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看《万历十五年》,与其说是在写万历年间第十五年的概况,不如说在写整个大明王朝的兴衰;与其说是在写封建王朝的君臣伦理和三纲五常,不如说在诉说整个文官体系的存在及运行机理。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万历十五年平淡无奇,明朝注定灭亡。”也就是说,在平淡无奇的一些日常生活背后,导致了一个不平凡的大帝国的灭亡,这实在是非常经典的。你仿佛看到冰山上面的一角,然后感觉到底下有一个巨大的冰山,在支撑着它,使你认清一个历史的必然性,明朝的灭亡并不是决定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城,而是决定在万历十五年。
我们可以把万历十五年这个时期的明朝看作是一个家族企业,万历皇帝就是这个家族企业的继承人、董事长;把第二章所写的首辅申时行当做是他任命的 CEO ;把第三章写的张居正这个人,当作是一个前任的 CEO ,你可以比较前面的 CEO 跟后面的 CEO 做法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影响了什么样的一个未来;第四章,“活着的祖宗”,你可以看作是这个家族企业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企业的价值观,所带来的一些制约,祖宗虽然已经死了,可是仿佛活着,你的权力和限制都是来自祖宗,但是到底对一个人影响有多大,又与这个人的能力有关系,如果万历是唐太宗或者康熙这样的皇帝,把他摆在同样一个地方,做的肯定是不一样的事情。
第五章所写的海瑞,是一个低阶别的政府官、地方官,有点像我们分公司、办事处的主管。他们直接接触客户,立即服务,为当地服务。然后他也会产生书中所讲的困惑:到底是听朝廷的,还是要听老百姓的?类似这种矛盾。像以服务为导向的部门,自然是以客户为先。但是,朝廷的意愿与百姓的心声,永远是两难的选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接下来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个将领,他去打倭寇,这比较像行销部门,跟竞争对手作行销的战争。例如我 从台湾被派到大陆来,就是一个外派的将领,就是要来攻打这个市场。而在打仗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用掉公司大量的资源,但这个仗要怎么打,公司就要因此决定怎样去分配资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说“活着的祖宗”代表了历史的包袱、历史的价值观、或者是朝廷上层的价值观,第七章讲到的李蛰正好相反,代表的是下层平民文化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他比较接近老百姓,可是跟上层的思想体系有一些冲突,是“自相冲突的哲学家”。这就好像刚进公司的大学毕业生,感觉公司的上层,就像是“被腐化的知识分子”,权力很高,已经萎靡了。
从第一章念到第七章,从“公 司董事长”内心的转变,一直看到普通人的思想。然后你会慢慢醒悟,平淡的“万历十五年”如何决定了几十年后明朝的灭亡。把它归到你现在的企业里面,或许这一周也是平淡无奇,和以前一样,但可能公司未来的五年就决定在这一周,不是因为这个礼拜产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变局,不是!而是在这一周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冰山、一个很大的体系在运作,有形的官僚体系,加上无形的思想体系在运作,而导致了你五年后的景况。
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当我们观察身边周遭组织里的这些人,从他们日常的做法、想法、看法当中,可以看到企业未来的兴衰,从而培养出一种对未来的洞察力。所以很值得我们去品读。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明朝那些人儿
读史明鉴是一个非常取巧的说法。于我个人来说,看史书实在是个有趣又无聊的过程,有趣在能获取窥探古人生活的满足感和对比现今然后评论一二;无聊在既时代久远又实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看《万历十五年》,与其说是在写万历年间第十五年的概况,不如说在写整个大明王朝的兴衰;与其说是在写封建王朝的君臣伦理和三纲五常,不如说在诉说整个文官体系的存在及运行机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历史上似乎从来完全的赢家或者败者。张居正,大刀阔斧为国献策、权倾朝野官至太师,然而死后仍然难逃权利肃清家破人亡的历史悲剧,树倒猢狲散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万历皇帝,虽贵为天子,也曾励精图治为民谋福,然而终究在政治的漩涡中难逃被控制的境遇,最终消极厌世推崇无为而治,落得一代庸君的名声;海瑞,一生清贫无畏权贵,为民请命不惜触怒龙颜,在民间赢得一片好名声却也终究落得一个不被重用且万矢之的的下场;申时行,作为再任首辅,凭借自己的中庸的政治智慧迎合了万历后期不为的政治风气,也算是实现了自己政治抱负,然末了仍然难逃一出被百官参劾的闹剧,还落了个毫无建树的名声。戚继光,一名大将,有勇有谋,戚家军的出现让倭寇小贼闻风丧胆,也让其他王侯将相惴惴不安,最终丰功伟绩敌不过皇权至上,饱受猜忌而终老。李贽,仿佛是离经叛道的代名词,与集体观念背道而驰,活在自己的世界为所欲为,饱受争议又饱受偏爱,极端坚决又极端矛盾,着实是苦闷又漫长的万历年间一个光怪陆离的存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至此,何为为官?何为从政?何为为民?何为平天下?恐怕难以下定论。如若统统留给后人去评判,这就突显出录史传史学史思史的重要性了。然而,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人心的叵测、利益的趋避、权利的诱惑,这三座大山大概是古今中外唯一互通的共性吧?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平凡中的的不平凡
这是一个最平凡的年份,即便是在万历皇帝的眼中也不过是他御宇的第十五年,没有哪个历史学学者会将这一年拿出来单独讨论。也许是因为作者黄仁宇接触到更多西方思维,将这样的思索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就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传统的历史类书籍,多半还是沿用了中国古代的史书写作方式,即从一个皇帝的登基,讲到他的死亡;或是从一个朝代的萌芽,讲到它的覆灭。历史类书籍写法大多如此。而《万历十五年》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写作方式。它取了一个历史上似乎十分平凡的年份,却又在作者笔下十分特殊的年份。作者以这个年份为线索,将重要的人串联起来,再根据这一个人,写这一个行业和领域,最终才描绘出整个万历时期的变革与命运走向。且本书将幽默诙谐的小说性文字与历史论文与考究的笔法相结合,在学术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可读性,想来这也是这本书不仅仅在业界被广为赞誉,也是它成为畅销书的一大原因吧。
作者用了两章以张居正和申时行为切入点来讲治国之道与朝堂交错,又用海瑞的传奇来讲经济发展,用戚继光的故事讲治军之道与文武冲突,再用李贽的想法讲思想的发展与矛盾。看似每一章之间是单独分离的,但事实上这些人又有着各种关系,譬如说戚继光被惩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与张居正关系较好。而治国之道的阐述,又与文武官员的不同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作者将人物之间互相关联起来,也将不同的领域相互关联起来。最后我们才会发现,历史的发展不单单由任何一个方面,而是纵观全局,交错推动。我想,作者所赞同的“大历史观”也可在此窥见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