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书笔记 > 三国志读书笔记精选

三国志读书笔记精选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三国志读书笔记精选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向各位推荐的三国志读书笔记精选,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三国志读书笔记精选篇一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对孙权的评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为报赤壁之仇,率军进攻濡须口,谴张辽和臧霸担任前锋。孙权得知曹军大举南下的消息,亲率七万大军到濡须口迎战。派猛将甘宁率领三千人为前部督。二虎相争,势均力敌,相拒月余,孙权乘轻舟,“夜游”曹操军营,全身而还(途中还演练了一遍“草船借箭”)。曹操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又回想袁绍二子相争,刘淙举州投降,喟然发此赞语。

  “春水方生,公益速去。”孙权此语正中曹操下怀,带着遗憾曹操无功而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实,“方生”者何是春水,实乃日后坐断东南的吴·大皇帝孙仲谋,正是他。使三国第一巨头,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最好时机;正是他,打破了诸葛武侯两路出击,光复汉室的战略规划;正是他,坐断东南,为刘备之死打下了一针毒剂。三国战争史上重要的三大战役,只有孙权做到了独胜其二。因此,虽有父兄基业在前,三国鼎立,成于仲谋之雄,这样的评价绝非过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利用春节假期,自驾车三小时从青浦去了一趟富阳。冬日的富春江,秀如处子,碧绿的江面,掩盖着江底的滔滔巨流,微白的群山,灵秀的龙门古镇,无不刻着“人杰地灵”四个大字。面向春水,我努力追忆着逝去的英雄故事,回味着英雄的成败得失。

  孙权字仲谋,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少大奇异,十五岁被举为孝廉,不久又被举为茂才,好侠,养士,行军打仗,总是被孙策带在身边,深得兄长孙策的喜爱。十八岁那年,孙策遭刺受伤,不久身亡,孙权继承了父兄的江东基业。侍张昭以师,待周瑜以兄,在二者的协助下,很快稳定了江东的局面,继而遣太史慈、周泰、韩当等平定“山越”。又用甘宁之策,进灭黄祖,报了杀父之仇。公元208年,在周瑜、鲁肃、诸葛亮的劝说帮助下,力排众议,联刘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又多次用兵,在江淮一线对抗曹操。但在荆州问题上,为了江东集团的利益,忍辱附曹,起用吴下阿蒙之计,白衣渡江,斩杀关羽父子,全占荆州。面对刘备集团的复仇之师,知人善用,重用陆逊,火烧连营,逼死刘备于白帝。于此,江东达到了极盛,拒敌于大江之外,发展生产于其内,连越南,进台湾,两世三人,孙家的基业在孙权的手中可谓是蓬勃发展。“生子当如孙仲谋!”,联想曹丕的短命,试想曹操之后如是孙权,二十几年的光景,何愁统一宇内之未竟。

  但孙权的一生又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在他性格中,表现着严重的两重性。

  公元200年至公元252年,孙权居江东统事53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几个可数的帝王之一。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改元,这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分水岭,称帝前知人善用,叱咤风云,大有图取天下之志。登上皇帝宝座之后的,孙权的猜忌之性和自以为是的恶习,和其他许多失败的帝王一样,就开始逐渐暴露。气病张昭、滥信公孙、诛杀张温、信用吕壹、废立太子、逼死陆逊,可以说孙权后期的刚愎自用和日益发展的猜忌心,使东吴前期那种君臣和睦、上下同心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穷能守志,达而不改。”确实难为了世人,甚至包括雄武之孙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生中的每一步都是成长中的财富,因为都可以成为你性格中的积淀,这个规律是永远不会欺负人的。少年继父兄之业,是孙权的福气。忍辱负重,节节顺利,在带来成功的同时,也为自负带来了最合适生长的土壤。

  英雄本是性情中人,也性情中人爱思考,贬之为多疑。

  公元229年的孙权应该是非常自信的,但可悲的是这个自信变为了自负。

  东吴鲁肃、周瑜、吕蒙,三国中鲁肃描写成一个说客,很平庸的一个人物,甚至胆小。周瑜则是一个心胸狭窄,每每输与诸葛亮。吕蒙更是一奸诈之人,害死关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么三国志中鲁肃实际上是一个心胸宽广,很有韬略的人才。韬略上表现在,他提出刘备与孙权并立,共拒中国,胆识过人,尤其讨瑾州之时,与关羽面对面,正义言辞令关羽无言以对,同时也是他早早断言关羽不足为虑,在军事上,训练部下,路不拾遗。实际上也就是他帮助东吴分析当时的态势,应该说他是东吴版的诸葛孔明。

  周瑜被描写成一个心胸狭窄,才华横溢但总是比诸葛孔明略逊一筹,实际上的周瑜,易中天先生的描述是一个英俊的年轻帅才,政治上忠心东吴,军事上以火烧赤壁最为著名。病重之时推荐鲁肃与孙权,可谓一东吴版的出师表。

  吕蒙勇而有谋,把握军机,禽关羽。

  这三个人在东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什么被三国作者刻画一个比一个不堪,我推测是作者的写作手法,突出典型人物,所谓正义一方刘备,英雄形象关羽,赵云,猛张飞,偏重对刘备的刻画大概也是因为刘备有皇家血统。关羽他们也因为站在正义的阵营中,从此成为了后世敬仰的人物。

  最后感慨一句:“文人笔如一把刀啊”!

  三国志读书笔记精选篇二

  介绍: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基本资料: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东晋(汉晋春秋)则以刘备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睿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总的概述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也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一些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现在。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讲:“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荀(勖)、张(华)比之(司马)迁、(班)固,非妄誉也。”这就是说,那些同类史书不是立论偏激,根据不足,就是文笔疏阔,不得要领。只有陈寿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文字表述的统一。

  作品缺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陈寿毕竟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三国志》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陈寿是三国时人,因黄皓弄权,陈寿不肯阿附黄皓。因此被遭排挤。蜀国灭亡时三十一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与其他史料对比

  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搜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难。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蜀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事迹,记载都十分简略,可见蜀汉的史料是相当缺乏的。

  取材精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国志》取材精审。裴松之《三国志注》记汉魏交替之际的表奏册诏有20篇之多,陈寿在《三国志·文帝纪》中,只用一篇173字的册命就把这件大事写出来。对孙策之死,舍弃《搜神记》等书上的妄诞传说,只记孙策为许贡的刺客以至重伤而死。这些都反映了他对史实认真考订,慎重选择的态度。

  行文简明干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国志》行文简明、干净。它常用简洁的笔墨,写出传神的人物。《先主传》记曹操与刘备论英雄,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之时,“先主方食,失匕箸”的记载,使刘备韬晦的心情,跃然纸上。

  《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的曹操听到刘备占据了荆州之时,“方作书,落笔于地”的情态,生动烘托出刘备在曹操心目中和当时局势中的地位。书中写名士的风雅、谋士的方略、武将的威猛,大多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

  品题人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陈寿在书中表现出品题人物的兴趣。他说刘备是英雄,曹操是超世之英杰,孙策、孙权是英杰,诸葛亮、周瑜、鲁肃是奇才,庞统,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董和、刘巴是令士,和洽、常林是美士,徐邈、胡质是彦士,王粲、秦宓是才士,关羽、张飞、程普,黄盖是虎臣,陈震、董允、薛综是良臣,张辽、乐进是良将,这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气。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三国志读书笔记精选

267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