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时间最长的台风
持续时间最长的台风
近几年台风被人们所熟知,甚至一些有趣的台风名字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正是因为对台风的形成以及可预见的影响越来越了解,因此台风对于人们来说也不是不可控制的存在。众所周知台风在每年的夏季非常活跃,在台风的多次席卷中,你知道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台风是什么吗?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有关信息,欢迎阅读。
持续时间最长的台风
飓风约翰(英语:Hurricane John),又称台风约翰(英语:Typhoon John),是1994年在东北太平洋生成的一个飓风,它是有纪录以来维持时间最长,及移动路径最长的热带气旋。约翰生成时正值强厄尔尼诺时期,东北太平洋较正常高的海平面温度协助约翰增强至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五级。约翰自生成到消散,路径总长达13,000公里,从东太平洋跨越国际换日线进入西太平洋,再向东折返中太平洋,维持时间共31日。因为约翰曾经进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称作“台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飓风约翰共存在31天,成为太平洋和全世界范围内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超过了1992年飓风蒂娜(英语:Hurricane Tina)的24天,打破了由1899年飓风圣西里亚克(英语:Hurricane San Ciriaco)保持的28天的纪录。此外,虽然约翰大部分时间移动缓慢,它还是超越了飓风菲科(英语:Hurricane Fico)成为世界上行进路程第二长的热带气旋。约翰共行经13000公里,仅次于1960年太平洋的超级台风奥费利亚(英语:Super Typhoon Ophelia)。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中太平洋飓风中心一度停止量度数据,约翰颠峰时期的中心最低气压读数欠奉,但美国空军预备兵(英语:Air Force Reserve)的飞机在中太平洋测得929百帕斯卡的海平面最低气压,使约翰成为中太平洋出现过的最强的热带气旋之一;同年较早的飓风吉尔玛(英语:Hurricane Gilma)在中太平洋留下较低的气压,但录得较低的风速(热带气旋的气压和风速虽有关系,但并非挂钩)。约翰也是中太平洋有纪录以来的第三个五级飓风,并创下该海域最高的风速纪录,达280公里每小时。自1994年起,只有飓风伊欧凯在中太平洋达到五级飓风的强度,它与吉尔玛一样,拥有比约翰更低的气压但较慢的风速。
“飓风约翰”带来的风暴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约翰只对夏威夷群岛和约翰斯顿岛造成轻微影响。当约翰从夏威夷群岛以南550公里经过时,影响当地的信风增强,群岛南岸与东南岸则遭遇大浪,稍后约翰向西移动时群岛的西岸也受到海浪影响。高6至10呎的海浪淹没了凯鲁瓦—柯纳(Kailua-Kona)的海滩公园。此外,大雨在夏威夷岛引起小规模的洪灾,道路因此短暂封闭。在夏威夷没有风暴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破坏的报道。
约翰逼近约翰斯顿岛时,该岛约1100名美军人员全部撤离至檀香山。虽然约翰曾进入约翰斯顿岛的25公里范围之内,但它最接近该岛时已大幅减弱为一级飓风;加上半圆效应的影响,北半球风暴以北的风力较以南的强,所以位于约翰路径以南的约翰斯顿岛得以幸免于受严重影响。该岛建筑物的受损程度较大,但由于该岛面积和功能较小,风暴并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以1994年的美元计算,约翰在约翰斯顿岛约造成1500万元的损失。
台风的成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不已,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
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而形成风。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更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方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旋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种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所造成的辐合作用,和原来的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流入愈快时,其风速就愈大;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32.6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