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考试的试题(2)
道德与法治考试试卷简答题
1、2016年6月27日上午,湖南省宁乡县政府广场上大量群众聚集,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站。宁乡县公安局微信公众号6月28日发布消息通告此次垃圾焚烧集访事件查处情况:4人以反对垃圾焚烧项目的名义,采取非法方式反映诉求,蛊惑、策划、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非法集会、游行、示威,已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宁乡形象。张某龙、欧某江均已因涉嫌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1)张某龙、欧某江均已涉嫌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这说明什么?(4分)
(2)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6分)
2、材料一:据我国史书记载,伍子胥在过昭关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结果因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材料二:《三国演义》中的东吴名将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他妒忌心很强,对才能比他强的诸葛亮总是耿耿于怀,并想方设法陷害他。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使他怒不可遏,吐血而亡,断送了年轻的性命。
材料三:《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多次赴考不第,直到50多岁时,终于听到自己金榜题名,大喜过望,精神失常,狂呼大叫:“我中了!我中了!”喜极而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这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情绪?结果怎样?(6分)
(2)根据这三则材料,你认为“四种基本情绪中,喜有积极影响而无消极影响,而怒、哀、惧则只有消极影响而无积极影响”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请你再举例说明
道德与法治考试试卷材料分析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材料一:“最美村官”雷洋洲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了农村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拆迁,在全村163户中,他第一个拆了自己家的房子。他说:“做人德为先,做事民为先,我是村支书就该这样做。”
材料二:进入新年级,学习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在一些班级,有的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学习,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个别班干部和课代表对工作也是敷衍了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
(1)雷洋洲的言行说明了什么?(4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8分)
2、材料一:2016年11月2日,深圳光明新区得润电子厂12名男员工因与公司发生劳资纠纷,遂聚集公司办公楼5楼楼顶,扬言集体跳楼。经光明警方与多部门沟通协调,历经一天一夜的耐心劝导,成功将12名男子劝下楼。同时,警方依法对12名涉嫌扰乱单位秩序的男子处以行政拘留。
材料二:2016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并通报了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以及惩治各类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等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关情况。指出,要依法惩治食品药品领域犯罪。重点打击、从严惩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比较集中的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以及涉及地沟油、瘦肉精、病死猪、毒奶粉等的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2名男子讨薪却被拘留,你认为他们的行为有哪些不妥之处?(3分)
(2)结合画线部分谈谈法律发挥的作用。(4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综合两则材料,谈谈它们给你带来的启示。(4分)
道德与法治考试试卷答案
选择题:
1.B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借助漫画考查团结协作的知识,③做法不利于取得比赛的胜利,排除。
2.A
解析:青春期健康教育课有助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开设此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④说法错误,排除。
3.D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需具备的条件,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为D。
4.C
解析:本题考查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知识。青春期的情感不是真正的爱情,③说法错误,排除。
5.A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通过自强人物的事迹,要我们从中体会其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品质,①②③④均能在梁博文身上得到体现,答案为A。
6.C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考查青春时期应该有的品格和操守,①②④正确。③说法错误,“止于至善”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故排除该说法。
7.A
解析:本题考查合理调适情绪的知识。摔打东西等强力疏导的方式不恰当,④错误,排除。
8.C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对我们的影响,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体现情感与情绪的区别与联系,与题不符,排除。
9.A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情感的影响,启示我们要善于传递美好的情感,克服负面情感,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体现增强情感体验的途径,与题不符,排除。
10.A
解析: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不等于一定要抛弃个人利益,③说法错误,排除。
11.D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本题考查美好集体对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作用,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体现美好集体应具有的特点,与题不符,排除。
12.D
解析:本题考查树立集体荣誉感的知识,①②③均有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④说法错误,应坚持集体利益至上,排除该说法。
13.C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违法同样受到法律制裁,A观点错误;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B观点错误;未成年人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观点正确,但不合题意,D排除;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材料中体现的正是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所以本题选C。
14.A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解析:该题考查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我国的法律和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分析四个选项,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比法律具有更广泛的调节作用,A正确,B、C、D错误。
15.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就要做到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所以①②④是正确的观点。公民应自觉履行义务,排除观点③。故选B。
简答题:
1、(1)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等等。
(2)①应以法律为评判、预测自己行为的准绳;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②应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材料一体现的情绪是“极度焦虑”,结果是“一夜间须发全白”;材料二体现的情绪是“怒不可遏”,结果是“断送了年轻的性命”;材料三体现的情绪是“大喜过望”,结果是“喜极而疯”。
(2)答案示例: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喜、怒、哀、惧中,不管是哪一种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都是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举例:“怒可激发人的斗志”;“化悲愤为动力”。
材料分析题
1、(1)身份不同,责任不同。我们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2)①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②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我们应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集体生活,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的成长的快乐。
2、(1)他们没有采取法治方式表达自己合法的诉求和愿望,采用非法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扰乱了社会秩序。(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等等。
猜你感兴趣: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考试的试题(2)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单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