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文字优美,内容深刻。京华烟云看了,大家的读后感怎么写呢?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京华烟云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京华烟云读后感1
人生漫长,能有几本好书相伴身旁?国学鸿儒林语堂,书《京华烟云》之典章,予我一枕书香,伴我成长!或许就是那惊鸿的一瞥,让我目睹了你的芳容。
十一岁的我捧着你的简装本在新华书店里,就像是掘到金子一般,只因你和我的乳名有一个共同的“烟”字,从此,缘起不灭……凭着仅有的一点文学功底,我像一只小饿狼扑食着猎物,一点一点地吸吮你的精华。一遍,两遍……就这样时断时续地重复直到我熟悉你烟云笼罩下的面颊。
首先,引起我强烈共鸣的自然是姚木兰,她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好象征于一身:美丽、智慧,最重要的是她有一片包在荷叶里的月光——忍辱负重、宽容大度、顾全大局。为报恩,她自愿嫁给生命垂危的平亚;为了曾姚两家的声誉,她代妹莫愁出嫁,却还要遭受莫愁的误解;对于荪亚的婚外情,她从容处之,以一个女性的宽容胸怀终使曹丽华放弃这美好的意外,也使荪亚回心转意;对于牛素云、桂姨的明枪暗箭,她都释然一笑了之。这时的我正是一个十一岁的小男生,我从木兰身上学会了宽容、坚强,这些一直影响着我以后的人生道路,在日后的岁月中,我会尽力化解我和他人相处时的矛盾,我赢得了一份好人缘,得到了大家的微笑,这是我人生一张数额巨大的存款单,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感谢 《京华烟云》,是它给予我宽容与大局观念,伴我成长!释卷多年,当我再度打开你尘封的扉页之时,我已是一个花季少年。十五岁,一个青皮后生子,有点懵懂,几许迷茫,未脱稚气,强装成熟。书中的爱情故事像磁场一般吸引着我:曼妮明知平亚病危依然矢志不渝,平亚病亡后,她终生守寡也不曾后悔;荪亚和曹丽华的爱情是一场美丽的错误,一时的头脑发热造成了凄凄惨惨悲剧收场;立夫和木兰虽是知己,囿于时局有情人不得眷属;木兰和荪亚的爱情久经考验,小心呵护,终成正果,幸福美满。我不禁放下纠结,爱情虽好,难堪三角。青涩的果子难以下咽,带刺的玫瑰容易扎手。爱情是围城,难出难进。我释然,原来一切都在烟雨蒙蒙中,烟云消散后才是美丽繁盛的帝都京华。
感谢《京华烟云》,伴我走过泥泞的花季,定准我的人生坐标,拔我于迷茫之中,使我不偏移正轨,伴我成长!时光荏苒,转眼我即将踏进中考的考场,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追寻着理想。这时书中吸引我的是整个大的时代背景,也是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孔立夫与姚迪非纷纷参加抗战,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吼出一句神洲谁是自由民;姚□为了不让甲骨文落入敌寇之手,宁为玉碎,付甲骨、百年花园、敌寇、自己于一炬;曼妮为免于日本人污辱,愤然投井。我在其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坚挺不倒。正是一批批小人物更能体现我民族精神扎根之深,我泱泱中华有四万万之众时,尚且不畏,如今十数亿之众,更加坚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岿然不动。近几年,我们众志成城,战胜非典、大地震、金融危机……这一切不都说明我中华的明天辉煌灿烂吗?
感谢《京华烟云》,让我更加坚定为国效力的信念,我愿为祖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京华烟云》指引并坚定着我的理想,伴我成长!《京华烟云》常读常新,但愿在我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时重读这本书,我会有新的收获……黄金千斤,美女万数,高官虚名,怎比我好书五车,八斗才思。是书籍孕育着并体现着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书海拾贝,我总会撷取到最美丽的明珠,她释放的日月精华将是我一生的无尽宝藏。就让这万丈光芒,照亮我夜行路之茫茫,伴我成长!
京华烟云读后感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我是先看的电视剧《京华烟云》,后看的林语堂的小说,此剧对小说改动很大,由于先看的剧,倒没有先入为主的感觉,电视剧拍得很好,每个演员都让我感觉那就是人物,处处都是戏。这部剧从初中看完,偶尔心情不好,或者想起来了,都会再看,每看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犹如看《红楼梦》。
初中看时,一看到木兰上了曾家的花轿,眼看和立夫的情感没有了结局,我就心急如焚,如鲠在喉,耐不住性子。一对这样好的人,简直天作之合,为什么命运要将他们分开?我看不下去了,木兰和曾荪亚结婚那一段,我看得太揪心。正逢一个堂哥到家里玩,他不爱看这电视剧,于是换了台。可我又不愿意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可我抢台也抢不过他呀。哎呀,真是急死了。过了几个晚上,堂哥终于回去了。太兴奋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看了下去。
对于木兰和立夫的情感,我始终不能释怀,总为俩人感到可惜。立夫第一次见木兰,便一见如故。如同宝玉第一次见黛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可阴差阳错,木兰要报答曾家的救命之恩,她对父亲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救命之恩呢?于是忍痛放下对立夫的感情,嫁给了不爱她的曾荪亚。嫁过去,可想而知,受了诸多委屈。我真为木兰不值,放着志同道合的立夫不嫁,偏偏要替妹妹的任性承担后果,太气人了!
可是年岁渐长,再看此剧,已经不再仅仅纠缠于木兰的这个痛苦的选择了。木兰这么重情重义的人,要她不去报答曾家的救命之恩,这是做不到的。可是,她心里的委屈,也许只有立夫和她的父亲最懂吧。
木兰的父亲曾对她母亲说过,有些人,虽然不能结合,但是他们是精神的伴侣,比如木兰和立夫。这一句话,也让我恍惚明白了什么。木兰和立夫,虽未结合,但他们在精神上,达到了高度契合。
立夫入狱,木兰费尽千方百计去见立夫。俩人泪眼相对,感慨万千。木兰给立夫带来了一本关于甲骨文研究的书,立夫一愣,木兰问:你不是最爱甲骨文吗?立夫随即点头。看到这里,我不知哪儿来的眼泪,模糊了画面。木兰哪,你大概不知道,其实立夫是因为爱慕你,才喜欢研究的甲骨文啊。立夫让木兰唱一段《李陵碑》,他大概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了,所以想再听听。听完后,他说:今生今世,有你这样的红颜知己,我知足了。我真想说,此情只应书(剧)中有也。俩人之情深矣,也许已经超越了爱情。
立夫娶了莫愁,我想其中也有木兰的原因在。莫愁与木兰大不相同。莫愁一心想到的是立夫的安危,阻拦立夫写文章针砭时局。此情可理解,但与立夫的心性不合。而木兰呢,会问立夫:你最近写什么文章了吗?立夫用笔名写的文章,木兰读了,不知道是谁写的,可总是会心一笑,深表同感,木兰和立夫的心性可真遥相呼应啊。
这让我想到了宝黛钗三人,宝钗总是想为了宝玉好,劝他考取功名。而黛玉则不会,甚至与宝玉共读俗人眼中的秽书――《西厢记》(想想画面太美)。名义上的为人好,其实还不如惺惺相惜、情投意合难得。当然立夫重情之人,娶了莫愁之后,一心对妻子,尽管他心中还是有木兰的一席之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除了爱情,最让我感动的是木兰和父亲之间的亲情了。木兰自嫁了荪亚后,总受委屈。父亲也很无奈,然而父亲总是开导她。父亲让她明白,人怎么活,全靠自己。父亲信道,崇尚庄子,常用道语开导木兰。木兰又是极聪慧的人,一点即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当初曾家逼婚时,父亲未曾逼过木兰半分,他让木兰自己拿主意,因为他明白,木兰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一个父亲,在鬼子来临之时,他为了守住那一箱子甲骨文,不让它落在鬼子之手,留在家中。他让女儿先走,木兰很舍不得,木兰哽咽道:从小到大,您为我费了那么多心血,我还没来得及报答您呢?看到这里,这些生离死别,我像经历过一遍似的,潸然泪下。父亲,女儿,生离死别,人世间多么痛苦的时刻。
父亲也许见不到女儿了,牵挂,思念涌上心头。女儿可能再也看不到父亲了,不舍、伤心和担心总在心上。而父亲,为了大家,为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甲骨文,忍痛舍小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放火烧了前来抢东西的鬼子,连同甲骨文和他自己。这悲壮的一幕,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一部《京华烟云》,不止爱情,亲情,爱国之情让人动容,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回味。不知道下次看,还有什么体会呢。
京华烟云读后感3
最后一个家庭,牛家。一个存在于整本书的反面家庭。牛思道唯利是图,马祖婆尖酸刻薄,牛怀瑜卑鄙龌龊,牛素云蛮横无理。唯一拯救了他们的是最不起眼的黛云。牛素云的一辈子,骄傲着活着骄傲的死去。在曾家和木兰比上比下出言不逊,离婚后跟哥哥误入歧途,成了当年的白面儿皇后。风光又讽刺。最后素云的一段描述很深刻,想活命,想要钱,就得做为日本做不正当勾当,谋害同胞。欣慰,庆幸,素云最后的选择为她干过的所有坏事一笔勾销,有什么比幡然醒悟改过自新更值得庆幸的事情?牛家没落理所应当,也代表了当时的政府官员家里的斗争有多激烈。100个人里不可能全是傀儡,总要有一个黛云!
书里还有很多小人物,比主角们的生活更加丰富。陈妈,一个乡下老婆子在姚家做事,当我看到她自从儿子丢了以后每年都做大一号衣服不禁鼻子反酸。可怜天下父母心。后来陈三找到了,可是陈妈却又没了。这一对母子的阴差阳错,让人想起,那时那日的战场,有多少母子生离死别;小小的银屏,引起那么大波浪;暗香的巧合相逢让人相信命运之轮的转动;陈三、环儿、博雅、阿瑄太多太多,每个人代表的一个世界,代表着一类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一股强心力!小人物的辉煌造就了整本书的辉煌。林老细腻的笔触没有丢弃他们任何一个人,有生有死,让人欣慰让人安心。
书中有一段说老北京的语句,说的很好:满洲人来了,去了,老北京不在乎;欧洲的白种人来了,以优势的武力洗劫过京城,老北京不在乎;现代穿西服的留学生,现代卷曲头发的女人来了,老北京不在乎老北京的人,在战火中依然在茶馆挺细喝茶聊天,生活之计,永不停息!也许就是这种精气神儿,让北京撑到了最后,撑到了如今。
姚家,曾家,牛家,三个同样的家庭以不同的方式宣告没落。唯一庆幸的是家里的人还是站在向着未来的大队伍里,带着精神,勇敢的活下去。
整整一本书,荡气回肠,把我带回那年代,感受那时那刻的精彩!
感触颇深,读后感叹,谨以为念。今后重读感悟又将是另一番。
京华烟云读后感4
几天功夫,把44集的新版《京华烟云》算是看完了(最后4集没完整看,以前看过)。观看期间,想过看完后一定要写写观后感;可真的看完了,又不知从何写起。不想写了。打开百度搜索,也有人对该剧作过一些评价,当然,分析的角度很全面,用词也很贴切。相比之下,也许我搜肠刮肚,也很难找出一些词句来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但为了留个纪念,还是想稍稍记录一点东西,也不枉费这几日对它的牵肠挂肚。随便找个借口,我不是中文系的,用拙劣幼稚的语言来抒写,也无可厚非吧。也许这是规律把,近几年来,每个寒暑假,都有机会完整地看一部好剧。《新上海滩》、《半生缘》、《上门女婿》、《蜗居》、《拥抱阳光》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记得2005年,这部新版《京华烟云》出来后,遭到了很多非议,尤其是赵薇饰演的姚木兰。我没有看过赵雅芝版的姚木兰,无从比较,也没有什么可多言的。就像几年看《新上海滩》,孙俪版的冯程程被与赵雅芝版的比较而遭批一样。或许,真正深入人心的只是人物本身吧。所以,我想说的,也仅仅是针对这些角色,而并非演员的演技如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看了这么多电视剧,依然觉得民国时期的题材最有看头。风云变幻的乱世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夹杂着政治、利益、功名的纠纷,似乎显得更加值得玩味。那是对一个时代立体地描绘。
姚木兰是我最想说的,也是最一言难尽的一个人物。当我看了剧情的前半部分,不禁感叹:难道一个女人太过完美也是一场悲剧么?她的完美让自己的丈夫感到畏惧而不敢爱,是命运的阴差阳错铸成了一段婚姻的悲剧。一直希望她能跟曾荪亚离婚,和志同道合的孔立夫结合。然而,她的责任、宽容、大度,使得丈夫浪子回头。这是一个传奇式的女子,但又并非真的那么神通广大。她用心良苦地帮助丈夫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却接二连三地受打击和伤害她很无助,很沮丧;但依然坚持。她要和曾荪亚离婚,也终于看到这个女子并非圣人,凡人的忍耐度总是有限的。可最终又留了下来,最初的原因,却只因放心不下丈夫在外面的私生子。那种无私的博爱,试问天下有几个人能做到?其实,真正的婚姻无所谓门当户对,而是两人志同道合,以精神为伴,感情才能地久天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一些爷们儿角色中,最敬重姚思安。这个喜好云游四海,无为而治的道家信奉者。大结局中,他在熊熊烈火中高喊的那一句“就算这甲骨化成灰,也要让它在华夏大地上”令人为之震撼。人活着为什么会那么累?无非就是抛不开名和利。而这些,在姚思安看来,都是“身外之物”。所以,他对一切都很淡然,活得很洒脱,很逍遥。几年前,我买了于丹的《庄子心得》,通读了一遍,就搁在书架上了。一直以来,也很憧憬老庄的道家思想和活法。也许,是性情所致;也许,是羡慕道者在无为中脱离尘世的纷繁……但我知道,只要还身处在这个社会中,人心是无法真正做到这种平和的,尤其是人年轻的时候。只有不断经历一些事情,不断思索、思索,才能慢慢将人心从浮华中出脱吧。
一向很讨厌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分析小说、影视剧的一些手法啊、艺术表现啊……只是想从一些人物的人生轨迹中,寻找些影子和寄托。从姚木兰身上,看到了一个人,即使自身再完美,生活也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但我们依然要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与坚持。姚父告诉我,除了亲情,名与利都为为“身外之物”,应时常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凡事都能想开了。烦恼的源头,不也来自这些“身外之物”么?
京华烟云读后感5
《京华烟云》以历史背景为线索,展现了姚、曾、牛三个大家族里的男男女女在动荡岁月里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完全再现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家庭生活的真实面貌。在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众多包括义和团真面目、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日本侵华等等。也出现了许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名画家齐白石、翻译家林琴南、教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家傅增湘以及哲学家辜鸿铭等等。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人物与小说的情节融合成一体,给人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现实感很强,带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
林语堂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调侃式的描写中,不经意中流露了自己对于这些事件和人物的看法,从书中看出林语堂似乎很钦佩辜鸿铭的才华,对他的学识在书中有两次有生动的展现。林语堂对于新文化运动是持肯定的态度的,但对新文化运动中有些人对中国文化全面的否定,唯西方优胜论的思想,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北京大学能成为新思想和新思潮宣传的中心,是因为蔡元培实行“自由主义”的原则,各种思想在学生中传播、交流,最终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正是因为“自由主义”的思想才使许多的中国知识分子拿起笔,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才会产生众多的文学团体,才会出现许多有自己独特鲜明风格和艺术表现力的作家。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因为这本书我开始喜欢上了道家的思想,姚思安有深厚的道家的学问,他不待见儒家思想伦理纲常的那一套,没有让木兰和莫愁裹小脚,让她们上新式的学堂,既让她们学习中国的文化,也让她们学习西方的文化。从这些例子中似乎感觉到姚思安肯定是一个接受过西方教育和西方思想的人物。但事实上姚思安奉行的只有道家的人生哲学,特别喜欢收藏文物。跟西方扯不上一丁点的关系。但姚思安却没有阻止西方先进文明的传播。我想林语堂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想表达并不是中国的所有的传统和文化对现代文明都是起阻碍作用的,不能因为儒家文化中的封建思想起了阻碍作用,便全盘否定了中国其它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传统思想文化。林语堂还把《红楼梦》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红玉让我想到了林黛玉,一位有才华,有个性却体弱多病的女子,最终为了成全自己心爱的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宝芬让我想到了薛宝钗,一位沉稳、冷静又有些城府的女子。阿非让我想到了贾宝玉,一个爱到处留情的男子。中卷部分的《庭院悲剧》显然便是一出现代版的《红楼梦》。
年京华烟云读后感相关文章:
2021年京华烟云读后感
上一篇:2021年最新的家读后感
下一篇:最新版的红岩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