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语文的学习无论是在小学,中学高中都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学好语文是有必要的,怎么学好语文呢?当然是考前做好复习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1课 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4、 培养学生阅读新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体会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难点】

  1、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2、 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 预习.导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

  荻港( ) 溃退( ) 锐不可当( ) 歼灭 ( ) 绥靖( ) 阻遏 ( ) 阌乡( )

  解释词语

  锐不可当:

  业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根据课后一题的提示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

  3、朗读2-3遍课文,试着找出每则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研读.赏析

  (一)、导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检查预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检查预习2、3

  2、回顾历史,引导学生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问题探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依据预习5,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划分本则新闻的结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标题中的“十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3)、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2、研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3、 引导学生品析两则新闻的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要求学生评析文中富有感情的词句,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

  如:从“1000余华里”,我听出了战线的广大。

  (2)、完成课后二题,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

  二、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辽宁省委领导捐助希望工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本报沈阳3月30日电(记者迟洪江)②3月29日,辽宁省委办公厅将5万多元捐款送到市希望工程办公室。③这是省领导和办公厅近900名同志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一片深情厚谊。

  ④辽宁省委书记顾金池提出,省委机关要带好头重视和支持“希望工程”建设,从整个民族的未来、民族的素质提高的战略高度认识和解决贫困地区辍学儿童读书问题。⑤他带头向希望工程捐款300元,省委其他领导和老同志也带头捐了款。

  ⑥朝阳市委决定,将以这笔捐款为基垫,在东北抗联英雄赵尚志烈士的家乡——朝阳县王伦沟乡尚志村建一所希望小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 )句,主体是第( )句,结语是第( )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如果把这则新闻的内容看作一件为希望工程捐款的事情,那么:

  ⑴、事情发生的原因是:———————————————————————————

  ⑵、事情的经过是:—————————————————————————————

  ⑶、事情的结果是:—————————————————————————————

  3.第④句中加点的词“认识”和“解决”位置能否互换?请阐述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二

  第2课 芦花荡

  [教学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学会复述课文情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教学重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重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

  难点: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上网查找有关作家孙犁的人物介绍和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多少抗日英雄的名字,以及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确实,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畔,抗日战争的洪流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去见识一位普通的老英雄吧。

  二、作者介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提(tī•fang)防 疟子(yào) 寒噤(jìn)蹿(cuān) 仄(è)歪

  飒飒(sàsà) 吆喝(yāo•he) 张皇失措 央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听课文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

  用“这是一片_____________的芦花荡”陈述。

  3、再读课文,划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四、品读研讨

  1、美丽的芦花荡里有着哪些人?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日本鬼子兵

  2、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① 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夜送两个小女孩进芦花荡);

  ② 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老头子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3、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份深沉的爱国热情。

  五、复述课文

  1、 小组合作,学会概括性复述

  2、 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和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复述故事情节。

  预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

  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

  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的脑袋上。

  2、学生评价

  3、拓展延伸

  请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爱国情表现在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六、课堂小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燕赵多慷慨之士。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芦花荡》故事,让我们在冀中人民身上,看到了属于北方民族的那些最有光彩的品质。小说写的是残酷战争里的人和事,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其高昂浓重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七、布置作业

  1、 通读课文,感受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课外阅读短篇小说《荷花淀》。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朗读课文

  三、品读研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小说的主角是谁? 老头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请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说话,探究人物性格。

  (学生小组讨论、补充完善)

  预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 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外貌:“撑船的是一个……除非在白洋淀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语言:“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心情:“悠闲”“编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 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女孩:喜爱;

  对鬼子:满怀仇恨。

  ③ 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

  勇:不带一枝枪;

  智:设下计谋。

  ④ 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上(核心性格)

  3、课堂练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二菱的身份,设身处地,把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四、品味语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细心加以体会。(详见课文)

  2、请你任选一句,谈谈你的审美感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预设: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比喻手法,体现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语言清新隽永,柔婉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五、课堂小结

  年近六十,照例该养养老了,我们的老英雄翅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从他的身上,我们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课外阅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肖洛霍夫)、《米隆老爹》(法•莫泊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三

  第3课 蜡烛

  教师寄语: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学习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拂( )晓 瓦砾( ) 地窖( )

  鞠( )躬 颤( )巍巍 更( )夫

  2.解释词语

  拂晓:

  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

  颤巍巍:

  肃穆:

  二、自主探究

  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找出精彩描写,品析人物形象美。

  1.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开想像,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2. 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语句,体味文章意蕴美

  1.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把这句话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好不好?为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3.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

  (三)探究思考艺术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3、

  四、拓展延伸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蜡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红军战士们“小声地谈论着”。请展开想像,写一段他们的对话,不少于150字。

  五、课堂小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六、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1、(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

  4、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猜你喜欢:

1.2016年初二语文教学计划

2.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4篇

3.八年级语文上教学目标和计划

4.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篇

5.八年级上语文必记知识点

370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