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一般吃什么食物有什么习俗
随着进藏旅游的人是日益增多,多了解一些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要犯了当地人的忌讳才好。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藏民吃什么食物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藏民吃的食物介绍
藏族人民从古就有养猪吃猪的习惯,西藏有一种独特的土生土长的猪,俗称“藏猪”,学名“藏雪豚”,以下是一些关于藏猪的资料。
藏猪主产于青藏高原,包括云南迪庆藏猪、四川阿坝及甘孜藏猪、甘肃的合作猪以及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昌都等地的藏猪类群。藏猪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猪种。藏猪长期生活于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皮薄、胴体瘦肉率高、肌肉纤维特细、肉质细嫩、野味较浓、适口性极好等特点。
糌粑和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最具特色也最普遍的饮食,据说,藏族同胞们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日无酥油茶。由此可见,世代相传的糌粑和酥油茶在藏族人民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实藏民的饮食习惯在牧区和农区有一定的区别,但对青棵面、酥油茶和牛羊肉、奶制品的喜爱是一致的。
糌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糌粑是藏民的一种主要食品,是“炒面”的藏语音译。“炒面”就是将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成的细面,色白,味香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制作糌粑时先将青稞或豌豆晒干炒熟(不去皮),磨成细面,然后放在碗里,加一点酥油茶,用水不断搅匀,直到可以将糌粑捏成团为止。吃的时候将糌粑团成一个个小团,边团边吃,边喝奶茶。糌粑里还可以加入一些肉、野菜之类,做成“稀饭”,藏语叫“土巴”。
酥油茶
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的作用。酥油茶是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而酥油茶的背后也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据说,从前的藏区有辖和怒两个部族,曾因发生冲突而势不两立。但是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由于两个部落的历史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在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奋不顾身跳进火海殉情。二人死后,化作茶树上的茶叶和盐湖里的盐,这样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就能再次相遇。
制作酥油茶时,需要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加一点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
西藏有无与伦比的美景,去到西藏旅游吃什么很重要。不了解藏区文化,吃方面不注意,会被藏民看不起的。在藏民心中有些食物不能碰,这和他们的信仰直接挂钩,比如不能吃鱼!
吃鱼代表低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去西藏旅游,你经常能看到牦牛和羊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都是藏民财富的象征。哪家的牦牛和羊群多,哪家就是当地的“土豪”。
比起高原鱼类的营养价值,牦牛和羊群高出太多,在藏民眼中,高原鱼脂肪少、肉质紧,不宜食用,在藏区吃鱼是一种低贱的事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原鱼类数量有限
藏区的鱼不像一般地区的鱼,它的海拔普遍偏高,生长周期很长,生长速度缓慢。如果长时间将鱼做为食物,相信很快就会濒临消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藏民豪爽的性格也决定鱼不受宠,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突然,吃起鱼来慢下来,还要顾忌鱼刺的危险,他们确实不自在。
不杀生的传统观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人会问:“不杀生,牛羊不一样被杀了吗”?西藏流传这样的话,一头牛可以喂饱20个人,20条鱼仅仅能喂饱一个人,这样算来,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鱼是放生的代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藏放生鱼是一项传统仪式,只要提到放生,鱼绝对是藏民的首选。如果你将刚放生的鱼捕获,甚至是拿来吃了,只能恭喜你,行为很唯美,结局很严重。
藏族风俗习惯
住房。牧民在冬春季节居住土木结构冬房,夏秋逐水草而牧,撑帐而居。黄河、白河沿岸牧民,春夏之交搬牧时,将冬房拆卸坑埋,待人冬搬回后掘土取出梁柱搭盖居住。冬房结构由膳房、鞍具库、马厩、草棚、栅院(或草坯垒墙院)构成。主体建筑是膳房。膳房由6根6尺高的边柱、6根8尺高的主柱、4根中梁和12根边梁、52根椽木组成,开有天窗和副窗。四周用草坯垒墙(用切成方块的草根“土饼子”垒砌成的土墙),屋板上用泥土覆盖。膳房内,上方两根主柱间装有碗柜,主壁面左侧为神龛,右侧为锅台;左壁为堆放粮食处;屋中四根主柱间为炉灶,其燃料槽、鼎峙支锅足、火塘与灰池连成一体;堂下两角有床榻。膳房正门外两侧有库房、马厩等。
夏秋游牧时搭帐篷居住。毛帐篷作食宿处,亦有搭一布帐篷专作寝室的。毛帐篷由牛毛织品缝制,约4平方丈,高约6尺。帐篷外观似龟形。
半农半牧区传统房舍由膳房、保险库、畜圈、草棚、庭院及大门组成。少数人家还有寝(楼)房。整个建筑为土木结构,即由土墙、木柱、板壁、泥盖板、杉板顶棚等组成。铁布的麦岗、则弄以下地区,房舍为平顶,无杉板棚。房舍具体建筑构造,各地差异较大。在潘州(原包座七房)地区,膳房和寝楼呈“偏正”组合,而在铁布地区则为上、下楼结构,即楼上为寝室,底楼为膳房。膳房外围是保险库和畜圈。在潘州地区,膳房四周由土墙封闭,有关闭式天窗和拐式门洞,以防火、防盗、防抢劫和对付械斗。
膳房基本构造。铁布地区膳房为12柱8梁或15柱10梁,高度11尺。潘州地区为“仲康”(村舍)式膳房构造,小则16柱10梁,大则18柱,甚至有22柱的,高度11尺至13尺。膳房内,上、下堂正壁面框有碗柜,上堂侧壁为经架、神龛及供台,其余壁面装置粮柜、锅台、酿酵间和房门。无论铁布还是潘州地区,膳房天窗和灶台均置于上、下堂中轴线上两柱间。潘州地区传统炉灶为鼎峙式和阴阳式两种;铁布部分地区则为炉台式;冻列一带是链系三足铁环架灶。传统炉灶灶台和炉墩用泥土夯实,既耐烧,又安全。
在半农半牧区,帐篷仅用于临时野外作业或旅游野餐。无论房舍还是庐帐,一般都是座西北向东南,背风向阳,十分注重“龙脉风水”。
居舍变化。牧区土木结构房屋改造周期一般30年左右。农区的房屋可住百余年。至今尚有居住五代的土木结构房屋。农牧区房舍建造形式变化缓慢,约百年前修筑的“仲康”(村舍)膳房,大都较低矮、狭窄、柱细、檩少、房盖板为木板,碗柜经架(神龛)构造简易古朴。到20世纪30、40年代,有寝楼的人家为数不多,房屋大小为6柱或9柱,且较短。房壁多用竹泥板,木板壁很少。到50、60年代,建15柱楼者渐多。到70、80年代,所建寝楼则为18柱甚至22柱楼。因防械斗、抢劫已成为历史,故传统“仲康”(村舍)式膳房改造为舒适的“札康”(僧舍)式食宿楼越来越多。经过更新改造的房屋宽敞明亮,装置拼花门窗,浮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悬柱,神龛和碗柜造型复杂、装饰精美。
更新建筑材料,也是住房变化新趋势。在牧区,60年代,合作社用房多为砖石结构平房;到70年代末至80年代,革坯垒墙式居民住房开始改建为板壁住房;自河、黄河、黑河流域牧民率先改建为砖瓦结构住房。80年代中期,在盛产木材的包座乡,不少居民开始改盖杉板为盖瓦。炉灶代之以加工精美的铁火炉者居多。2007年以来,随着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实施,农牧民群众逐渐改变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帐篷和木屋变成红砖彩瓦或混凝土结构的定居房屋,群众生活环境条件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大变迁。
炊具器皿。县内藏民使用的炊具主要有:锅、壶、瓢、皮火筒;其它用具有:盛水锅、水桶、手磨、捣臼、盆;餐具有:碗、匙、叉等。这些用具中的木制品大都为当地自制,而金属类则由外地购进,当地铸造的极少。当地居民喜好金属器皿,尤其对具有使用和观赏价值的青铜器特别喜爱。早先使用的金属器皿主要是铸铁锅、铜锅。铜锅。铜锅为必备的盛水容器,其大小不等,有盛一桶水乃至盛七、八桶水的。从工艺优劣和出品时间看,有一类含青铜比重大,外观典雅古朴,出品时间较早不多见;再一类壁薄轻巧,造型秀美,图纹精致,合金质地,出品于上百年前;还有一类是20、30年代以后出品,壁厚而笨重,图纹粗糙而其型不雅,主要来源于临潭、岷县一带。每户人家必备一口铜锅,有的有几口。铜壶有锻造和铸造两类。早期出品的活动柄锻造铜壶朴实无华,之后,由成都、西宁、内蒙等地购进的锻造固定柄壶,小巧玲珑,颈高腹圆,上个世纪境内旺则铸工铸造的铜壶可与之媲美,故这类铜壶尤受牧区人的喜爱。另外有用上好黄铜锻造的理塘水瓢、西藏套锅。红铜或黄铜铸制的盆子主要用于供台摆设。家境较好人家铜器众多,满堂生辉,被视作富有的象征。60年代初,应支援国家建设之需,几乎所有铜器都当作废铜交售给商供部门。之后,近20多年未曾生产铜器,代之以大量铝、锑、铁制炊、餐具。80年代初,随着国家对民族特需日用品生产的扶持,成都铜火盆,云南白铜壶,临潭、岷县铜锅陆续购进,虽工艺欠佳,但基本满足生活所需。铝锑制品直接作为生活用具,铜器主要用作装饰已成为新趋势。
藏族的饮食习惯
境内居民的食品有面食、肉食、少量薯类(即洋芋)和蔬菜。饮料类有青稞酒、奶浆。随着社会发展,饮食习俗也逐步发生变化。
糌粑是主要面食,是用炒青稞磨细而成,亦称青稞炒面。糌粑的吃法,一是将少许糌粑炒面和酥油盛于碗中,先掺茶喝,后以茶冲调饮用。二是碗中放酥油,再以一比三的茶和糌粑拌和捏成小砣食用。牧区人吃糌粑时掺和一把细奶渣揉捏。豌、胡豆粉面、青稞面、麦面以及铁布地区的油麦、燕麦面粉,可溲成糊团(俗称面汤)或粉糕。麦面还可以蒸馍、蒸饼、烙饼、烤饼、做锅魁、油炸青裸饼、羹汤煮面元子。潘州地区,酸菜汤煮青稞(麦)面元子,叫“日泽”。在铁布地区用豌豆面和燕麦、油麦面做成小粒面元子,叫“德日”。油煎苏麻粉拌面元子人生果叫“热阿扭”。这种面食一般为家人团圆时食用。肉馅包子和饺子是逢年过节的美食之一,在农区平时偶尔也做葱蒜、洋芋、圆根、野菜馅包子和水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肉食主要是牛、羊、猪肉。屠宰牛羊是捂勒其口鼻闭气致死。杀猪则采取吊颈窒息,拔毛烫烤即可。以这种方式屠宰的牛、羊、猪肉,香馥浓郁可口。宰杀当日即灌血肠、充肉肠、煮脏腑。是日有尝新的,也有忌食当日鲜肉的。在牧区,出售部分牛、羊胴体,将另一部分留作节日和常年食用。农区猪肉屠体全用于自食,头蹄和脊背肉部分,留在逢年过节和春耕时食用,板油缝闭煮沸,平时用以煎食。乳食品及饮料主要有牛奶、酥油、奶渣、奶饼、奶酪等。奶乳主要是牛奶,食饮羊奶者鲜见。从牛奶中提取的酥油,用以拌茶和糌粑,煎人参果或煮稀饭,也点灯供神,贴饰食子等佛事用品。提取酥油后的“达拉”(脱脂奶)煮沸后即可提取奶渣。奶渣拌糌粑食用,或用来煮米、面糊粥。奶饼和奶糕是用细奶渣、酥油液和红糖拌和凝固而成,供节日时食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茶、乳、酒是当地居民传统饮料。相对而言,农区人好饮酒而牧区人喜喝茶。当地自产酒分“跄”和“热阿渴”两种。“跄”是藏语,即用来咂饮的青裸醪酒。其酿造过程是:用温火煮青裸,冷却后加施酵粉,盛于酿锅内封盖窖酿,一周后再盛入酒桶(或酒坛)封闭复窑酝酿,所余醪汁可饮用。复窖以其酝酿时间长短,分为“周”、“旬”、“月”和“年”。窖酿时间愈长愈醇浓。饮用窖酒,铁布一带喝坛中渗水导吸的“酾”,之后,尚可窖,而潘州地区,将竹管插入桶(坛)中咂吮。“热阿渴”(白酒,则是将醅或酾通过蒸馏的酒。醅或窖酿时间长的醪蒸馏的“热阿渴”酒,酒精度高,味醇浓烈。尤其是用“阿牟”蒸具蒸馏的白酒,则醇香味酊,视为待宾佳酿。宾主饮酒,铁布一带各斟一碗敬而自饮,潘州地区则几人共斟一碗,相互传递酬酢。
牛乳,既可煮沸饮用,也可溶合于马茶中。鲜奶加温掺入酵母,倒入奶桶中封闭静置半日即成奶酪,可放入白糖食用。未加酵母搁置数日的牛奶成为奶浆。提取酥油后的“达拉”(脱脂奶)可作冷饮,营养丰富。用酥油煎人参果,过去为上层人士食用,现已成为平常人家美食。在农区,传统“肉丁酸菜汤”、“清炖手抓肉”以及用当代烹饪方法所作饭菜逐步增多。奶酪和奶饼不仅是牧民主要食品,如今也成为农家节日上席食品之一。自酿自饮酒类是农家传统饮料。现今青年人大都饮用外地所产各种饮料,自酿自饮者多为中、老年人。50多年前,牧区几乎无人种植蔬菜,更无人种植洋芋。农区人也仅种植少量葱蒜、白菜、菠菜和洋芋。50年代末实行合作化后,扩大洋芋种植面积,成为当地蔬菜重要成份。近10多年来,自县外购进蔬菜急剧增加,种类繁多,食品结构得以改善。
猜你感兴趣:
2.蟹苗吃什么长大
3.口臭吃什么好
藏民一般吃什么食物有什么习俗
上一篇:世界上最长的枪
下一篇: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