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繁殖期的日常管理
水蛭繁殖期的日常管理
水蛭,俗称“蚂蟥”,是一味常用中药,功能破血、逐瘀、通经,治蓄血、积聚、妇女闭经、干血成痨、跌打损伤、目赤痛、云翳等。近年来,随着水蛭临床运用的拓展和农药对水蛭生长环境造成的破坏,其价格一直稳中有升。水蛭繁殖期要怎么管理?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水蛭日常管理的主要环节
首先是投料。水蛭主要摄食螺类,吮吸蚯蚓、鱼、蛙及畜、禽等动物的血。人工饵料主要是各种动物的血、米糠及植物饲料等。每667 平方米水域可一次性投放螺狮25 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生长繁殖,供水蛭取食。每周喂1 次动物血和其他植物性饲料。
其次,每天早晚各观察1 次。检查水蛭的活动、觅食、生长、繁殖等情况,是否有疾病发生,防逃、防盗设施是否有损坏,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很严格,在轻度污水中也能正常生长,但高密度养殖时,水质要保持清洁,并要有一定的溶氧量。池养、沟养、缸养由于水体较小,水质容易变坏,可每周换1 次水,每次可更换一半。先将下面的脏物抽吸掉,然后加入等量的新水。池塘养殖水蛭虽然水体较大,不容易腐败,但也要注意水质,以黄褐色、淡绿色的水体较好。最好能保持微流水,隔1个月补充1 次新水,使池塘水保持10~20 厘米的透明度。注意防高温和防低温,高温时可搭遮荫棚防暑,低温时可覆盖塑料膜延长秋季生长时间。如果采用日光温室养殖,要及早转入温室内,打破水蛭的冬季休眠习性。要在养殖池中放些水浮莲、水葫芦等水草,枯死的水草要及时清除,还可放些石块、瓦片、木板、竹片等物便于水蛭藏身。
最后,要做好养殖记录。记录种苗放养的时间和数量,水温、水质,投料种类和数量,疾病防治以及捕捉与销售等情况,以便积累科学数据,总结经验,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水蛭繁殖期的日常管理
(一)巡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巡池就是围绕养殖池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水蛭产卵的场所,土壤要达到要求的水平,泥土要松软。防逃设施如稍有损坏就应及时补好,防止水蛭外逃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调节温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繁殖期水温最好控制在25 ℃ 左右。温度高(如超过30 ℃ )时,则应采取遮荫降温措施;温度低(如低于15 ℃ )时,则应用塑料膜覆盖。尤其在晚上,更应注意防止温度的突然下降。
(三)控制湿度
控制湿度应掌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卵场的泥土的湿度要达到30 % ~ 40 % ,防止过干或过湿;另一方面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 %左右。
(四)换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水蛭在繁殖期应保持水质清新,有一定的透明度。因此,要做到勤换水,或保持微流水。
(五)投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繁殖期水蛭要消耗大量能量,因而饵料要精良、充足,更要注意饵料的新鲜。主要应以活体动物如蚯蚓、螺类、动物血等为主。
(六)防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病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进行消毒。可用漂白粉7 ~ 10 天消毒1 次,用量要少,否则对水蛭的繁殖不利。发现有生病的水蛭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疾病的蔓延和传播。
(七)做好记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将繁殖期间的温度、湿度、投料、水质、繁殖数量等情况,尽量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便总结经验,提高繁殖技术水平。
看过水蛭繁殖期的日常管理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