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沉沦读书笔记范文
郁达夫的《沉沦》小说中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郁达夫沉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
郁达夫沉沦读书笔记篇1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在日本的生活展开,通过环境的改变,细致地描写了他强烈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对“性”的苦闷。
《沉沦》分为八节,每个情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段。在这些片段中,时间地点都不相同,主人公的心情也有变化,但是每个片段之间都没有明显的过渡。不同于其他叙事小说,《沉沦》的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的贯穿线索是主人公心情的跌宕起伏。是一种“情绪流”结构方式。这种分节式的写法,没有了传统小说的连贯性,却更使我感受到主人公的孤僻和孤单,他总是一个人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断地与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内心做着抗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节叙述了他在九月份的一天独自一人来到田野间看书。晴空、琼浆一般的微风、轻纱似的薄雾、带着紫罗兰气息和风的小草以及他手上的诗集和想象中的南欧海岸、小天神等意象,都弥漫着一种浪漫的气息,而主人公在这样唯美的环境中独处,时而吟诗落泪,时而注目凝视,时而又自嘲自骂,这种心情的强烈起伏与周围宁静优美的环境形成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一个孤僻的忧郁症患者。他像一个与世人隔绝的艺术家,沉沦在自己的世界里,又害怕心思被人猜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节叙述的是主人公在学校里的故事,在这一节中郁达夫开始写到主人公对“性”的苦闷。他在学校时渴望着捧着书本到人迹罕至的山腰水畔,去贪那孤寂的深味。他对同学的怨恨和排斥与他独处时的那一种自由与放纵形成了对比,更加明显地体现出他对独处的依恋和渴望。他又是厌恶与害怕孤独的,在热闹的学校中的孤独比独自一人在某个地方的孤独更加强烈,更加令他感到痛苦。他怨恨与自己疏远的同学,感激来接近自己的同学,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他自视清高,却做不到与世隔绝,他时时关注周围的人,将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与自己联系起来,于是别人的举动便牵动着他的情绪。在我看来,他之所以贪恋孤寂的深味,并不是他真的渴望别人不来近身,而是他不懂怎样与人交流,甚至连说话都成了问题。于是,他把自己的性格缺陷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嘲笑他、刻意疏远他,这种自欺欺人造成了他对同学的厌恶,也加深他的孤独感。
他这种淡淡的生活总有波澜的时候,那就是他看见异性的时候。原本已经习惯孤独的平静心情被两个穿红裙的女学生打破了。他被女学生的美丽和娇柔触动了,使他呼吸都紧缩起来,他激动到无视他人的存在,眼里只有两个女学生,以至于觉得似乎只有自己与她们讲了话,害羞了起来。他欣喜地跑回旅馆,又开始了自嘲自骂,他后悔自己没胆量接近别人,又马上将这种“错误”转移到两个女孩身上,他觉得她们的笑都是给那三个日本人的,因为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才不屑一顾的。他将一次与异性的偶遇放大到为国复仇上,于是恨祖国的不强大,恨自己为何到日本来,恨自己虚度了青春的二十一岁。其实,那两个女学生未必注意到他,也就没有什么不屑一顾的做法了,是他自己内心的波澜太强大,以至于他的整个世界都在颤动,女学生的出现使爱情在他心里的地位迅速上升,甚至可以为爱情抛弃只是和名誉,为爱情而死。
第三四节主要描写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求学历程中换了好几所学校,因为他渴望自由,忍受不了中国学校的迷信的管束,于是他辍学回家。在家中做起文章,他将周围的一切都想象成外国的情景,这种幻想越来越剧烈,最终引发了他的抑郁症。初到日本,生活在他看来是充满希望的,他有朋友,有逍遥自得的心情,但是他对性的幻想和渴望使他觉得自己是罪恶的,于是他便开始在性的苦闷中挣扎着,于是平静的生活被搅乱了。第三四节采用了插叙的写法,告诉读者主人公为何抑郁,为何对性如此敏感。
第五节又回到了遇见两个女学生之后。他的抑郁质越来越严重,与中国留学生也逐渐疏远了,甚至把他们都当成了复仇的对象。和同伴之间的绝交使他更加绝望孤独,这时候拯救他的还是“性”。他爱上了旅馆主人的女儿,但是情形还和之前一样,他不敢与爱慕的异性说话,不但如此,还要摆出一副兀不可犯的样子,虽然爱着别人,却总要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证明他并不为之所动。这种傻瓜般的自尊更加剧了他的孤僻,虽然他渴望与异性的接触,但却用一种柏拉图恋爱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爱情。他抑制不住好奇心,偷看了主人女儿洗澡,女人的裸体激起了他的色心,他激动地跑上楼去裹在被窝里,听到门外主人女儿的动静,他渴望她能走进来,但这时候却突然听到了她和父亲的谈话,虽然听不清,但是他肯定自己猥琐的行为被发现了,这里他做贼心虚地逃离了旅馆。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位农夫,农夫对他突然的问候竟也使他猜疑,怀疑农夫也知道了他的行径。这种极度的害怕表现了他对性的渴望但却觉得性是一种犯罪,是肮脏的心理。于是,他又开始逃避,躲在了人迹罕至的梅园小屋里。
在梅园里的生活使他的抑郁质越发严重,达到一种神经质的地步。他与长兄产生了矛盾,寄去了绝交信,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既得不到爱情,也得不到亲情,他从未反思自身,把一切都归咎于天命,甚至可怜到得到了天神的怜悯。直到一天,他捧着诗集来到山顶,面对宽阔的平原晨光,他觉得自己之前的气量实在狭小,这时候他又变得乐观起来,仿佛得到了大自然的洗礼,原谅了宽恕了一切。但是,命运弄人,这种积极的心态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他的死穴“性”给击破了。他听见了草丛中男女偷情的声音,之前伟大地饶恕一切的形象一下子又被打回到下流猥琐的样子。
第七节和第八节是故事的结尾。他精神病般地无目的地行走着,既然摆脱不了性的苦闷,他就从此深陷其中了,他甘愿成为自己认为的下流的人。他走进了一家酒店,是因为知道里面有妓女才鼓起勇气进去的。面对娇滴滴的声音,他难耐淫心,又开始为自己找借口,他把找妓女的行为升华成为证明自己勇气的宣战。在被侍女问到是哪里人时,他变得羞愧起来,他又开始恨祖国的不强大,因为祖国的不强大,使得他屡屡得不到女人的亲睐。这种怨恨越来越严重,到最后祖国的不强大成为他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
读到这里,我对主人公的感情从厌恶又回到了同情。一个寄人篱下的留学生,独自一人在外的生活是十分艰辛的,对祖国强大起来的愿望也是十分强烈的,这大概也是郁达夫自己的亲身感受。无论主人公在日本时的心理有多么扭曲,但那却是年轻人的正常心理,因为没有亲人和朋友的宽慰,这种心理才变得可怕,甚至造成了抑郁。主人公结尾含泪的呼唤,让我的心情顿时低落了。他像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孩子,受到欺负时,总是想着如果母亲在的话就不会这样。而这个能给予他温暖和保护的母亲是他弱小的祖国。他的呼唤使我觉得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变成了广大青年人的一员,和他一起呼唤和渴望着祖国的强大。
回头看看,之前他的孤僻心理也似乎可以原谅,文章原本相对独立的片段也都有了情感上的联系了。之所以贪恋独处,之所以可以为爱情而死都是因为感受不到爱,而这种爱的源泉就是祖国给他的慰藉。郁达夫通过主人公的呐喊,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用浪漫主义的风格加上平实易懂却又耐人寻味的写法,使《沉沦》这篇小说显得与众不同,不同于鲁迅犀利和充满战斗力的笔锋,也不同于冰心的温婉和盈溢母爱的风格,它有着深沉浪漫的温柔,也有着字里行间凌冽不羁的悲情。《沉沦》一经发表,就有很大的争议,大部分的声音都说这是一篇淫秽小说。但是,我十分赞同周作人对它的见解:他是‘受戒者的文学’,而非一般人的读物。它如同波特莱耳的诗歌,使明智的读者得到真正稀有的力!这使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变味,即使是现在,翻开《沉沦》,依旧能深深地沉沦于那个时代同胞们的呼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