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书笔记 > 《小说的艺术》读书笔记大全(2)

《小说的艺术》读书笔记大全(2)

时间: 忠文943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小说的艺术》读书笔记大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而为什么人一思考,上帝就笑呢?因为人一旦思考,真实就起身离他而去。因为人们越是思考,彼此的想法就越是背道而驰。最后,因为人类从来就不是他所想象的自己。

  恰恰由于抛弃了真理的确定性和众口一词,人才成了“个人”。小说是个人想象的乐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代愚昧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意味着流行观念的无思想。“媚俗”就是把流行观念的愚昧翻译成美丽而富于感情的语言。

  《梦游者》札记:

  只有在终结之时(爱情的终结、生命的终结、时代的终结),过去才突然作为一个整体自我呈现,才具有一种鲜亮明澈的完成形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行为是怎么回事?——可以说,这是小说的永恒问题,基本问题。一种决定是怎样产生的?它怎样被转变成一种行为?一系列行为怎样构成了一次冒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说具有一种神奇的混成力:诗和哲学都不能混入小说;而小说却能混入哲学和诗,而又不因此损失自身的丝毫特质。在布罗赫看来,“博学的”一次意味着:调动所有理智手段和诗意形式,去阐明那“只能为小说所发现的东西”,即人的存在。自然,这意味着小说形式的深刻变化。

  《小说的艺术》读书笔记篇四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XX年12月买的书。

  本人看书杂志报纸有怪癖,喜欢倒着翻阅,所以这书只看了后半段,而且当时差点被老妈送进洗衣机。对于米兰爷爷一向是敬畏的,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破纪录的用了4年才断断续续看完,而看书的原动力来源于那部似是而非的情色电影《布拉格之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躺在床上,耳边是鬼嚎的风声,勉强看完了第一章《被诋毁的塞万提斯的遗产》。感慨很多,但是不能整理成文章,小心点评一下,表示纪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科学的高潮把人推进到各专业学科的隧道里。他越是在自己的学问中深入,便越是看不见整个世界和他自己,因而陷入胡塞尔的弟子海德格尔用一个漂亮的近乎魔术般的名言所形容的“存在的被遗忘”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哲学与科学忘记了人的存在,如果这是事实,那么更为明显的事实是,随着塞万提斯而形成的一个欧洲的伟大艺术不是别的,正是对这个被人遗忘的存在所进行的勘探。欧洲四个世纪的小说以自己的方式、逻辑,一个接一个发现了存在的不同方面:询问什么是冒险,研究内心所发生的事情,揭开了人在历史中的生根,勘察一直被人忽略的日常生活的土地,关注着非理性对人的决定与行为的干预。认识是小说的唯一道德。发现的连续不断造就了欧洲小说的历史。

  3、世界没有了最高法官,突然显现出一种可怕的模糊;唯一的神的真理解体了,变成数百个被人们共同分享的相对真理。人面临的不是一个绝对真理,而是一堆相对的互为对立的真理。人希望有一个世界,其中的善与恶泾渭分明,因为人心里有一个天生的不可驯服的欲望:在理解之前进行判断。无论是对唐吉诃德令人晕眩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理性主义的批判,还是对这一理想主义的歌颂,这两种理解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想在小说的基础上找的不是一个疑问,而是一种道德信念。

  4、力量的侵略性是完全无利害关系、无理由的;它想要的只是它的意愿,它是纯粹的非理性。卡夫卡和哈谢克使我们面对一个悖论:在现代,笛卡尔理性一个接一个侵蚀了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所有价值。但是,当理性获得全胜时,夺取世界舞台的却是纯粹的非理性,因为不再有任何可被共同接受的价值体系可以成为它的障碍。这个悖论在海尔曼-布洛赫的《梦游人》中得到权威性的阐述,它是我喜欢称作终极的一个悖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类的统一意味着:所有人都在劫难逃。

  5、卡夫卡用变形认真的体验着感受的荒谬,哈谢克以装傻的幽默来搞混荒谬。但是米兰叔叔更有高见,所谓我们看到的荒谬,不是来自传统,不是来自理性,也不是来自内心,而是来自外物的历史。这是一种无法控制、无法预测、无法理解和无法逃脱的荒谬,这就是我从米兰那里理解的“终极荒谬”。

  《小说的艺术》读书笔记篇五

  我上早班,总是能早早醒来,周末也一样。便用最舒服的姿势躺在床上继续读手头的这本书。我正在读的部分“六十七个词”是昆德拉为自己的小说编写的词典。有几个词汇格外喜欢和有感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采访】一、采访者只对你提一些他所感兴趣的问题,而你对这些问题毫无兴趣;二、在你的回答中,他只采用他觉得合适的;三、他用他的语言、他的思维方式来诠释你的回答。(O(∩_∩)O哈!这段话有助于我今后要警惕媒体对我认识和思考的干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沉思】小说家有三种基本可能性:讲述一个故事(菲尔丁),描写一个故事(福楼拜),思考一个故事(穆齐尔)。(根据这样的分类,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当然是属于思考故事的人。根据巴金的代表作《家》《春》《秋》,他大概应该归属于讲一个故事。托尔斯泰显然属于描写故事的人。当然有些人介于两者或这三者之间。这显然是一种有趣的分类,一种根据语言艺术的分类。)

  【重复】纳博科夫指出,《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在俄语原文中,有六个句子“房子”这个词出现了八次,这一重复是作者故意使用的文学手段。”我本人(昆德拉)反对同义词这个概念:每一个词都有它特有的含义,从语义上说,它是不可替代的。帕斯卡说过“当一段文字中出现了重复的字词,尝试着去修改却发现它们是那样恰当,一旦改动,文字的意思就会改变,那就必须将它们留下,那是用词恰当的表示。”词汇丰富本身并非一种价值:在海明威那里,是对词汇的限用,在同一段落中对同一些词的使用,才使他的风格具有了韵律的美感。(我觉得真正的小说家也是语言使用的专家,它们对词义非常敏感,所以对词的使用把握更是异常的小心,以此达到他们想要表达的细微效果。人起初摆弄文字的时候,时不时想炫耀自己手里的词汇,沾沾自喜自己掌握的词汇量,生怕别人不知。有时候甚至将这种初级阶段的习惯保留下来,变成所谓的“风格”。这就像有些女人喜欢浓妆艳抹,其实最好的装束是近乎自然地不为人知。“天然去雕饰”道理都懂,做起来不那么容易。)

  【讽刺】谁对,谁错?爱玛包法利是令人无法忍受?还是勇敢而令人感动?那么维特呢?是敏感而高贵?还是一个好斗的多愁善感之人,只爱他自己?越认真地读小说,就越不可能有答案,因为从定义上来说,小说是讽刺的艺术:它的“真理”是隐藏起来,不说的出来的,而且不可以说出来的。(一目了然的爱憎,是中国说唱艺术和戏曲传统剧目的中的一贯使用的表达方式,并和小说创作交织在一起。八个样板戏,更是将这种方式推向极致,并波及到当时的小说创作。而《红楼梦》正是由于它的暧昧性,成为最伟大的中国文学艺术作品。)

  【格言】定义的诗性形式。(定义是枯燥的,加上诗性的作料便有了诱人的味道。但,人千万不要永远停留的中学生式欣赏格言的阶段。)

  【家园】意即:有我根的地方,我所属的地方。家园的大小仅仅通过心灵的选择来决定:可以是一个房间、一处风景、一个国家、整体的宇宙。……可祖国是另外一回事:祖国是政治的、国家的说法。祖国是个自傲的词,感情的词。在祖国与家园(我具体的房舍)之间,法语(法语的感性)有着一个空白,要填补这个空白,除非是让“家园”这个词带有一个伟大的词的沉甸甸的重量。(也只有伟大的文字艺术家,能把国和家真正紧紧粘连在一起的词剥离开,让我意识到两个词之间的差别,是自己的情感能够长期的混乱中开始意识到自己真正渴望的栖息地。)

218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