子岗、骆家庵一带。产量以六安最多,品质以金寨最优。瓜片原产地齐头山一带,旧时为六安管辖,现属金寨县。齐头山所产“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是大别山的余脉,海拔804米,位于大别山区的西北边缘,与江淮丘陵相连,几十里外就能看到她巍然兀立,如天然画屏。全山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怪石峥嵘,溪流飞瀑,烟雾笼罩。山南坡上有一石洞,处于人迹罕到的悬崖峭壁之上,因大量蝙蝠栖居,故称为蝙蝠洞。传说洞口曾有“神茶”,有年春天,一群妇女结伴上齐头山采茶,其中一人在蝙蝠洞附近发现一株大茶树,枝叶茂密,新芽肥壮。她动手就采,神奇的是茶芽边采边发,越采越多,直到天黑还是新芽满树。次日她又攀藤而至,但茶树已然不见,于是“神茶”的美谈就传开了。50年代曾有茶叶工作者,为调查六安瓜片茶树品种资源和生态环境,冒险攀登探洞,见洞内蝙蝠粪便厚积,松软如绵。蝙蝠栖居石缝深处,白天很难见到,但静坐洞中却时而能听到蝙蝠飞翔之声,如风似涛。洞口有野茶一丛,有人说为蝙蝠衔籽而生,无从断定。
六安瓜片茶道的历史发展相关文章:
1.茶文化的发展
2.茶与茶道的分类
6.为客人续茶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