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品什么利润最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主要崇拜佛教,那佛教用品什么收益最大呢?现在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佛教用品以及收益最高的佛像。
佛教用品
佛教用品(Buddhism Item)即佛教信徒日常供奉佛、菩萨所需的吉祥物品,以及佛教信徒日常生活所需所用物品及一些佛事用品。
其中供佛类的用品主要包括有:佛像、佛龛、佛画、舍利塔、佛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佛事用品主要有:佛教书籍、经书、念珠、宝石、佛香、宝盖、佛旗、莲花彩、香、供桌、香炉、木鱼、鼓、唐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佛教僧众日常用品包括:僧衣、袈裟、佛帽、僧鞋。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常用法器(铃杵、转经轮、转经筒、碰铃、棒铃、金刚杵、金刚厥、普巴座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供杯、供碗、曼扎(景泰蓝曼扎,铜皮曼扎等等)轮王七珍、宝瓶、八吉祥、舍利塔、菩提塔、经书、念珠、佛珠、唐卡、宝石(珍珠、砗磲、水晶、玛瑙、珊瑚、玉石、琉璃等等天然宝石)、供香(食子香、立香、熏香、盘香等等)、酥油灯(铜酥油灯、景泰蓝酥油灯、纯酥油灯等)、花、食子,马宝,象宝,双鹿法轮。
汉传佛教
汉传常用佛教用品有供水杯、香炉、果盘、花瓶、佛龛、供台、莲花灯、酥油灯、念佛机、手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念珠、提珠、佛塔、舍利塔、佛教七宝石等等。
法器类有:金刚杵、木鱼、 铜磬、合子、挡子、手鼓、引庆、风铃、云板、钵、五供、花瓶、经书架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目前,佛教用品收益最高的是佛像。
佛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佛之形像。广义含菩萨、罗汉、明王、等像。其像虽有雕塑像、画像(绘像)二种,然仅雕塑像称佛像,画像则称图像。印度古代认为雕画佛像乃是冒渎神圣之事,故山琦(梵Sa^nchi^ )等之古雕刻,仅止于以佛法、菩提树、佛足迹等标记象征佛。其后,随大乘佛教之兴起,佛像之雕刻始盛行,故诸大乘经典中有甚多关于造像因缘及其功德之记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佛像是造像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释迦牟尼佛、强巴佛、无量寿佛等等。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的造像显得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
佛像产生及汉化
佛像艺术的出现,是公元一、二世纪的事情。那是一种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的、印度文化和西域文化相混合的「犍陀罗」文化的产物。
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在世时,是反对印度社会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的。在佛教产生后的六百年间,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释迦牟尼生前的教训,不立偶像崇拜。在印度史上,直到公元一世纪前,并未见有佛的雕塑像和绘画像出现。在阿育王时代(公元前二七二-前二三二年)建造的佛陀伽耶之摩诃菩提寺中,虽然可以见到不少雕塑图案和佛座,但是,佛座上并无佛像可见。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的佛教信徒还遵从释迦牟尼的遗训,不行偶像崇拜之事。当然,也有可能出于这样一种心理,即他们以为佛的神圣形象难以描绘,制作佛像是一种亵渎神圣的罪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古代犍陀罗的遗址(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进行发掘时,曾发现过一枚迦腻色迦时期的钱币,钱币上铸有穿着希腊服装的释迦牟尼像,像的周围有用希腊字母拼写成的「佛陀」字样。此外,在西域还发现了一尊骨瘦如柴、头有光轮、貌似古希腊人形象的早期佛像。这些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佛像说明,佛像的出现同信仰佛教的希腊人后裔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把希腊诸神的艺术表现形式引进到佛教中,塑造了具有明显的希腊人脸型的佛像,供奉在「伽蓝」(佛教寺庙)里,以形象的艺术形式来突出佛的神圣性,开始背离了释迦牟尼生前反对偶像崇拜的遗训。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佛的形象上,处处体现了古代印度文化和古代中亚文化的影响。
从这个时候起,佛像开始逐渐在佛教的伽蓝中普遍地供奉起来。并由大月氏经过疏勒、高昌、于阗、龟兹等地逐渐地传到河西四郡(敦煌、张掖、武威、酒泉)和中国内地。公元二至三世纪之间,在新疆拜城修建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境内第一座石窟寺。当时,佛的形象系雅利安人的特征:高鼻、细眼、薄唇。这种俨然是洋人的容貌特征,同古代新疆土著居民典型的蒙古利亚脸型显然是不同的,这说明了我国的佛教是个外来的宗教。当佛教东进阳关以后,逐渐地被汉族地区的文化所融合。随着佛教逐渐中国化,佛的面庞也逐渐汉族化了,鼻梁的造型逐渐低了下来,耳轮越来越大,佛的形象被改造成汉族人心目中的「福相」而出现在善男信女们的面前。这种转变过程在敦煌,云冈和龙门三个石窟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敦煌石窟第二九○窟中,北周时期(公元五五七-五八九年)所绘的《佛传图》,是以《修行本起经》为主而画成的。这幅长达二十五米的「连环画」,内容包括从摩耶夫人夜梦菩萨乘白象在音乐声中自天而降,因此「受孕」起,到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舍家苦修止。令人感兴趣的是,这幅画上的人物服装打扮都是汉、普风格,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被画成了中国皇帝的模样。他的母亲摩耶夫人穿上了汉、晋时后妃的服装,释迦牟尼回宫时所乘的蛟龙车,就是按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画的《洛神赋图》中的云车临摹的。这说明,释迦牟尼的像,只是佛教信徒们和民间雕塑家、画家们心目中的佛的形象,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想像进行描绘和塑造的。同时,由于制作的年代、地区不同,制作者的需求、素养各异,同样的一尊佛或一尊菩萨,却有许多不同的形象,这就是佛、菩萨有所谓千万「化身」的来历。在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供奉者和制作匠人把他们的精神寄托,对来生的向往,以及他们认为的神圣形象,都凝聚在佛像上。这在云冈石窟中也得到了明显的反映。在第二十窟中,有一座巨大的坐佛,两眼目光锐利,俯视尘世,嘴角凝结着一丝令人莫测高深的微笑。这座佛像高达十三.四六米,作入定坐式,是国内罕见的大佛。此佛已完全脱去了犍陀罗时期穿的希腊式服装,他褒衣博带,俨然是两汉以后士大夫的礼服。这当然不是因为佛要追求时髦打扮,而是制作人的宗教意识和审美观点在艺术上的反映。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政治上推行汉化政策,在雕刻的佛、菩萨身上也得到了反映。这一时期制作的佛像,都是短衫长裙,同汉人的服饰一样了。其原因在于,北魏统治者拓跋氏所属的鲜卑族,是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西喇木伦河和洮儿河之间,依附于匈奴。北匈奴向西方迁徙后,鲜卑族占有了匈奴原来的地区,势力才强盛起来。公元三九八年,鲜卑族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珪建都平城(今大同市),次年称帝,即北魏道武皇帝。由于鲜卑族文化落后,人数较少,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公元四九三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并下诏禁止穿胡服说胡语,把鲜卑姓改成汉姓。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汉化措施,从这一时代塑造的佛、菩萨身上所穿的短衫长裙服装上也得到了反映。为了利用佛教来保知北魏这块「庄严国土」的「国运长久」,北魏的许多代皇帝都全力弘兴佛教,广造寺塔,赐予僧侣以各种特权。但是,北魏的国运并没有因为广造佛像而「世代相传」下去。公元五五七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接着就被北齐和北周消灭了。到了唐代,洛阳龙门营造佛像的活动达到了高潮。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便是代表作。佛像高达一七.一四米,头高四米,耳长一.九米。头部圆满而秀丽,既有男性的庄严,又略带女性的慈和。这已不像普渡众生的佛教偶像,而是大唐帝王的化身。武则天为了替自己歌功颂德,广造寺庙佛像。主持营造工程的和尚以佛像美化武则天。
当佛教传到中国汉民族地区后,汉文化的传统观念也通过佛像制作者的雕塑反映在佛像的容貌和服饰上,因此在汉地的寺庙中出现了众多的丰颊广颐、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的「福相」的佛和菩萨塑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佛文化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地方文化区域也有了不同的方向,大致可分为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文化不同,佛像的面相造型也不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汉传佛像:面相圆润丰满,敦厚温和,慈祥,不怒自威,颜色受时代影响,现色彩鲜明,轮廓清晰,树脂佛像更是精致细腻,栩栩如生。(主要流传区域:汉族文化传播区)大自在佛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藏传佛像:表情大多凶愤,以众多女神像,男女双身像,复杂多变的造型是藏传佛像造像的突出特点(流传区域: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等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南传佛像:身躯瘦长,脸型秀丽,肉鬓高耸披着薄薄的圆领袈裟,通常是没有衣纹或者是布满了衣纹(流传区域:泰国,缅甸,高棉老挝,柬埔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
大自在佛像:佛具行业领先知名品牌,专注佛像佛文化发展十余年,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加返古工艺,运用时尚元素生产品相完美,深居传统佛文化内涵的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和物质不同层次的需求。
供养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七布施:一、为和颜施:对于别人给予和颜悦色的布施。二、为言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并勉人切实力行。三、为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四、为眼施:用慈爱和气的眼神看人。五、为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六、为座施:让座给需要的人的布施。七、为察施:不用问对方就能察觉对方的心,并给予相对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佛教,是一种信仰,但是也不能为了信仰而过于花费在这方面,俗话说有心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