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咏柳》和《春日》是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的两首咏物诗文。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背诵两首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指名读,师生评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指名读,师生评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古诗两首》原文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首诗歌已经作为了我们教育的启蒙诗歌,特别是最后一句是千古名句。同样,我不讲析大家都知道的部分,只讲析我对诗歌另外的一些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先注意的是三个动词:妆、垂、裁。三个动词在每一句中的作用,大家可以试着默读原句感受一下。一个“妆”字,本是动词的,这里有了名字效果,把化妆那个动作的名词化,并且在拟人的时候,这个“妆”字不仅是有动作,还具形,也具神。给人一个少女在装扮的图景联想,这样的联想就把柳树在读者心目中美化了。再看“一树高”,按照常理来说,这三个字组合有些怪异,不合常规文理,甚至是语病的讲法,但在平常讲话中还是有这样的讲法,“一”这里不是数词,而是状词,全部、整个的意思。与前面四个字合起来看,读者心里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了。另外,“一树高”是一个补语,起到说明“碧玉”的量和度,意思是整棵柳树从上到下都是碧玉妆成。“垂”字并无新奇之处,因为柳叶本就垂的,但是,这里的“垂”不仅表示出了状态形状,而且也表现出了一个垂的动作。能够有这种意思的原因是前面一个万条的数量词,特别是后面一个“丝绦”,丝绦是很轻盈、轻柔、轻飘的东西,这样“垂”字不仅仅是垂下来,还有了飘的形象,也是具形具神。裁这个动词是人裁剪,“裁”也同样是给读者一个形象,而且,“裁”字还给人一个意思就是细致和严谨,按照一定的规矩或者尺寸在裁,这样裁字也有了神。而且,裁字还是有声音的,“咔嚓、咔嚓”的声音。这三个动词,是非常形象地描写,学生写作文最缺乏的就是形象描写。
这里还有一个“不知”的句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也有一个这样的句式,“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这里都是一种明知故说,这样的问并不是问,而是说,所以句子后面都没有使用疑问号。这样的“不知”句式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童趣。虽然这个诗歌是千多年前,我不知道之前有没有修建树木的这一个职业,但是现在是有的。这句诗歌“谁裁出”,还给读者表现出柳树是多么的精致,很通人情很合心意的味道。
整个诗歌前面三句都是在直接写柳叶,用了三个不同的比喻,这样不同的比喻给读者的感觉是三个不同的方面在写,所以,不显得重复罗嗦,这个笔法非常值得学生写作文时候借鉴。
最后一句重点变成了春风,但是,其实还是在写柳叶。为什么呢?第三句写到了裁,第四句写到了二月春风是剪刀,这里用剪刀指代裁剪的人。虽然诗句说的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但是,二月春风给读者的感觉是人的形象,不是剪刀的形象,是一个高级的裁剪手在不停地裁剪。这里作者非常成功的运用了把局部指代全部的手法。
这样的诗歌是纯粹的咏物诗,它没有很深的意思,但是能够写得形神具备,就是诗歌的上乘之作了。
《春日》
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这首诗歌的最后一句也被誉为千古名句,这首诗歌也是启蒙诗歌,也是家喻户晓。诗歌与贺知章的《咏柳》手法句法相同,都属于咏物一类的诗歌。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抒怀寓意之作,是结合朱熹的时代背景来考虑的,也通,理解诗歌只要符合逻辑和文字所写的,不要拘泥。
这首诗歌里面有一个“矛盾”的地方,前面是寻芳,而后面是“等闲识得”,这在文字的逻辑上是矛盾的。寻肯定是不很那么易得,而等闲就是很易得。但是在诗歌里面为什么又合理呢?
文字在具体的文章中的时候,意思是可以变化的,文字矛盾,但是在具体的地方,在文章的大背景下,在其它文字的作用下,文字个体的矛盾会消失。这里的寻芳并不是真正的四处去寻找美景,这个“寻”是观赏的意思。等闲的意思倒还是随便放眼的意思。与前面的寻反而呼应了。呼应的原因我们甚至可以顺着“寻”字设想,作者之前很久一直呆在房间做学问,可能是天气原因(因为“胜日”二字,好天气好日子),都无暇顾及欣赏春景,这天好天气终于走出来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好天气,都会说出去散散步,特别是久雨遇到天晴的假期,还会开着车到郊外去旅游,那一天也特别的堵车。这个胜日寻芳就是我们现在开车去旅游的情境。后面接一个“泗水滨”,就好比我们说到哪里去旅游一样,是一个旅游地。其它句子字面上没有值得要讲解的地方,只是用字可以注意,“无边光景”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带着模糊的概念,说的是范围大,有一些事物而已。“一时新”作为补语来描写这个空间的景色,这个手法很普遍也很常见,学生可以借鉴学习的。但是要注意用词,“一时”具备恍然、瞬间的意思,也给人有惊讶和惊喜的感觉。“东风面”这个词意思是春日的景色,也就是春景。但是作者用“东风面”来指代,这是用词高手。认识一个人是容面,说起一个人我们绝对也是想起那个人的脸面,不会是手或者脚(当然,极其特殊有可能),东风面就是春景,而东风面是什么样子呢?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意思就是不管什么五颜六色都是春天,这里的春天带有包容性,也带有广泛辽阔性。有百花齐放的味道,这也就是有人说是哲理寓意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