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信阳茶文化作文
走进信阳茶文化作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信阳灿烂文化的重要品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走进信阳茶文化作文,希望对您有用。
走进信阳茶文化作文1
信阳茶叶
我很喜欢喝茶叶茶,特别是信阳毛尖茶,每次喝茶要多放一些茶叶,没有怎么冲就倒掉换新茶。于是爸爸妈妈决定让我了解一下茶叶的制作过程,借机要我改掉浪费的换毛病。爸妈趁放假之际报了旅游团,准备带我去茶的故乡——信阳,让我亲身体验茶叶的制作过程。到信阳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和一大群游客来到了茶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放眼望去,山坡上一片碧绿,空气也格外清新,。茶树都差不多高,叶子生长茂盛,一簇一簇的,散发出一阵阵清香,一看就知道又是一个丰收年。我发现茶叶树上还结一些小果子,不大,绿色的,挺好玩的 。“爸爸,这是什么?可以泡茶吗?”不懂的事我总要闻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那是茶果。“真好玩,这么小的茶树竟长出这么可爱的小娃娃来。”我兴奋极了。我们开始摘茶叶了,管理员简单介绍了一些注意事项,就由游客来亲自操做。一开始我总是把茶叶揪成两半,怎么也揪不好,看看周围的人兴致勃勃,我有点灰心了。这是妈妈走过来安慰我:“没关系,只要有耐心就能学会。看我教你。”妈妈耐心地反复示范,终于我摘了片完整的,便向一旁的爸爸炫耀。爸爸赞许地点点头,我信心倍增。我们三个你追我赶,摘了一上午,我得篮子仍然没有满,看看爸妈的篮子慢满满的,我真羡慕。妈妈给我擦擦汗,看看我的“成绩”,微笑着说:“恩,不错,够你喝一上午的。”摘茶这么难,我真是领教了。下午我们又要去炒茶房炒茶了。
炒茶房是一间平房,里面有好几十口大锅,整个房里充溢着茶的清香。刚进去一位老爷爷家呆了我们。老爷爷指导着我们把刚采的茶叶倒进一口大锅里,然后不停地用手翻炒,一边翻一边向我们介绍炒茶的技术,主要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当听到炒茶的火候很重要时,我睁大了眼睛。老爷爷说,火不能大,也不能小,要恰到好处。“怎么才能恰到好处?”我脑子里不停地想着,哎呀,炒茶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可真难呀。茶叶终于炒好了,老爷爷帮我们装进袋内,看着他那长满老茧的双手,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晚上休息的时候到了,劳累了一天,我们都有点吃不消了。好在有新茶叶品尝,大家兴致又来了。
妈妈端来开水,把新茶叶沏上,顿时满屋飘香,沁人心脾,我都陶醉了。我小心翼翼地端起茶杯,品了一小口,呀,真爽!清香,甜滋滋的,还有点苦头。真是苦中有乐呀。有了这次的采茶经历,我再也不浪费茶叶了。并且我明白了,任何东西背后,不知有多少感人的经历,或者不能浪费的理由。
走进信阳茶文化作文2
信阳饮茶
信阳是名茶之乡,盛产白毫细嫩、汤色碧绿的上乘“信阳毛尖”。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茶喝得可谓尽心尽意而又家常至极。
信阳饮茶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无论男女老幼,朝野雅俗,无论为文的为商的为官的为民的,也无论有身份的无身份的钱多的钱少的,几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人称茶为“国饮”,但唯有到了信阳才能真正体味到什么叫饮茶。如若要研究信阳的民俗学,首先要论及的则应是信阳的茶道。见客先上茶,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不倒茶,主人便觉无法显示热情,愧对来客;不饮茶,客人又会手足无措、言语不畅。如果来客是位烟君子倒还好,若不会抽烟便更觉无趣。
在信阳,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或续茶,则表示片刻即走。往往是一杯热茶捧着,亲朋好友的叙谈才亲密无间,气氛融洽。茶成了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仪式和内容,客人来请喝茶,客人走了要送茶,对遥远的友人,信阳人还喜欢寄一包新茗送情谊。茶,在信阳友情的锦缎上,犹如织锦的金梭,往返穿行,运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信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使茶叶很早就成为勤劳朴实的信阳茶区人民的生活支柱,且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信阳灿烂文化的重要品牌。
走进信阳茶文化作文3
走进信阳,感受不一样的茶文化
位于河南之南的信阳市是著名的绿茶之乡,信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使茶叶很早就成为勤劳朴实的信阳茶区人民的生活支柱,且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信阳灿烂文化的重要品牌。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姑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摘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固然,这只是个美丽的神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但信阳毛尖确有着悠久的历史。
信阳毛尖是信阳的名片,国人由此知道了信阳,外人由此了解了信阳,信阳因茶而名,茶农因茶而富,茶山因茶而绿。信阳茶见证了信阳大地的沧海桑田,造就了信阳人的生存信息和文化秉性,在新的阶段正在成为带动信阳发展精神内核和重要动力。
走进信阳茶文化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