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种植 > 我国种植业的基本现状(2)

我国种植业的基本现状(2)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我国种植业的基本现状

  我国种植业发展的对策

  完善扶持保护政策 种植业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要保持种植业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根据生产、市场和效益的变化,及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支农惠农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切实保持农民的合理收益,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生产的作用。应在巩固、完善、强化现有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政策,逐步构建适应现代种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合理保护利用加强资源 按照确保2020年耕地面积不低于18亿亩的目标,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的执法力度。加大国家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动态监测,为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提供依据。加快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施药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加快种植业科技进步 通过项目带动和机制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建立“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科研机制。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力争在新品种培育、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示范展示等方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针对种植业劳动力素质下降的现状,切实抓好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种植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指导灾区落实各项灾害防御措施。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努力弥补灾害损失。积极开辟水源,建设农田排灌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推广实用抗灾技术,增强抵御灾害能力。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变化,调整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变被动抗灾救灾为主动防灾避灾。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针,加强监测预警,加大防治力度,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加快构建新型病虫害防控体系,大力发展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病虫害防控服务组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土地平整、沟渠配套、地力培肥等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良种繁育、病虫防控、地力监测、农田节水等设施。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农机装备条件建设,加快技术和机具研发,提高农机装备数量,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种植业产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推行全面提升种植业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加工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种植业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借鉴工业化营销理念,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推行订单、配送、期货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创新生产组织制度 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适度集中,扩大单位生产规模。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强化公益性职能,强化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以农技推广队伍为主体的公益服务,积极倡导鼓励发展各种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市场服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市场化服务,引导和和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提供生产服务、沟通市场信息、促进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我国种植业发展趋势

  1 种植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体制不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现在国家允许土地流转利于土地向农业种植能手集中,也利于农业科技推广,从而实现连片种植、专业化管理、发挥适度规模经济效益。

  2 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引导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向优势区域转移,不仅可以引导种植业合理布局,也可以解决农民工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另外加工企业延伸至种植环节,可以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区),延伸了种植业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带建设水平和质量。如河南、河北的小麦加工,吉林的玉米加工,湖南的水稻加工,在全国均居于领先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

  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现代科技为依托、工业为主体、商业为纽带、医药消费为终端的系统化产业体系。中药材人工生产规模日益扩大,600多种常用中药材中,有200多种实现了人工批量化生产,全国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含野生抚育),其中规范化种植基地100余万亩,年产量250多万吨,中药材人工种植产量占供应总量的70%以上;珍稀濒危生物药材人工生产和替代品开发得到长足发展,麝香、熊胆、牛黄、蛇类等品种众多、分布广泛、特色显著的中药材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扶持中药材产业良性发展。如《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药食同用中药材的种植及产品研发与应用,开发适合当地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保健养生产品”。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提出,更是将中药材种养殖推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如2012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等都将中药材种养殖纳入其中,并在政策、税收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在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也不断完善,已建立了以《中国药典》为主体,部(局)颁标准和各省(区、市)中药材标准为补充,相对完整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有了长足发展,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初步建立了中药材生产技术、信息、供应保障的服务体系;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也逐步完善,除了已批准的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产地药材市场和中药材电子商务已初露端倪。当前中药材种养殖正在走向品牌化发展的道路,质量标准进一步提升。

  尽管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仍然与中药工业和中医药事业的需求不相适应,明显落后于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还存在以下7个比较突出的瓶颈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部分中药材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资源紧缺状况日益加剧。过度采挖导致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部分中药材特别是野生药材的产量在逐年下降;珍稀药材资源面临枯竭。

  二、规范化、集约化水平低,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中药材GAP工作推进艰难。

  三、中药材整体生产水平相对落后:良种、良法未能广泛应用;科技水平不高,产地加工落后粗糙;机械化程度低。

  四、现代商业模式发展滞后,流通环节掺杂使假严重,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屡屡出现,部分药材价格剧烈波动。

  五、中药材产业链缺乏有机的信息链接,供需信息沟通不畅,市场信息扭曲,产销信息缺失与失真并存。

  六、产业科技支撑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投入不足且与生产相脱节;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有待建立健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七、中药材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

  近年来,中药材质量问题屡受关注。这与我国种植技术和种植标准研究滞后有关。我国约40%的药材供应主要依靠栽培品种,而大多数栽培品种都存在连作障碍,再加上目前普遍关注的药材质量不稳定,重金属、农残超标,以及盲目引种、种质混杂、肥料施用不科学、滥用农药、采收期不适宜等,中药农业技术研究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猜你感兴趣:

1.我国传统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2.我国葡萄种植现状是怎样的

3.我国的地热农业现状如何

4.世界及我国种植猕猴桃的概况和前景如何

5.我国蓝莓产业的种植前景如何

301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