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有哪些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那么教师是怎么设计教案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
2.骨导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我们凭借耳朵听到声音,那么,你知道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
二、进行新课
1.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的——耳朵的构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这就是我们的耳朵,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出示课件“耳朵”)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
活动一: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问: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你感觉怎么样呢?(学生实验)
问: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学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实际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
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再把你的一只耳朵堵上,再试一试(出示录像资料)。
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 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四、布置作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查阅资料了解双声道立体声。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教学重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多媒体等。
学生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5组。
【教学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讲授
1.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实验目的
——提出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猜想假设 【活动情境设置】
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物态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同学们猜一猜,固、液、气之间可能有哪些状态之间的转化呢?
【提出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冰熔化成水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随着什么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什么是物态变化?
【总结并过渡】
先探究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那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什么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液态到固态又叫什么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结合生活中冰的熔化过程,想一想,冰的熔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将会如何变化?
【实验目的】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
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
1.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可能会升高? 多媒体展示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由情景导入新课让学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加热 多数学生认为是升高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生开始思考、设计、提出问题等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
可能会保持不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你认为这次探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如何比较哪种物质的变化情况?
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蜡的熔化过程。参
照下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 °C左右
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
【分析与论证】
图3.2-2 和图3.2-3 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将数值写上。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海波熔化图像 蜡的熔化图像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生开始讨论、分析、论证、绘制图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数学的知识找到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评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交流合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熔点和凝固点
【评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 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 °C左右
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
【成果展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分别选择2—3小组将海波或石蜡熔化图像投影在黑板上。
海波的熔化图像 石蜡的熔化图像
【提出问题】
比较海波和石蜡熔化图像,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
晶体 非晶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晶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除海波外,还有冰、萘、铁、铜、铝等各种金属
学生交流讨论评估
写出实验报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思考、交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1:海波在AB段温度不断上升,在BC段温度却保持不变,在CD段温度又再上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2:海波在AB段为固体;在BC段为固液共存,且固体减少,液体增多;在CD段为液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3:AB段是熔化前;BC段为正在熔化;CD段为熔化后
生4: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生5: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状态变化,先变成粘稠状态,后变稀,最后是液体
学生交流、思考、总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想想议议
【小结】
像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非晶体
像石蜡这样的非晶体还有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
【提出问题】
通过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能说出它们的熔化温度分别是多少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自学指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阅读课本56页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知道冰和常见晶体的熔点
【想想议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在晶体凝固图像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2. 1969年2月13日清晨,在我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漠河气象站观测到新的最低气温值为 -52.3℃,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学生探究
识图回答:海波4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设计意图:通过对熔化图像分析,运用已获得的信息,逆向思维,画出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变化的图像。)
了解其他晶体的熔点
讨论及交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EF表示温度下降,物质放热,处于液态
FG晶体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GH:温度下降,物质放热,处于固态
非晶体温度下降,物质放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不能,水银凝固点是-39℃已经“结冰”了;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它的凝固点低。
3.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烧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冬天,晾在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衣服上的冰并没有熔化成水,也会变干,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二、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现象。
大家要注意观察,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升华和凝华的过程是互逆的。碘的固体受热升华后,变成气体;气态的碘遇冷后,重新凝华成固态的碘。
板书:升华和凝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升华(sublimation)——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例如: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如: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凝华需要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板书: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阅读“科学世界”,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1.调查得出答案,或经长期观察得出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由于空气的凝华,冻肉出冷库后有一部分水附在肉上,所以出库后会使重量稍有增加,只要是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如0.5%)是允许的。这与一些非法商贩将肉注水是不同的。
五、板书设计
1.升华和凝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升华(sublimation)——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