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问题
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问题
若是在70、80年代,大学生那会还是很抢手的,而今随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提升,大学生数量剧增,导致出现了就业难的情况。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问题相关文章。
面对就业难毕业生还能怎么调
又到一年毕业季,就业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有报道称,北京、上海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不足三成。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调整心态,改变观念,不要‘眼高手低’”的劝诫又在耳边响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笔者“有幸”曾毕业三次,在各大招聘会上经历了三轮考验。就笔者所闻所见,一个既无显赫家庭背景,又非名牌学校精英的普通学生,如果在毕业之初还期冀能够找到一个待遇高、有发展前景的工作的话,在经过多次应聘被拒的打击之后,找到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就成为眼前最紧要的事。
能养活自己,这个要求高吗?我们可以算算。在北京,往最低算,每月必须支付1000元的房租,仅限于五环外拼租;必须支付200元交通费用,仅限于公交和地铁;还必须花1000元饭费,也仅限于填饱自己的肚子。除此而外,买生活必需品要花钱吧,治病要花钱吧,一般的社会交往要花钱吧。每月必须的开销有多少,大家心里应该有个谱。央视新闻1+1报道中提到的小范,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他的条件是2500元起薪,并且不介意从底层销售员做起。这样的要求已经低无可低,但仍没有找到岗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从“吃官饭”变成在市场中找饭吃,从赚取稳定收入到满足生活必需,毕业生的心态已经调整的够多了。在生活的压力下,他们还能调整什么?
有人常常以大学生当“猪肉倌”、研究生“扫厕所”为例,劝诫学生先就业再择业。这种就业方式可以被理解,但不应成为常态。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放缓,毕业生总量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三重压力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毕业生调整心态、改变观念,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却无法增加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增加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要从“教育”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就教育而言,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概念轻能力、重招生轻就业的旧有教育培养模式,针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近些天,“不做工科女”、“换专业”等图片在网络上流传,这就是对调整教育模式适应就业需求的一种现实表达。就市场而言,关键是发展高端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能够在高端产业中更有适应性、更有用武之地。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主要的吸纳池,就是高端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现代服务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就业难不是一个新问题,多年的积累,已经让这一难题,难上加难。面对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个人调整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必须下决心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浅析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大学毕业生也由过去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转变为现在的就业难。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影响一个家庭的未来,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大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有众多原因,其中包含客观因素,也包括主观的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客观方面来说,首先,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根源。现今,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依然希望能留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希望能进入政府机关或者国家企业中任职。然而,毕业生们去往中西部等相对欠发达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其次,高校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相失衡,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科专业设置趋同化,这样就容易造成一种结果:课程结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
从主观方面来看,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之前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行蜕变。过分强调单位的性质、企业规模、地理位置及薪资待遇等旧观念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很重要原因之一。其次,许多大学毕业生之所以难以就业,是因为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不明确,对自己以后发展的指向性不强,甚至是亦步亦趋,盲目从众心理较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从学校、政府、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来解决。
二、高校毕业生出路剖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高校要不失时机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高校教学改革要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密切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适应市场需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各高校还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业指导要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且还应加强就业指导的实践性操作,可以联合企业,实行就业指导、招聘系统化,增强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政府应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创造公平和谐的环境。首先,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其次,政府还应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强化创业服务。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支持范围,使每一位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为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创造公平和谐的环境。
(三)社会要更新就业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要真正认同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完善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真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信息。
用人单位也应积极参与到其中。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企业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四)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时期就应全面关注社会动态,及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转变就业观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合理定位。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变化,树立正确择业观,以健康的就业心理和竞争意识适应社会的需求,寻求切合实际的就业工作期望值。要知道,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劳动者。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增强自主创业意识。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自主创业不失为大学生展现才智的另一种选择。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在融资、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特别是到基层创业的毕业生,还可享受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服务。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创业意愿、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善做市场预测,善于捕捉商机,利用国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的优惠政策,在自主创业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