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典故
马革裹尸: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马革裹尸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马革裹尸的典故: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相单程率众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 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于是,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受阻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县城壶头山),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马革裹尸的造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迁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2) 战士是属于战场的,即使马革裹尸,我也在所不惜。
3) 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4)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5)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6) 英勇的战士以马革裹尸的决心冲向敌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 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8) 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9) 大丈夫应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岂能庸庸碌碌,寿终正寝?
10) 作为军人,应以马革裹尸为荣。
11)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
12) 身为军人就该为国家效命,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
13) 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无怨无悔。
14) 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者不计其数,尸横遍地,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