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六君子详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既然要泡茶自然少不了泡茶的用具。除了紫砂壶、盖碗这些必备的泡茶用具,“茶道六君子”也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道六君子详解,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六君子详解
【茶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其状似汤匙故被称为茶匙,也称“茶勺”。主要用途是挖取茶叶。从茶叶罐中盛茶入壶或茶叶冲泡后为了不用手挖出故需用茶匙。还有一些茶友喜欢在泡茶过程中用茶匙搅动壶中的茶叶令其受泡均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茶匙多采用竹子、木料制成,少部分用瓷和金银制成。
【茶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也被称为“茶通”。紫砂壶的出水壶流被茶叶堵塞的时候要用茶针疏通,还用来疏通茶壶的内网。有时候也用来把茶叶拨匀,让整茶在上碎茶在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茶针多采用竹木、金银制成,少部分用珍贵材料象牙、牛角、羚羊角等制成。
【茶漏】
状似漏斗,也被称为“茶斗”。有的紫砂壶壶口较小,干茶入壶的时候容易掉落壶外,在壶口放上茶漏可以顺利导茶入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茶漏多采用竹子、木材制成,还有一些用陶、瓷制成。
【茶夹】
茶夹的形状像镊子,也被称为“茶镊”。泡茶过程中茶夹使用率较高。洁具、分茶都要用茶夹,防烫又卫生。泡过的茶渣也可以用茶夹挟出。
茶夹多采用竹子、木料制成,少部分也用金、银制成。
【茶则】
茶则是一种量器,外形是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也称为“茶拨”“茶刮”。泡茶时和茶匙配合将挖取的茶叶拨入壶内。还有茶友也用茶则搅动壶内茶叶使其均匀受泡。正规茶艺品鉴场合可以挑出叶底以供观察茶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多采用竹子、木材制作,《茶经》中说明可以用贝类、牡蛎类,也可以是铜、铁、竹、木等材料。
【茶筒】
茶筒一般形状是圆筒的,也有造型迥异的,比如曲线形、葫芦形,花瓶形的。通常制作精美,筒身雕刻有图案或镂空。主要用来盛放其他五君子茶具。
茶筒多采用竹子、木头制成,也有陶、瓷制成的。选购时应选择线条流畅自然,筒身平滑无毛刺,制作精美雅致的。
茶道六君子是茶艺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茶具,还是一道茶桌上的靓丽风景,不但实用还具有艺术表现。材质多样,造型各异,蕴意丰富,观赏性能佳。尤其是竹木制成的茶具,气质清雅,质感纯朴,和茶香墨香相得益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茶道配件还有茶盘、茶席、茶巾、茶垫、茶宠、养壶笔、茶滤网等。
茶道的历史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这与《神农本草》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相吻合的。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能,至今仍被某些地区的群众当作药用。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然后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称茶为"苦荼"。
至迟到秦汉时,人们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烧煮鲜叶,而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灸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这种在茶中加入调料的饮法,在我国的部分民族和地区中沿习至今,如傣族饮的“烤茶”,就是在铛罐中冲泡茶叶后,加入椒、姜、桂、盐、香糯竹等调和而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大盛,当时人们最推崇福建的建溪茶,这种压成团饼形的茶,制作十分精巧,茶饼的表面上分别压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当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茶宴的内容大致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然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第,称颂主人道德,以及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等。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亲自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这里所说的芽茶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散茶叶了。从此以后人们不必将茶先压成饼,再碾成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使饮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了。人们把盏玩壶品茶,也使盏、壶的制作更加精美,使茶具成为艺术。这种饮茶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目前,除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一部分人饮用即冲即饮的速溶茶,或为了治病保健的需要,饮用含茶或不含茶的保健茶外,饮茶的方式、方法自明朝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看过“茶道六君子详解”的人还看了:
7.茶道六君子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