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创业事迹
本科生创业事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生创业,要注意很多的方面的细节,要经受的住苦难,有时一些成功的创业案例往往能对我们有所启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科生创业事迹相关文章。
案例1:卖菜大学生月入30万的创业故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0后”的郭高林,是河南省教育学院2007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在郑州牧专外面的那条路上,流动人口多,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路两边都是卖小吃、卖衣服、卖杂货的地摊。郭高林和女朋友姜茵也在那里摆地摊卖起了衣服。姜茵做老板和销售,郭高林的任务是进货。
“练摊”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本的经营技巧。
郭高林爱琢磨。有一次,他发现自己身边卖菜的虽说生意不错,但因为零星分散,又没有品牌,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总不能让一些顾客满意。“我就琢磨,肉类可以有品牌店,蔬菜为什么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他萌生了开蔬菜超市的想法,“以品牌蔬菜为主,兼营五谷杂粮、冷鲜肉等,附带一些副食。”
在面临毕业的那段日子里,在众多同学焦头烂额地忙于找工作的时候,郭高林并没有慌乱,因为他已决定创办自己的蔬菜超市。2007年6月底,郭高林回学校领取毕业证时,将想法告诉给了好友,结果顿时在年级里炸开了锅。大学毕业生卖菜?很多人认为他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郭高林并没有放弃。“谁说我是3分钟热度?一个有梦的人永远不会放弃!”最终,郭高林用坚定的决心说服了几位好友,同学王彦峰、武亮亮、郭妍妍等人和他一起,凑了5万多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2007年8月22日,以郭高林的名义注册的“咱地里”蔬菜自助店在郑州市马李庄正式开张。
开办四家连锁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了自己的店铺,郭高林和好友们开始忙碌起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郑州毛庄、刘庄、陈砦蔬菜批发市场,是他们考察好的几个蔬菜批发市场。刘庄最大,是蔬菜的主要分批地,所以第一次进蔬菜时,他们就直奔刘庄。
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批发的蔬菜动辄就是几千斤,不散批。他们磨破嘴皮子,最后才批了200斤大葱、几包大蒜和几百斤土豆,结果大葱烂了一屋子,损失了几十斤,剩下的半个月才卖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掉头到陈砦蔬菜批发市场。到了陈砦蔬菜批发市场才发现,这里的蔬菜种类多,价格也不贵,适合我们的采购需求。直到现在,我们的蔬菜一直都是在那里采购的。”郭高林说。
那时每天早上5点,郭高林和王彦峰就要爬出热被窝,蹬三轮车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菜。“每一片菜叶都要精挑细选,每一毛钱都要和人家讨价还价。”王彦峰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开业第一天,他们甚至都不会用收款机,还收过假币,丢过东西。蔬菜生意对时间的要求很特殊,别人吃饭的时候他们最忙,过了高峰期才能轮流吃饭。进入冬季,屋里既没暖气又没空调,因为要净菜、剁肉,还未入冬,几个人的手都不同程度地被冻伤了。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做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坚持是有难度,但万事开头难,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做事。”郭高林说。
郭高林和大伙儿一起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受累,认真做市场调查,虚心向同行和前辈“取经”。
在几个年轻人的不懈努力下,“咱地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走进“咱地里”蔬菜超市,货架上的蔬菜码得整整齐齐,品种齐全,黑板上的价格标得清清楚楚,价格低廉。除了蔬菜,店里还有副食品、杂货和冷鲜肉,吸引了不少顾客。大学生热情的态度,使很多顾客成了回头客。
就这样,“咱地里”蔬菜自助超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还是有优势的:跟小商贩比,我们的优势是菜价便宜、种类多、干净、不缺斤短两;与大超市比,我们的优势是价位低、离家近。”蔬菜超市在几个大学生的精心操持下逐渐走上正轨,并加盟了双汇集团,经营双汇冷鲜肉。
那段时间,超市每天的营业额是1000元左右,但除去成本和开支,他们的赢利非常有限。“创业初期,我们没打算赚钱,首先是学习和积累经验,培养客户群,赚钱是以后的事。”郭高林说。
随着生意逐渐走上正轨,郭高林决定扩大规模。2007年12月,郭高林在郑东新区成立了第一家分店。这家店面附近,是一个有1000户人口的住宅小区,一间只有80平方米的毛坯房成了郭高林事业的又一个起点。
规模扩大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员工素质、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新店开业后,销售状况并不理想,新店的寂静,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毕竟我们都是年轻人。但是,真诚的倾诉和相互安慰、鼓励,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我们咬着牙走过来了。”郭高林说。
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他们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包括收银制度、招聘培训制度、采购制度、仓管制度。这些正好是他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咱地里”发展的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在,4家店都已实现赢利,每个月的销售收入已超过30万元。
案例2:亿万富翁的“烧烤人生”
三十多年前,河北廊坊一个普通农家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改革开放之前的这个村庄,在廊坊穷得不能再穷。孩子有了,本是乐事,但苦了父母。家里经济条件差,这个孩子注定要过一个“寒酸”的童年。那个时代,美女找对象的标准不是帅哥而是知识分子,于是考上大学走出村子,成为他“寒酸”童年中唯一的梦想。在那个年代“寒酸”的童年不足为奇,但村里出了大学生,在当时可是个新闻,村里人都说:“这小子,有出息,将来一定能给家里带回一个城里的漂亮媳妇。”这个被乡亲们给予“漂亮媳妇”厚望的人便是王宇。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真是应了这句话,大学生活,王宇的世界只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一个是打工,却从来没想过“漂亮媳妇”的事。打工可以挣钱,少让家里操心,是王宇那个时候的唯一想法。大学的打工生活,是一本有益的书,王宇在里面学到了知识,尝到了乐趣。每每晚上睡不着觉时,王宇就静静地思考,与其给别人打工,何不为自己打工?这种想法慢慢地开始深入骨髓,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里一点点地汇成了力量。
毕业后,当身边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落实工作单位,抢着争着去找“铁饭碗”的时候,这位一直靠打工维持生活的穷学生却硬是借了5000块,在廊坊开了一个做烧烤生意的小饭店。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职业。可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辈子干的第一件事,好似命中注定似的打开了自己的“烧烤人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000块钱放到现在或许只是一顿饭钱,对于当时的王宇来说,这可是个“舍命”的数字。为什么这么讲?细想便知,一个穷学生浑身上下能有几根钉?这是一场小小的赌博,如果挣了钱算是老天开眼,万一赔了,那干脆就把自己卖给人家,当牛做马连本带利来偿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王宇很幸运。因为有学校打工的经验,善于经营的王宇把烧烤店的炉火烧得很旺,在这堆炭火里烧出的钱也让这个穷学生发蒙了,一个月赚1万!这位毛头小伙子的内心深处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没事偷着乐”。当时的烧烤店那叫一个红火,而这个烧烤店的小老板更是春风得意,所谓“人满堂,炉火旺”,这位从大学里走出来的烧烤老板,也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烧烤师傅。于是“烟熏火燎的日子”成为家常便饭,平日里烤肉烤得流油,烧烤的铁钎天天在手里翻云覆雨,烧烤店里每天的钱也流水不断。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王宇也会想起当初上大学时乡亲们对自己的期望,那个“城里的漂亮媳妇”距离自己该不远了吧!
我在北京要饭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这个小店在廊坊市政规划中被列为广场建设用地,“拆迁”两个大字写在了自己烧烤店牌子的旁边,从此烧烤台的炉火再也没有点燃过。之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没找到继续开店的地点,王宇人生中的第一次“烧烤”也就此终结。
烧烤店的终结,对王宇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突然之间自己找不到家了,再去干什么?只要一闭上眼睛,王宇就感觉自己还在滚烫的炭火中徘徊,这段记忆太深刻了,太难以释怀。梦醒之后,王宇内心的炭火却烧得更旺,他像一只苍蝇四处乱撞,跑遍了廊坊的大街小巷,找工作,到处面试。
不久后,一家广告公司把这位曾经烧烤名噪一时的烧烤老板留了下来。这家广告公司主要负责户外广告的销售。王宇在这家公司做了一年多,业绩虽然不错,但因为廊坊消费水平有限,即使业绩不错,收入也不是很高。
这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内心中却时刻承载着大梦想。廊坊距离首都北京开车只需几个小时,工作中的王宇经常会收到来自北京的信息,于是慢慢的对那个城市产生了一种向往。想去,毕竟不熟悉,内心尚存一丝恐惧,难道自己真的去做“北漂一族”?终于决定:去干!干好了,咱找个“京城的媳妇”!一个简单的想法,铸就了一个人生的抉择,就为这,王宇拿着手头仅剩的8000块钱,一路向北,闯京城!
因为做过广告业务,王宇在北京同样找了一家广告公司留下来。京城的生活很不适应,工作节奏快,消费水平高,他在廊坊攒下的那点钱在这个精彩的大城市里,就像几个芝麻粒,没几个月就花得一干二净。钱花完了,工作并没有起色,最后居然沦落到了到处找朋友借钱过日子的地步。最困难的时候是张三100,李四100……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借了多少人,借了多少钱,等别人要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还欠着别人的钱。这段日子,王宇说:“我在首都要饭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京城要饭的日子持续了半年多,情况稍微有些好转,慢慢的可以填饱肚子了。而那股子烧炭的热情又开始死灰复燃,又有了创业的想法。这个想法相当大胆,在京城人事不懂的毛头小伙想自己做生意,当时很多人只送他一句话:“干这事,相当于自杀,这种不理性的行为相当于吃老鼠药”。但老鼠药的毒性在炭火激情面前不值一提,王宇和朋友最终决定,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广告公司,自己做老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这次迎接王宇的又是一次打击,而这种打击不是因为生意不好,而是因为生意太好。公司当月投资,当月赢利,用了不到5个月,净赚40多万。突然有一天,王宇的合伙人竟然拿着公司的文件、钱和各种公章消失了!
烧烤的激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经历了这次事件以后,王宇内心中对过去那段烧烤人生的怀念越来越浓了。一次去广州出差,他与“烧烤”真正地续下了缘分。广州的夜晚热闹非凡,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饭,精明的王宇没对所吃的食物打起兴趣,而对旁边一家烧烤店中的烧烤炉产生了兴趣。他发现这种燃气烧烤炉子虽然笨重,但是烧烤时居然没有一点油烟,这和王宇过去在廊坊的烧烤店的那种烟熏火燎真是天壤之别。恍惚间这位曾经的烧烤老板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机。无烟烧烤明显优良于传统烧烤,如果能把这个产品拿来重新设计,使之变成轻巧、灵便的烧烤工具,再打造新概念推广上市的话,那市场大得连自己都不敢想,到那个时候,全国到处都是无烟烧烤的设备,不但挣钱,对环境也是一大贡献。于是在广州的那家无烟烧烤店,王宇狠狠吃了一顿,那种味道到现在他依然能在记忆中找到。
回到北京后,王宇开始琢磨烧烤的炉子,整天叮叮当当,打造着自己的烧烤梦想,模型做了不知多少个,图纸不知画了多少张,终于,一个既轻便又实用的无烟烧烤小吃车诞生了。
从那一年开始,这个烧烤小产品成就了王宇张狂的烧烤梦想。为产品投放广告,一开始去谈的时候开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羚羊车,开到目的地第一件事情,不是谈业务而是去修车。两年后,羚羊换成了上百万的奥迪,而这个烧烤小吃车,两年间竟然卖出了两亿的利润。
王宇说自己“仿佛是和烧烤有缘”,而他对“烧烤”两个字也有着独到的解释:有形的烧烤,是一种职业;而人生更重要的是要经历无形的烧烤,谁都越不过这个坎,只有在无形的烧烤中磨炼、坚持才会脱胎换骨,就像烤肉,炉火越旺,味道才会越香……
自此,一个对烧烤怀有莫名激情的王宇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烧烤”人生。
如今,王宇的烧烤已经在2007年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同时他还是中国烧烤行业协会的会员。他的无烟烧烤设备集烧烤、麻辣烫、铁板烧为一身,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自己发明的中药烧烤,夏天吃了不上火,还具有保健、凝神、静气的神奇功效;他还发明了啤酒烧烤,完全中和了羊肉的腥味,这两项发明创新目前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受理证书。
王宇,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目前已经在全国开了近3万家烧烤店,从烧烤小老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富翁。
本科生创业事迹相关文章:
5.大学生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