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茶文化的茶艺流程
紫阳县茶文化的茶艺流程
紫阳富硒茶茶文化以传达礼、洁、雅、利作为基本精神。那紫阳县茶文化的茶艺流程有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紫阳县茶文化的茶艺流程,希望对您有用。
紫阳县茶文化的茶艺流程
第一步:天女散花,展示茶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紫阳富硒毛尖、银针最宜盖碗茶冲泡。冲泡为湿宜在90度左右,以玻璃大茶壶作洗茶壶,以中号紫砂壶作公道杯,以青花盖碗茶作品饮杯。由两名副泡手用托盘将一次摆上茶托,再上茶碗,再上碗盖。动作达到流畅,迅速、准确,似行于流水,天女散花。
第二步:嫩芽初露,万古茶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主泡手介绍紫阳富硒茶的历史、地位、作用、特征。由副手用茶匙从茶海中取出干茶装碟,让客人观看留下紫阳茶第一感觉,以上的程序均有背影音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步:游龙入海,灵芽出世,周公三吐哺。
(一)洗茶:将茶剩入玻璃壶内,先用90度山泉,先低后高,将水注入壶至满,却浮泡后,用头道茶水去温紫砂公道杯,然后将壶水提高注七分入壶,使茶在壶内翻滚,再将茶汗箅入公道杯中,如此三次称之为游龙入海。
(二)奉茶:此时玻璃内的茶叶已是莺舌向天展、旗枪列如队,明前嫩芽已是一览无余。这时由副泡拿起玻璃,摇动旋转,将茶芽连同茶一次分注入客人茶碗中,每碗注入芽头百余枚,绿汤嫩芽、犹如处子,此为灵芽出世。
(三)敬茶:此时孕育在公道杯中的茶汤已是香、色俱佳之时,此时由主泡手端壶一一向客人敬茶,三巡过后,饮者满腮清香、神爽志明,称之周公三吐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四步:品茶听歌。紫阳是有名的歌乡,而歌词以茶托情,有单唱,有对唱,听歌品茗。在悠闲中领略紫阳茶味,在清爽中感悟茶道中释放出的精神。
紫阳功夫茶程序与潮州功夫程序相似,宜用紫阳翠峰和紫阳炒青泡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紫阳茶道也是逐步完善、推陈出新的一个过程,有人提重现大唐贵族茶道,有人主张日本茶道,只要是能体现当代民族精神,符合现代人的心理,便于传播,给人以美的享受就是好茶道。
紫阳县茶文化的起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紫阳在久远的历史中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茶叶品饮形式,在频繁的自然灾害和战乱中,紫阳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几个断层。新时石器时代的马家营文化,夏商时期、魏晋时期的白马石文化,到元末明初的以东明庵为主体的寺庙文化,而这几个时期的文化繁荣,并没有形成一种承启关系。紫阳在置县以前时属秦,时属巴蜀,时归荆楚,不同的文化因子散落其中,加之紫阳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导致了紫阳茶文化的零散性和不明显性。地域的独特位置给云茶巴茶向中原、东南推进提供了通道,形成紫阳茶文化西南东南过渡地带。秦岭也成为南北分水岭,给大唐贵族茶道和雅士茶道传入设置了障碍。虽然大唐贵族茶道的香风曾也薰染过汉水流域,但寻觅其踪,早是雪泥鸿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商业经济的发育,撬动着文明车轮的向前,使横贯东西汉江樯桅林立,匆匆商船,不断把中原文化、湘楚文化携至。加之荆襄流民涌入老林,各地品饮方式、文化的互融,导致了紫阳茶文化的多元性,形成了以湘楚文化、巴蜀文化、长安文化为主体的异化体。三是紫阳置县后,由于明朝的茶马贸易和对中亚、东海沿岸的对外开放,以茶叶、陶瓷、丝绸为主体的贸易,使茶叶的经济主体地位再次提高。同时也因为寺庙、道观以茶理佛,以茶悟道,培育了茶道的成长,脱胎了紫阳茶道的雏形。
紫阳县茶文化的介绍
紫阳得名于北宋时道教南派的创始人张伯端(号紫阳真人)。相传他曾经逆汉江而上,在紫阳瓮儿山下潜心修道,研究茶艺。紫阳,这个安康南部的县城虽然有着一个诗意的名字,但着实是个弹丸之地。贾平凹在他的《紫阳城记》中写道:猛一抬头,便见到斗大一座城。而在更早的时候,清朝时期的紫阳知县也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诗:连登三百六十阶,才见山头斗大城。《紫阳县志》也记载了明朝时候紫阳县设置之初,全县仅为5里,居民仅147户,1507人,“民之卜于山阿水泗者,诛茅为屋,如辰星落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而,弹丸之地的紫阳却别有一番风韵:板石房、吊角楼、铁索桥、石径幽巷,不知被多少人搬上了画布,天然的山水画呀;任河水穿越了巴蜀之地的层层大山,带着川妹子般的爽朗泼辣,蜿蜒曲折地在紫阳徘徊,直到让不毛之地的紫阳有了浓浓的灵气秀气才依依不舍地流入汉江;到了春天采茶的时节,漫山的茶树,把茶农们的脸都映红了,在最大的喜悦中,他们会放声高歌,村里的妹子,船上的艄公、林子里的樵夫,难保不会老远地和着唱起来。那时侯,你就不会觉得这地方小,只怪自己眼界小了,世界大了。
紫阳以出产以紫阳毛尖为代表的富晒茶而闻名天下下在紫阳县志中有这样一句不无凄凉的话:“……多年以来,本县人民赖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是茶叶等特”。的确,大山深处的紫阳没有足够的耕地可以种植庄稼,也没有发达的交通可以开展贸易,从很久以前开始,紫阳茶就养育了这里的人民,也孕育了这里的文化。早在唐朝时期,紫阳茶就被列为供品,到了清朝时,紫阳已经成为全国十大名茶区之一。紫阳因茶而传了名,紫阳人也就顺理成章读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茶上。说茶是紫阳人的根、紫阳人的魂丝毫也不为过。紫阳人待客,无论迎客送客都是茶;即便是闲来无事,紫阳人也往往把弄茶壶,将时光浸泡在香茗中。就更别说那清明时节、绿透了的茶园里,随着采茶姑娘的纤指灵动、一棵棵嫩芽进了竹篓子,这一年纷纷扰扰的茶事便开始了:热热闹闹的茶市里,茶农和茶商讨价还价,大包小包地过秤,与此同时,外地的茶贩子正在路上奔波呢……
紫阳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那时侯的古文献就记载了在“北接汉中、南极黔涪”的紫阳,茶树的栽培已经十分普遍。东汉时期佛教传入紫阳,孕育了紫阳茶文化的雏形。僧侣们讲究坐禅戒酒,就在寺院旁开辟茶园,以供饮用之需。这时候,在民间,专门为进贡而修建的茶园也逐渐出现。南北朝时期,战乱使得大批流民涌入大巴山区,促进了山区的开发和茶叶的发展。唐朝可谓太平盛世,在当时流行的贵族茶道和雅士茶道对紫阳茶文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紫阳也成为唐代山南茶区的一个重要部分。北宋时候开始实行“茶马制”,即将内地的茶叶大量输送到边境贸易市场,换取游牧民族的马匹,以缓解军队马匹供给不足的危机,同时削弱游牧民族的战斗力。明朝时候,朝廷更加重视茶马制。紫阳由于地理位置靠近西北,同时茶叶质量上乘,在“茶马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大大发展了本地的茶叶种植。清末以及民国处年这一段时期,中国国内动荡不安,大量的商号票号涌入紫阳,通过茶叶生意谋求利润,一时间商号林立、帆影阵阵,至今还保留有许多会馆的遗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紫阳茶艺有着一整套繁琐的程序,对于茶叶、茶具、水、服饰、环境、音乐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茶叶要上好的紫阳毛尖、紫阳翠峰或者紫阳银针等名茶;茶具则由茶碗、茶壶、茶勺、茶盘等专业茶具组成;泡茶的水要求是紫阳当地的山泉水或者清冽的井水;音乐以紫阳当地的民歌小调为主;服饰则是传统的大襟滚边喇叭袖、喇叭裙;环境要求雅致清净,书画、仙茗、精瓷、红颜不可或缺。在茶艺表演中,要求有三名“泡手”,一名主泡手、两名副泡手。首先两名副泡手展示茶具,动作要求流畅、迅速、准确,这一步被称之为“天女散花”;接下来,由主泡手介绍紫阳茶的历史、特征、地位和作用,以及展示干茶叶,这一步,称为“嫩芽初露,万古茶韵”;紧接着,将茶剩入玻璃壶内,以90度的山泉水先低后高,将水注入壶至满,却浮泡后,以头道茶水去温茶杯,而后将茶水提高注七分入壶,使茶在壶内翻滚,再将茶汗箅入杯中,如此三次,叫做“游龙入海”;副泡手拿起玻璃壶,摇动旋转 ,将茶芽连同茶一次分注入客人茶碗中 ,每碗注入芽头百余枚,绿汤嫩芽,犹如处子,这一步,叫做“灵芽出世”;由主泡手一一向客人敬茶,三巡过后,饮者满腮清香、神爽志明,称之“周公三吐哺”。在此过程中,一直有紫阳的民歌小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紫阳县茶文化的茶艺流程相关文章:
2.茶道活动流程
4.茶道茶艺的步骤
6.茶道步骤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