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的对联赏析有哪些
古代著名的对联赏析有哪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联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使用广泛,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古代著名对联赏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著名对联赏析一
名楼名联相映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城门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为湖南著名形胜。相传岳阳楼原为三国时吴将鲁肃的阅兵台,唐代即建楼。宋朝庆历四年,岳州知州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其同年进士、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而在其上更不乏名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是清代嘉庆进士、陕西高陵人陈大纲,在巴陵知县任上所题。此联独辟蹊径,上联描写风景,言简意简,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所用词语典故“忧乐”,也是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是清末贵州知府窦垿(兰泉)所题岳阳楼联。上联纵向论史,歌颂岳阳楼人文,用诗词人物典故;“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唐代诗人杜甫诗《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范希文两字关情”是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忧后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即古代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相传他曾三过岳阳楼,有醉戏美女的传说。以设问引出与岳阳楼有关的四位历史名人及传说人物,又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给人一种悲怆悠远之感悠悠历史,浩浩江水,抒发不胜感慨。下联横向写景,极言洞庭湖水势,描述岳阳楼及洞庭湖四周的景物。潴(zhu):水积聚的地方。洞庭湖为潴,扬子江为流,巴陵山为峙,岳州城为镇。下联末句设问,“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含无穷意蕴,耐人寻味。联语用排比、铺陈和当句自对等手法,由人及地,由古及今,从不同的角度有层次、全面、完整地表现了事物和道理,一人一事、一层一迭地反映出有关岳阳楼的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之所以著名而雄伟的原因。上下联文的照应关系,贯穿始终。联中重复用了四个虚字“耶”和“者”,对于调整对联的结构、增强对联的气势、表达作者的感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联有十一个分句,一气呵成,不完全拘于格律,全联节奏铿锵,气韵流转,汪洋恣肆,自成格调。读来大气磅礴,鼓舞人心。
古代著名对联赏析二
唯楚有才斯为盛
在湖南省长沙岳麓书院二门,有一副著名的对联:
唯楚有才;
於斯为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郊岳麓山上,创办于唐末五代,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及人文教育与思想辩论为一体的古代名迹。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张轼等人都曾到此讲习任教,影响很大。历经宋、元、明、清各代,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此联是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袁名耀、和该院学生张仁阶集句而成。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唯楚有才,晋实用之”一语。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一语。联句意思是指天下惟有楚地出人才,而以岳麓书院最为英才齐聚之所。
袁名耀(?—1835),字道南,号岘冈,湖南宁乡人。嘉庆辛酉进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嘉庆十七年(1812)被聘为湖南岳麓书院山长,主教5年。以培养人才著称,有《吾庐草》。张仁阶,清代贡生,袁名耀的学生。据记载,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袁名耀任岳麓书院山长。袁名耀初任山长时,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就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众人沉思未就,贡生张仁阶应声对:“于斯为盛。”袁名耀非常高兴,认为属对工切,就令人将此联镌刻悬挂在书院大门口两边的门楹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联语意境深远,气势豪迈。近代以来,湖南人文由于有王夫之、魏源等人的倡导,得风气之先,文人学子讲究品节,深究学问,并能经世致用,心怀天下。后来又有曾国藩、左宗棠、陈宝箴、谭嗣同等人,身体力行,影响士子。所以一时间湖湘大地,人物萃集,气象不凡,以致后来又毛泽东、刘少奇等共产党人也从此地向风而起,后来居上。这都是此联所以产生的背景和对其的印证。
此联联中“惟”、“于”和“有”、“为”均为虚相对,“斯”为指示代词,用以和名词的“楚”相对,也算匹配;而以“材”对“盛”从词性的角度来看有所失对。虽然在上下联脚之字为上平下仄,有违对联之基本平仄规律,但不能因辞害义,尤其是对联在内容上非常恰切地表达了岳麓书院所在地理位置以及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洵为佳联名对。
古代著名对联赏析三
骑墙名联息争端
始建于魏晋时期的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西卧龙岗上,是纪念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祠堂。南阳武侯祠虽然在名气上比不了四川成都武侯祠,但这里也有一副著名的联语,可以凭借着与诸葛亮的关系而名扬天下。
联语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上联是说,诸葛亮一心为国,并不分君主是贤明的刘备还是昏庸的阿斗;下联说诸葛亮名垂千古,为天下传诵赞扬,又何必分辨什么他原来居住地是在襄阳、还是在南阳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清代道光同治年间曾五任南阳知府的顾嘉蘅。据说他当年写着副对联时,是为了了结一桩历史公案而作的。原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忆自己未出茅庐时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在河南省境内。但在《三国志》中又收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所讲的治国方略。而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境内。于是,明清时期南阳人和襄阳人为了争夺名人资源效应,都说诸葛亮是隐居在自己的家乡,文人学者是纷纷引经据典,互不相让,打起了笔墨官司。而南阳知府顾嘉蘅,是湖北东湖(今宜昌)人。为了既不得罪故乡人,又不刺伤为官地,只好来个“和稀泥”,写下了这副著名的骑墙折中对联,劝解大家不再分南阳襄阳,从而缓解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因此这副对联名噪一时,为人们竞相传诵。
1959年,当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来南阳视察工作,对这副对联颇为欣赏,还据此联改了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国家,何必争多得少得。”借古人名联的旧形式而赋予革命的新内容,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胡耀邦同志的宽广胸襟和高尚情操。这使得这副对联就更加有名了。
古代著名对联赏析相关文章:
1.古代著名对联
2.中国古代著名对联
3.著名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