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土茯苓的技术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茯苓皮,利水消肿,用于水湿浮肿等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种植土茯苓的技术,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土茯苓的技术
1.备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茯苓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菌丝在松树的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并分解和吸收其中养分和水分之特点,选用松树作为茯苓的生活原料。为了充分发挥松树的利用效率,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椴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方法。
(1)段木备料
每年10~12月松树砍伐后,立即修去树桠及削皮留筋,具体要留几条筋,要看树的大小而定,削皮要露出木质部,顺木将树皮相间纵削(不削不铲的一条称为筋),各宽4~6厘米,削皮留筋后全株放在山上干燥。经半个月以后,将木料锯成长约80厘米的小段,然后就地在向阳处难叠成“井”字形,待敲之发出清脆响声,两端无松脂分泌时即可供用。
(2)树蔸备料
即利用伐木后留下的树蔸作材料。在秋、冬季节伐松树时,选择直径12厘米以上的树桩,将周围地面杂草和灌木砍掉,深挖40~50厘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部分别铲皮4~6向,留下4-6条约3~6厘米宽未铲皮的筋(也叫引线)。树桩下的粗大树根也可用来栽茯苓,每条树根铲皮3向,留3条引线。根留1~1.5厘米长,过长即截断不要,使树蔸得到充分暴晒至干透。干后可用草将树蔸盖好,防止降雨淋湿。
2.选地挖窑
(1)选地
宜选排水良好的向阳缓坡地,土质深厚、疏松的砂质壤上(含沙量60%~70%)为好。黏土、透气性差的土壤不宜采用。最好选生荒土或放荒3年以上的庄稼地;栽过茯苓的地块即应放荒5~10年方可再种。
(2)挖窑
挖窑时间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底进行。先清除场地的草根、杂木蔸、石块等杂物,然后依备料段木的大小与长短挖窑。窑形为长方形(长度视段水长短而定),深挖20~30厘米,宽30~50厘米,窑地按坡度倾斜,清除窑内杂物。挖出的土也要保持清洁。场地沿山坡两侧开沟以利排水,如坡度较陡,可在被顶筑坝拦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下窑与接种
下窑接种时间在春分至清明前后进行。下窑应选连续晴天土壤微润时,把干透心的段木按大小搭配下窑,一般每窑2至多段。细料应垫起与大料一样高,两节段木留皮处应紧靠,使铲(削)皮成“V”形,以便于接种。以重量计,每窑2节段木在15千克左右,最少不宜少于10千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栽培茯苓所用的苗种,历来沿用菌核组织,通称“肉引”;将其压碎成糊状作种用称为“浆引”;把“肉引”接种于段木,待菌丝充分生长后挖起,锯成小段作种的称“木引”。用“肉引”和“浆引”栽种一窑要耗费茯苓0.2~0.5千克,用种量大,不经济;“木引”操作繁琐,菌种质量难以稳定,稳产高产也难以保证。近年来采用纯菌种接引,即可获得高产,又可节约大量商品茯苓,是当前广泛应用的最好方法。菌种是用小松木块(长宽厚1.2厘米*O.2厘米*1.0厘米)装瓶消毒,加适量的培养基质,经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在瓶内长满旺盛的乳白色菌丝,而作为大面积茯苓的接种菌种。
接种时在两段木的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15厘米*10厘米的新口,然后用消毒过的钳或镊子将瓶内的菌种(长有菌丝的松土块)取出,平摆在两段木间的新口处,并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可再放一条段木(若两段水重20千克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段木),覆土10~15厘米,整个窑面成龟背形。每窑需菌种1/3~1/2瓶。
利用树蔸栽培在茯苓则于根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分别接种在新口处,盖上松片或松叶,覆土高出树蔸15~18厘米,每树蔸一般用菌种0.5~1瓶。
3.田间管理
(1)查窑补引
段木接种7~10天,使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检查时若发现段木上不长菌或污染杂菌即应进行补缺。方法是将窑的盖土扒开,露出段木,取去一段,以菌丝生长旺盛的窑中取出一段补上,然后将土覆回;或是将不上菌窑内的段木全部取出,晒去水分,再将段木重新削口,放回原窑用菌种接种。
(2)培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茯苓形成菌核(结苓)后,苓体不断增大或因大雨冲刷表土层而露出土面,使茯苓停止生长。故要勤检查,发现窑土裂开或苓体露出要及时用细立培土,同时还应注意拔除杂草和防止人畜进入地内踏踩。
4.病虫害防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虫害主要是白蚁,危害严重。接种后当年7~9月和第二年5-6月份地温高,白蚁繁殖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防治方法:发现蚁路,及时用药喷在蚁身上,使之带回窑内互相传染中毒死亡,或用煤油或开水灌水蚁穴,并加盖砂土,灭除虫源。
(五)采收加工
(1)采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内成熟,成熟茯苓的一个特征是外皮带黄褐色,届时可以控;另一个特点是长菌核的段木变疏松呈棕褐色,一捏就碎,表示养料已尽,应立即采收。通常是小段木先成熟,大段木后成熟。宜成熟一批收获一批,不宜拖延。一般每窑15-20千克段木约收鲜茯苓2.5~15千克,高产可达25~40千克。
(2)加工
将采收茯苓堆放室内避风处,用稻草或麻袋盖严使之发汗,析出水分,再摊开晾干后反复堆盖,至表皮皱缩呈褐色时用刀剥下外表黑皮(即茯苓皮)后,选晴天依次切成块片(长、宽、厚4厘米*4厘米*O.5厘米),将切出的白块,赤块分别摊竹席或竹筛上晒干。也可直接剥净鲜茯苓外皮后置蒸笼隔水蒸干透心,取出用利刀按上述规格切成方块,置阳光下晒至足干。一般折干率为50%左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产品质量:成品以足干,去净外皮,成正方形块,厚薄均匀,白色者为优质。
土茯苓的栽培方法
1 茯苓的生长习性
茯苓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较广,在海拔50~2800m均可生长,但以海拔600~900m处分布较多。茯苓多生长在干燥、向阳、坡度15~35°、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中,一般埋土深度为50~80cm[3]。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以25~30℃时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则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长十分缓慢,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子实体则在24~26℃时发育最迅速,并能产生大量孢子,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时,孢子大量散发;20℃以下时,子实体生长受限制,孢子不能散发。茯苓对水分的要求以寄主(树根或木段)的含水量在50%~60%、土壤含水量在25%~30%为最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普洱市茯苓栽培方法简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 段木栽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把砍倒的思茅松先剃枝丫,再用斧头去皮留筋,将去皮留筋的树干锯成60~70cm长的段木,一层层架码成井字形,上盖树皮茅草,日晒风吹使其干燥,定时翻堆,确保料筒均匀干燥,直到料筒周身有很多细小的裂纹、手击发出“叩叩”的清脆响声、含水量约在25%~28%时即可下窖。提前10d挖窖,顺坡挖长1m左右、宽深各0.5m的窖,窖距为30~50cm,中间留排水沟。温度稳定在18℃以上即可下窖,可以1窖3木或5木,呈梯形排放窖内,段木靠紧,用砂土固定。将栽培菌种播于料筒夹缝的顶端,若窖内较潮湿则可将菌种从料筒一端开始1片接1片呈一字形辅放在夹缝中间,以提高成活率。接种时,菌引均应尽可能地和削面相吻合,防止悬空。随后覆土6~8cm,使其呈龟背形。接种后10d左右,于晨露未干之前检查苓场,若窖面表土较干燥,则表示接种成活;接种后40~50d,茯苓菌丝已生长到段木下端并往回生长,料筒表面也因茯苓菌丝的蔓延生长而出现网状或膜状连接现象;70~100d时,表土龟裂,开始形成菌核。
2.2 树桩原地栽培
选砍伐后2~3个月内、未腐烂、无虫蛀以及根皮完整的思茅松的树桩,将lm范围内的杂草、灌木、石头等杂物清除掉,铲去树桩周围的表土;选择晴天在松桩周围挖30cm深的沟,用斧头劈去露出的树皮,并在周围喷洒药性较长的农药以防白蚁发生;再用刀将装菌种的袋子破开(不要弄碎菌种),将露出的菌种紧贴在劈去树皮的新创口处,使菌袋朝外,一般直径为15~25cm的松桩用1袋菌种左右,大的树桩可酌情增加菌种用量;最后用土把菌种覆盖好,覆土厚度为20cm左右;接种后要经常检查,及时修沟排水,以免雨水浸渍和覆土被水冲刷。接种后10d,菌丝已开始长入树桩内,此时应检查是否上菌,不上菌的要及时补接种。一般接种后2~3个月,树桩就会开始结苓。秋末和冬季,茯苓会进入冬眠期,第二年气温回暖后开始长大,4~6月为茯苓生长的旺盛期,此时要经常给茯苓和树桩补土,防止茯苓露出土面被太阳暴晒。
2.3 袋料栽培
将米糠(或麦麸)与熟石膏混匀,再加入松木屑,将其拌匀,然后加入溶化了的蔗糖水,翻拌均匀,使培养基料含水量为44%~70%,培养基料配制后放置30 min,待水分均匀透入料中后再进行装袋。菌袋采用聚丙烯塑料菌袋,每个菌袋装人基料后要夹入松木条,菌袋为两端开口、套环。为防止菌袋被培养料刺破,在菌袋外面再套一层同样的菌袋,然后高压灭菌2h,冷却后在菌袋两端各接入茯苓菌种,置于25℃温室内培养至菌丝发满菌袋。参照茯苓段木栽培选择适宜场所挖栽培坑穴 ,大小为80~90cm×30~35cm×20~25cm,穴底与坡面平行,然后将菌袋划口并接种菌核,将菌袋横卧摆放于坑穴底部,用1根松树段木做“诱引”将段木和菌袋紧贴、不留缝隙,然后用挖出来的土覆盖,覆盖厚度约为20cm,土顶略呈龟背形,茯苓窖的边缘外的四周可略低,以利排水,避免茯苓窖内积水而造成菌丝死亡。
3 茯苓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茯苓栽培中选用的原料、场地条件、栽培方式、栽培的时间以及茯苓栽培多为场窖,而苓场要求背风向阳、坡度15~35°、含砂量为70%的砂壤土,因此带来了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松木资源过度利用、挖场使生产成本加大等诸多问题。在山坡上开挖的苓场,茯苓生长的温度、水分等条件全部取决于自然气候,是典型的靠天收。由于山坡都远离水源,云南的3年大旱使茯苓产量骤减,导致了茯苓的产量不稳定。采用树桩原地栽培的,由于树桩较为分散,故管理不方便而投入的管理成本较大。
4 对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茯苓能形成一个经济产业,但茯苓也是“生态杀手”。 为确保茯苓市场供应和经济产业的持续发展,政府、农、林和水保部门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茯苓栽培这一产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认识到其严重的生态破坏性,在此基础上做好深入广泛的宣传工作,提高苓农的生态保护意识;其次要提高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地规划茯苓生产,使茯苓栽培不超过资源和生态的承载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过“种植土茯苓的技术”的人还看了:
1.土茯苓的种植技术
2.土茯苓如何种植
4.土茯苓种植技术
5.土茯苓种植的方法
6.土茯苓的种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