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大的官是什么
明代最大的官是什么
历史迷们,你们知道明代最大的官是什么吗,下面就让小编来为你揭开神秘面纱:
含义
首辅是明朝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洪武三十年(1380)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皇帝亲自掌管六部。至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朝开始设立了一个类似于皇帝秘书的一个机构,始称内阁,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内阁首辅由首席大学士担任。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务,随之内阁的权力逐渐扩大并置于六部之上,成为了国家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中枢,掌管着国家政府机构的行政权,由于内阁只掌政权不掌军权,所以内阁实质上就是国家文官集团的代表,到明朝中后期,其行政权力大到可以对抗皇权。内阁首辅虽受命于皇帝,但其也成为了除皇帝以外的国家政府行政权的最高掌控者,亦被称之为“首揆”或“元辅”。 因为明朝采用内阁制和军制的分离的政权体系,使得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极为稳定的一个朝代,从未发生过政权内部的戡乱事件。若放到现代,明朝的内阁制则有点像现在的君主立宪。而内阁的职能则类似于我国的国务院,内阁首辅则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设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同时改革中央军事机构设五军都督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由皇帝直接掌管。兵部仅仅是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明朝的这种军权与调军权的分离以及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保证了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也为后来的内阁制提供了基础。建文四年八月,明朝开始设立内阁,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其首辅由首席大学士担任,官阶正五品。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务,明朝中后期内阁机构成宰相之职,称之为“辅臣”。内阁首席大学士亦称之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2] 明代内阁最初实为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内阁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内阁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到大明万历朝早期,内阁权力达到了极盛的时期,张居正的改革让内阁成为了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则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由于明朝军事权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所以内阁所掌控的仅仅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权,国家的军事调动虽然需要经过内阁复议,但是没有皇帝的命令,内阁也是无权调动军事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政权体制使得明朝的皇帝可以无所事事,即使内阁权力可以对抗皇权也从未发生过政权内部的戡乱事件。所以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极为稳定的朝代,。内阁官员的名称如“某某殿大学士”、“某某阁大学士”等官名开始于唐朝。但唐朝的集贤殿“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缉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
文渊阁术以闻。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其职责主要是编辑图书、发现推荐文学贤才,不是掌握行政权的中央机构。宋朝设立的“殿阁大学士”名目繁多,如“观文殿、端明殿、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等学士,但都是给做过宰相的人加上的荣誉衔,无实际职责。《宋史 职官志》记载:“观文殿大学士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皇祐元年,诏:置观文殿大学士,宠待旧相,今后须曾任宰相,乃得除授。”由上可见,唐宋时虽有“殿阁”和“殿阁大学士”之名,实际上都不是“内阁”。“内阁”机构的建立始于明朝,最初仅为皇帝的秘书机构。既无宰相之名,也无宰相之权,更非百官之首,其官阶也仅为正五品,权力还受制内廷司礼监。
滥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明成祖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建文四年八月,明朝始设内阁。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开始运转。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内阁权力进一步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其地位大大提高,权力也空前提高,内阁逐渐成为了能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张居正改革之后让内阁成为了政府运转的中枢,内阁权力达到极盛,成为了国家政府权力最高掌控机构,任何政令都必须经过内阁复议后才交由皇帝盖印可颁布全国,有时内阁还可以驳回皇帝召命,故而出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奇怪现像。因为明朝采用的是皇帝掌军,内阁掌政,所以在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情况下,国家机器仍然正常运转,皇权仍然稳定。清朝前期沿置了内阁,天聪年间,设内三院;顺治年间改称内阁。以大学士分兼殿、阁之衔。康熙汲取明朝的教训,重建相似于宋代的丞相内阁体制,内阁大学士官阶正一品为百官之首,其权力大约相当于宋朝的宰相,内阁的权力也与宋朝年代相近,使之无法与皇权抗衡。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始设置军机房以处理紧急军务,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将其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在级别上则等同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至此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内阁文官统制集团至此成为历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民国成立后,北洋军阀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职能变迁明太祖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权力,先是于洪武十三年杀掉丞相胡惟庸,皇帝自己直接管六部。他还下诏:“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但他的精力再旺盛,也管不了那么多的国事,因此到了洪武“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 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 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为之, 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但这些殿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品级很低,只有五品,以免擅权。它只能算是“内阁”机构的滥觞。
设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明朝“内阁”的设立是在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但真正运转则是在明成祖时期。明成祖即位后,命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于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与机务,称为“内阁”。“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仍然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永乐中期以后职权渐重,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后,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清朝沿用明制,亦设内阁。但清初由皇族中的实力派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决策,内阁的权力受到其一定程度的限制,康熙皇帝汲取明朝的教训,重建相似于宋代的丞相内阁体制,令内阁的权力与宋代时相近。在康熙年间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大约相当于宋朝的宰相。而由于无大臣互讦宦官乱政之事发生,所以内阁大学士的职掌能够正常发挥,功能有“代阅章奏”,“票拟批答”,“赞襄机务”,“总裁实录、史志”等数项。1732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以后,实权在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变成只是传达谕旨、公布文告的机构,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且军机大臣除亲王外均由内阁大学士担任,内阁的意见在国家事务的决策过程中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事务任由内阁办理。清末设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内阁均废。(民国初年的内阁性质不同,已不是明清内阁的继承。
代表人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祖籍安徽凤阳 。明太祖封先祖张关保到归州,为归州千户所千户。张居正曾祖庶出,无法承世袭官职,迁到江陵。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7月9日。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在张居正功成名就之时,他把矛头对准了曾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文官集团。张居正除了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其具体实施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帝国内阁首辅、正一品太师兼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年五十八,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二年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