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典故 > 正宗川菜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

正宗川菜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

时间: 沙娣999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正宗川菜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喜欢吃辣的或者能吃辣都喜欢川菜吧,毕竟川菜看着就很有食欲。那川菜都有哪些历史典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川菜历史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川菜历史典故

  麻婆豆腐

  四川传统名菜,始创于清同冶初年,当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陈春富之妻陈刘氏。她用鲜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烫、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欢迎,人们越吃越上瘾,名声渐传开,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故传称为麻婆豆腐,从此名扬全国。

  回锅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因为久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自此,名噪锦城的久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夫妻肺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相传当年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夫妇二人设店经营后,在用料上更为讲究,以牛肉、心、舌、肚、头皮等取代最初单一的肺,质量日益提高。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风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四川毛血旺

  70年前,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贱价处理。王的媳妇张氏觉得可惜,于是当街起卖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别好。在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

  成都担担面

  担担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担担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的担担面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用一中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膀。现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的担担面,多数已改为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

  川菜的历史来源

  川北晾粉

  清朝末年创立于南充。创始人谢天禄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其凉粉细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浓,逐渐卖出了名气,谢家便世代相传专卖凉粉,后正式办起川北凉粉店。现已流传全省,成为著名小吃。川北晾粉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川小吃瑰宝---龙抄手

  创始于本世纪40年代,当时春熙路"浓花茶社"的张光武等几位伙计商量合资开一个抄手店,取店名时就谐"浓"宇音,也取"龙凤呈样"之意,定名为"龙抄手"。龙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馅嫩、汤鲜。抄手皮用的是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肉馅细嫩滑爽,香醇可口。龙抄手的原汤是用鸡、鸭和猪身上几个部位肉,经猛炖慢煨而成。原汤又白、又浓、又香。(注:抄手即是北方的"馄饨",广东、广西人叫"云吞")

  陈年糟蛋

  叙府陈年糟蛋产于四川宜宾,蛋质软嫩,色泽红亮,醇香味长,营养丰富。相传,清同治年间,叙府西门外有一中医大夫,喜饮窖酒,并作为驱疫健身之方。为了备酒长饮,他每年都要酿制窖酒,还习惯在酒液里放几个鸭蛋,以延长窖酒的贮存时间。一次,他发现经窖酒浸泡过的鸭蛋,蛋壳变软脱落,蛋膜完好,色泽悦目,取 之而食,醇香爽口,味道鲜美。于是,他将这个发现告说亲友,并共同品尝,食者皆称极美。事后,大家争相仿制,这就是最早的"叙府糟蛋"。清光绪一年,叙府糟蛋开始商品性生产,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到了民国初年,叙府糟蛋的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

  宫保鸡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川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传说是清末宫保丁宝桢的家厨创制而得名。特点是鲜香细嫩,辣而不燥,略带甜酸味道。

  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咸丰进士,讲究烹调,任山东巡抚时,曾雇用名厨数十人为家厨,请客时常有"炒鸡丁"一菜。后调任四川总督,便将此菜引进四川,与四川嗜辣的习俗相结合,并加以改进,以此宴客,倍受欢迎。后烹制方法泄露出去,为餐馆采纳经营。丁宝桢曾被清朝封为太子少保(尊称宫保),此菜被人命名为"宫保鸡丁"。现已风靡全国。各地的品种略有差异,并有将鸡丁演化为肉丁的宫保肉丁

  酸辣豆花

  酸辣豆花是四川成都、乐山等地有名的地方小吃。豆花在从前多以摊担形式经营,普遍流行于城市和农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小吃。制作豆花需要选用上等黄豆,用井水或河水浸泡充分后细磨为浆,过滤豆渣后烧沸倒入木桶。酸辣豆花是豆花的一个品种,用酱油、醋、辣椒面、味精调成味汁,放入事先熬烫的豆花,撒上芽菜末、油酥黄豆、大头菜末和葱花即成。酸辣豆花口味酸辣咸鲜,豆花细嫩,配料酥香,味浓滚烫,别有风味。

  赖汤圆

  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板赖源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现在的赖汤圆,保持了老字号名优小吃的质量,其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营养丰富。

  跷脚牛肉

  相传,在30年代初,老百姓民不聊生,贫病交加。乐山有位善长中草药,精通歧典之术的罗老中医。此老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罗老中医看互到,此汤药防病止渴,甚至有些人还连喝几碗冲饥,于是,罗老医生便把大户人家丢弃的牛肠、牛肚洗净后放入汤锅中,加入一些香料。熬出来的味道十分鲜美,特意来饮者骆驿不绝,河边汤锅已经供给不遐。后来,后辈们便沿着罗医生的烹熬方法去集市上摆摊叫卖。刚开始,经营者摆一张桌子还没有凳子,便在桌脚上拴一根绳子来卖汤给客人,客人一只脚跷在绳子上,一只手端着汤吃,于是被取名为跷脚牛肉汤。

  "三哥鱼头"火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相传乾隆年间,在成都青白江一无名小镇上住着一户渔家,老两口聪明孝顺的三儿子总是想些新花样来孝敬父母,他把通常扔掉的花莲鱼头用来煮汤,没想到越熬越香浓,他琢磨着家乡人爱吃辣味,以驱潮气,把这鲜汤做成辣的一定更讨父母的欢心,于是他按照传统工艺把料炒制之后与白汤一起调制成红辣的鱼汤,吃饭时喝上几口,又香又辣又不失鱼的鲜味,父母兄长尝过之后果然赞不绝口,其做法也在小镇上流传开来,并被好事者带出镇外,美其名曰:"三哥鱼头"火锅。

  查渣面

  四川崇州羊马镇的"查渣面",在川西坝子可谓家喻户晓。从羊马镇到成都周围的区县,甚至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兰州等一些大城市,都有打着"查渣面"招牌的小食店。"查渣面"名字的由来--它的创始人查淑芳用卖不完的抄手馅用油炒干,第二天改作面的臊子使用。因为这种臊子炒干后既细又脆且香,形状虽像渣渣,但味道却特别鲜美酥香,顾客都喜欢吃这种"渣渣臊子面"。久而久之,人们干脆就将它称为"渣渣面"了,由于查淑芳姓查,所以叫"查渣面"。查渣面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仅在于它独特殊的名称,它的色、香、味、也很独特。

  乐山东坡墨鱼

  "东坡墨鱼"是四川名扬中外的传统名菜。四川乐山的东坡墨鱼,相传始于宋代,与苏东坡有关。东坡墨鱼原名墨头鱼,产于四川乐山凌云山和乌龙山脚下的岷江之中,是一种嘴小、身长、肉多的黑皮鱼。原先当地也用它制做菜肴,但并无名气。神话说,后来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凌云寺读书时,常去凌云岩下洗砚,江中之鱼食其墨汁,皮色浓黑如墨,人们便称它为东坡墨鱼,从此闻名全省,并与江团、肥蛇共称川江三大名鱼,成为乐山著名的特色菜看,闻名国内外。现在到四川乐山的中外游客,都以品尝此菜为乐事。

  水煮牛肉的典故

  相传北宋时期,在四川盐都自贡一带,井盐采卤是用牛作为牵车动力,故有役牛淘汰,而当地用盐又极为方便,于是盐工们将牛宰杀,取肉切片,放在盐水中加花椒、辣椒煮食,其肉嫩味鲜,因此得以广泛流传,成为民间一道传统名菜。后来,菜馆厨师又对用料和制法进行改进,成为了流传各地的名菜。此菜中的牛肉片,不是用油炒的,而是在辣味汤中烫熟的,故名"水煮牛肉"。


看了“川菜的历史典故”还看了:

1.菜名的来历和典故

2.关于川菜馆的广告词

3.重庆烤鱼的做法及典故

4.成都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5.名菜的传说故事

6.成都饮食文化有何特色

286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