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

时间: 巩诗1755 分享

  世界出土了大大小小艺术宝库,可谓是人类的物价瑰宝,那么,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是哪一座呢?小编带你去看看吧。

  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

  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当然是中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秦俑即秦始皇兵马俑的简称,1974年发现于陕西骊山脚下秦始皇帝陵园外的地下建筑中。共发现四个俑坑,总面积2538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八百余个,木质战车十八辆,陶马一百多匹,青铜兵器、车马器九千余件。这批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秦代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秦始皇兵马俑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1、景点简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秦始皇从葬坑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陵园夕阳东门外3公里处。秦始皇兵马俑造型逼真,无一雷同。秦始皇兵马俑的车兵、步乓、骑兵列成各种阵势,严阵以待,遇敌出击,俨然一支整齐威严、浩浩荡荡的秦朝军

  队,保卫着秦始皇地下王国的安全。整个博物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辉煌。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士俑、车兵俑(驭手,兵士)弓弩俑、马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

  2、主要景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陵墓的一部分。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陵园从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时间已达37年之久,到完工共用时38年。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内外两城,南部是陵园的中心。内城方形,周长2525.4米,外城长方形,周长6294米,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全部陵园面积为218万平方米。陵园里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由于陵墓尚未发掘,墓内实况还是一个谜。据《史记》记载,秦二世登基后,曾命工匠在他父亲秦始皇的墓内“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有关部门对秦始皇墓进行了初步探测,果然发现很强的汞异常。1982年,在封土中间部位15.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圈出了1.2万平方米的汞异常区,从而证实了中国史书的有关记载。

  3、制作方法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一个小时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4、俑坑介绍

  一号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新生力量的加强,各项工作的开展,使考古队一时显得异常热闹。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一号坑是最为雄伟。它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这个大型军阵,有精锐的前锋,强大的主力,灵活的侧翼,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二号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76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正式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就要开始了。1994年3月1日,在二号坑保护大厅内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二号坑的内容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

  二号坑的精品

  而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艺之复杂,制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秦陵二铜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4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40厘米。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即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美的软垫。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底尺寸相当,铜板表面彩绘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个3厘米高的铜支钉支撑。这块彩绘大铜板无疑就是古车上的“文茵”,类似于一种软垫制品。如果车中铺设双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可以说二号车属于中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达1241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远。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5000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而这5000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我们发现8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比如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还是一个谜团。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出土的总之,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为我们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号坑

  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四号坑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5、秦始皇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5.37公里,距西安市城区约37公里,南倚骊山,北临渭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秦始皇陵园除从葬坑外,还发现石料加工场的遗址,建筑遗物有门砧、柱础、瓦、脊、瓦当、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陵工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国王宝座时,陵园营建工程也就随之开始了。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曾令洲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经过数10万人历经9年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为工程的最后阶段。

  出土兵器

  本次出土的兵器主要以长兵器和远射兵器为主。长兵器主要有矛、戟、长剑和铍等。材料均为青铜。矛通身长7米左右,手持这种矛的士兵一般是依靠协同作战的方阵来获得冲击力。戟,一般通身长3.5米,使用这种长度兵器的战士一般注重于单兵的格斗技巧。铍在之前并无固定的尺寸规定,但在俑坑中发现的铍原应为2.8米左右,以来弥补矛和戟在长度上的不足。剑长78厘米,属于战国时期各国中最长的剑。远射兵器是弩,分三排,其中的各零部件可以互换。其弩机设计的十分精巧,具有让人轻松射箭的作用。

  铜马车

  秦陵铜马车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马车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铜马车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彩绘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青九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为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

  6、兵马俑种类

  军士俑

  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之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驭手和车左、车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职责。

  立射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蹬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

  跪射俑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并且,跪射俑是所有出土的兵马俑中,惟一的发现时就极其完整的兵马俑。他身后的铠甲上还有红色,令人惊叹。

  武士俑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军吏俑

  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铠甲将军俑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勇武干练的一面,有的思念家乡。

  骑兵俑

  骑兵俑出土于一、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坑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驭手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百戏俑

  与宫廷杂耍、表演有关。已修复的几件陶俑,举止神态各异,滑稽可笑,有的像是持竿者,有的像是角斗士,有的还有“啤酒肚”,腰间系着小裙子,为当时杂耍打扮,呈现出明显的百戏特色。百戏俑坑平面呈“凸”字形,坑体东西长40米,西端宽16米,东端宽12.3米,该陪葬坑总面积约800平方米。

  7、挖掘工作

  人类最重要的考古遗存之一,兵马俑的考古进程一直为世人所瞩目。2009年6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经过三年的艰苦发掘出土了大量陶俑、珍贵器物以及遗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2年6月9日是第7个文化遗产日,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成果公布。秦陵博物院对外公布了重大考古成果:焚烧兵俑,西楚霸王项羽成最大嫌疑人。此次发掘中发现数量较多的彩色陶俑,其中最大一尊身高达2.5米,脚长54码。

  出土文物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于2009年6月13日正式开始,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北侧中段,具体区域包括三个隔墙和两个过洞。截至2012年5月,第三次发掘出土了陶俑、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各类文物共计310余件(组),其中揭露陶马3组12匹,陶俑120余件;清理战车2乘、战鼓2处、兵器柲10处、弓弩箭箙12处、漆盾1处,另有建筑材料朽迹如木、席、夯窝等痕迹多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4年2月26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外披露,考古人员在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中清理出一件较为完整的弓弩,弓弦清晰可见,这是秦俑考古中首次发现比较清楚的弓弦。[2]

  皮质漆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次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一辆战车上发现了秦军使用的盾,属于皮质漆盾,这是三座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第一件盾。

  本次发掘出土的盾,位于9号过洞的第二辆车的右侧,应该是车右侧配置使用的。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有些残破。“这件漆盾,所看到的边栏绘制多层几何纹,线条隐约,色彩为红、绿、白。背面朝上,因此也可看到握手部分,但只刷了天然漆,没有彩绘,不及秦陵一号铜车马上的铜盾纹饰精美、线条流畅。”考古专家说,这件漆盾尺寸大小是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秦陵1号铜车马上铜盾的两倍,但因使用者级别的关系,纹饰差别很大。

  除了新出土的秦盾外,考古人员还发掘出较为完整的韬(装弓弩的袋子)。

  秦代巨人

  除了威震四方的一地下军阵,在秦始皇陵陵园内有着一支“地下娱乐杂技团队”,这就是“百戏俑坑”。

  此次新发现的陶俑均分布在第三过洞,陶俑大部分上身不穿衣服,只有两件上身穿着衣服,衣服上镶嵌着直径3.5厘米的圆泡,8个一排。每件陶俑都有彩绘,衣服上的颜色有红、紫、黑红相间的纹饰,肤色以粉色为主。从造型上看,此次新增的一种姿态为半蹲式。其中一件“巨人”俑非常夸张,不算头部,仅身高为2米2,脚长32厘米。“如果算上头部高度,这个陶俑身高就要达到2.5米,堪称秦代的巨人。”

  四大谜底

  1、地宫在不在骊山?民间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专家用遥感和物探方法进行探测,确认地宫就在秦陵园封土堆下,距地平面35米深。

  2、墓室完好与否?探测发现,墓室周围有一圈极厚的宫墙,墓室完好无损与此密切相关。这种新发现的墓葬形式被称为“秦陵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地宫有无水银?探测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水银,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史记》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证明。

  4、墓道有几条?探测结果表明,只有东、西各一条墓道。而从商周到汉代,帝王墓道通常为东南西北4条。

  后续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2年6月9日,考古人员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百戏俑”坑进行发掘。考古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考古发掘,目前在俗称的“百戏俑”坑内新发现了20余件姿态各异但破损严重的“百戏俑”,为进一步研究秦始皇陵与秦俑的文化、艺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完整弓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秦兵马俑坑首次发现最完整弓弩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考古领队申茂盛说,此次发现的弓弩是刚清理出来的,位于一件陶俑的身上,应该是供该陶俑使用。他说,现已发现上百件弓弩,但这件保存最为完好,弓弦、弓背、弩机等均轮廓鲜明、保存较好。其中,弓背弯曲长度145厘米,弓弦长度130厘米左右,弓弦的直径0.8厘米,表面光滑圆润,非编织物。据推测,弓弦的材质可能是动物的筋,其中弩机是青铜所做。[3]

  8、出土文物

  秦俑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 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人在神情上的区别和脸型上的差异。军吏一般表情严肃,年纪也大一些,有的额头上还塑有皱纹。武士的表情相当个性化,不但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甚至可以体会到明显的地域性——很多秦俑的相貌特征与现代的陕西人十分接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兵俑们个个凝目聆听、镇静机智,且仪态英武,有一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灭六国,天下一”的雄壮军容。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军士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之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驭手和车左、车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职责。

  立射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蹬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

  跪射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并且,跪射俑是所有出土的兵 马俑中,惟一的发现时就极其完整的兵马俑。他身后的铠甲上还有红色,令人惊叹。

  武士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军吏俑

  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铠甲将军俑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勇武干练的一面,有的思念家乡。。

  骑兵俑

  骑兵俑出土于一、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坑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驭手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百戏俑

  与宫廷杂耍、表演有关。已修复的几件陶俑,举止神态各异,滑稽可笑,有的像是持竿者,有的像是角斗士,有的还有“啤酒肚”,腰间系着小裙子,为当时杂耍打扮,呈现出明显的百戏特色。百戏俑坑平面呈“凸”字形,坑体东西长40米,西端宽16米,东端宽12.3米,该陪葬坑总面积约800平方米。

  铜马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秦陵铜马车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马车坑时,在一木椁内 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铜马车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彩绘

  真彩秦俑(5)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青九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为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彩绘技法则是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颜面、手、脚面部分先用一层赭石打底,再绘一层白色,再绘一层粉红色,尽量使色调与人体肤色接近。而袍、短裤、鞋等处的彩绘则是采取平涂一种颜色,只是在衣袖与袖口、甲片与连甲带之间运用不同的色调作对比,更显示出甲衣的质感。有些胡须、眼眉的处理,则是用黑色绘成一道道细细的毛发。总之,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陶俑、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很少使用冷色。红、蓝、绿等色调的使用,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

  出土兵器

  本次出土的兵器主要以长兵器和远射兵器为主。长兵器主要有矛、戟、长剑和铍等。材料均为青铜。矛通身长7米左右,手持这种矛的士兵一般是依靠协同作战的方阵来获得冲击力。戟,一般通身长3.5米,使用这种长度兵器的战士一般注重于单兵的格斗技巧。铍在之前并无固定的尺寸规定,但在俑坑中发现的铍原应为2.8米左右,以来弥补矛和戟在长度上的不足。剑长78厘米,属于战国时期各国中最长的剑。远射兵器是弩,分三排,其中的各零部件可以互换。其弩机设计的十分精巧,具有让人轻松射箭的作用。

  秦弓弩

  2014年2月26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外披露,考古人员在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中清理出一件较为完整的弓弩,弓弦清晰可见,这是秦俑考古中首次发现比较清楚的弓弦。

  秦俑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处过洞的中部清理出一件较为完整的弓弩,弓弦清晰可见,直径约0.8厘米,表面光滑圆润,非编织物。这是在秦俑考古中首次发现比较清楚的弓弦。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考古人员推测其材质可能是动物的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号坑还清理出了完整的弓箭。秦代武士所使用的弓箭,在秦俑坑中多有发现,一般多见于成束装在箭囊里。此次发现的是一支完整的弓箭,在不同的部位还残存有彩绘遗迹,可分辨出红、黑等颜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考古专家认为,根据这些发现可以复原出比较接近真实的秦代弓弩。根据机械运动学以及机械设计原理,可以推算出弓箭的射程,以此对秦军强大的战斗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生产过程

  由于弓弩大多是木头或竹子材质,但这些材料早就腐烂了,留存至今的只有弓弩的箭头和青铜扳机了。她们对这些扳机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扳机结构大体相同,说明这些连锁扳机部件是根据同一种或几乎相同的模子制成后,经过手工锉磨和机械打磨等加工过程,一些兵器上还錾刻有铭文,她们在显微镜下看到每款扳机都有人工打磨加工的痕迹,扳机部件的尺码也会略有差别。每个板机上的部件不是可以完全互换的,如果是流水线生产的话,每个部件都是一样的,尺码和形制都不会有区别。这样的话,就说明当时还没有达到现在流水线制作青铜扳机的地步。

  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金属部件除了加工打磨之外,没有发现磨损痕迹,说明这些弩机尽管是实战武器,但从未真正在战场上用过,而是为秦始皇陵陪葬专门制作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笼箙和丝织品遗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经考古专家鉴定发现,秦兵马俑一号坑战车上的笼箙,其材质竟然是木中之王梓木,在研究过程中,考古专家还有意外收获,即在笼箙器壁的朽迹中发现了丝织品的遗存。

  2009年,考古人员在对兵马俑一号坑进行发掘中,在G9过洞内发现了三处笼箙遗存,内装有铜箭头,分属于两辆战车,笼箙还是在秦俑坑内首次发现。

  据秦俑之父袁仲一介绍,笼箙是为车内配置的容器,就是放在战车上的小箱子,里面装有弓弩等兵器,奇怪的是,这次发现的笼箙都没有盖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号车笼箙长88-91厘米,宽50厘米,残高25厘米,二号车笼箙和一号车差不多。考古人员采集了一号车和二号车的笼箙木炭样品,经鉴定发现,笼箙的木炭为梓树属木材炭化而成,也就是说这些箱子是由梓木所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梓树属落叶乔木,我国分布有6种,梓树、楸树、藏楸、黄金树、滇楸和灰楸。由于梓树属木材特征差异非常微小,因此统称梓木,梓木容易干燥,无翘曲和开裂现象,尺寸性稳定,耐腐性强,抗蚁蛀,切削容易,切面光滑,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是我国历代用材最广的优良木材之一,也是制作器具之良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同时,专家在对一号车笼箙夹层木炭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时,发现一层非常薄的漆膜,用双片刀将漆皮剥离后,看到在炭块上贴附着一层规则的纵横交叉织痕,初步判断是纺织物。通过体式显微镜进一步观察,确认为纺织物。纺织物由清晰交织的丝线织成,每平方厘米约有30根经线和30根纬线。丝线由几十根茧丝合成一股,平均直径约0.38毫米。

  丝织物是有机质,很容易燃烧殆尽,罕有保留,保留下来的也都已经炭化。丝织物能够炭化保留下来,可能是因为丝织物里面是木材,外面是漆膜和漆灰,所以具有很好的封闭功能。同时,丝织物还上了髹漆,使丝织品硬度增大,变得较为坚挺,易于定型。另外,涂漆层既隔绝了空气,又隔绝了水分,提高了丝织物和木材的耐腐性。

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

世界出土了大大小小艺术宝库,可谓是人类的物价瑰宝,那么,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是哪一座呢?小编带你去看看吧。 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 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当然是中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了。 秦俑即秦始皇兵马俑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世界最大的宫殿
    世界最大的宫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古老的封建社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留下的是各个国家国王的王宫和一大堆建筑。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是哪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居然不是中国

  • 世界最大的电视
    世界最大的电视

    电视可谓是信息时代重要的产物,让人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时事。那世界最大的电视有多大呢,小编带你去看看。 世界最大的电视 世界上最大的电

  • 世界上最长的盾构隧道
    世界上最长的盾构隧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你知道世界上最长的盾构隧道?小编来介绍一下 世界上最长的盾构隧道:圣哥达隧道 圣哥达隧道,世界著名隧道之一。在瑞士中南部艾罗洛附近列邦丁阿尔卑

  • 世界最大的公园
    世界最大的公园

    公园一般可分为城市公园、森林公园、主题公园、专类园等。现代的公园以其环境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

257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