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典故>

千钧一发的典故

时间: 郭佳664 分享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经典名句的统称。丰富、生动而鲜活的历史典故与文学典故,是一个民族语言发达的标志与民族特色的印记。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千钧一发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千钧一发的典故:

  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刘启即位的第三年,吴王刘濞因不满朝廷逐步削弱诸侯王封地,纠集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6个诸侯王,打着“清君侧,诛晁错”(因为晁错力主削藩)的旗号,起兵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据东汉班固的《汉书·枚乘传》记载,西汉初年着名的辞赋家枚乘,最初在吴王刘濞的宫廷里任郎中(当时的一种官职)。在刘濞一开始图谋反叛时,枚乘就坚决反对,他写了《谏吴王书》来劝阻吴王叛乱。他写道:“现在形势非常危急,好像一根细线悬于高空,挂着千钧重的东西,而且下临深潭,细线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但是,吴王刘濞根本不听他的劝告,执意起兵叛乱。枚乘无奈之下,只好跑到梁孝王那里避险。

  景帝为了求得一时苟安,不顾多年对晁错的宠信,昧着良心,诛杀了晁错。景帝杀了晁错以后,就派袁盎以太常官职出使吴国,告知已杀晁错,并恢复被削封地,要求吴王刘濞退兵。这时刘濞已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和袁盎同去的宗正先见刘濞,要他拜受诏书。刘濞狂妄地大笑说:“我已为东帝,还拜什么诏书?”于是不肯见袁盎,却把他留在军中,想让袁盎参加叛军,任命他为将领,袁盎不肯。吴王刘濞就派一名都尉带五百兵把袁盎围守在军中,还想把他杀了。袁盎得到消息后,连夜逃出吴军营地,最后回到长安。这样,吴王刘濞就自己揭穿了所谓“清君侧”是一个骗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时,从前线回长安来汇报军情的校尉邓公来见景帝。景帝问他:“你从前线回来,听说晁错已死,吴楚退兵了吗?”邓公说:“吴王谋反,已经准备几十年了,为削他的封地而发怒,要求诛晁错,不过是个借口,本意并不在反对晁错一个人。现在杀了晁错,我恐怕天下之士从此闭口,再也不敢说话了。”景帝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王国越来越强大,朝廷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夺他们的封地,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地位,这是对万世都有利的打算啊。计划刚刚开始施行,竟全家被杀,这样对内堵塞了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王报了仇,我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听了邓公的一番精辟的分析,杀了晁错吴楚仍不退兵的事实后,景帝长叹一口气,说:“你说得很对,我也悔恨了。”但后悔已经晚了。于是,晁错得以平反。不过,这对晁错来说己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景帝看到用牺牲晁错和恢复被削封地的妥协办法不能使吴楚七国退兵,就只有坚决使用军事手段,来平定叛乱。在周亚夫等路军队的攻击下,吴王刘濞兵败被杀,其他六个叛王有的畏罪自杀,有的被处死。刘濞经过长期准备发动的叛乱,不到三个月就被彻底粉碎了。枚乘的话应验了。后来,人们将枚乘《谏吴王书》中的“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缩成“一发千钧”,又作“千钧一发”,来比喻形势非常危急或极其危险。

  ——《谏吴王书》

 

千钧一发的典故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经典名句的统称。丰富、生动而鲜活的历史典故与文学典故,是一个民族语言发达的标志与民族特色的印记。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千钧一发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千钧一发的典故: 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刘启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不堪回首的典故
    不堪回首的典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典故往往是诗歌的精华,中国古诗中酒典故作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蕴含深远,是诗歌中的灿烂瑰宝。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不堪回首的典故,希望大家喜

  •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从本质上说,典故是隐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一种历史化隐喻。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 不可多得的典故
    不可多得的典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典故是人们在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 ,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和思

  • 不伦不类的典故
    不伦不类的典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典故是人类历史的沉淀,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简洁生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不伦不类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不伦不类

34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