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触摸文字的力量

时间: 莉莎1168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习啦: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际上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以下是有关“触摸文字的力量”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触摸文字的力量

  山东省寿光市洛城一中 王秀梅

  【课题类型】《安塞腰鼓》《灯笼》整合探究课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把握行文线索,体会文章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及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借助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文章抒发的情感。

  【课前预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熟读两篇文章,扫除字词障碍。

  2.课前搜集安塞腰鼓的相关视频及图片,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美和艺术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结合《灯笼》一文,借助网络了解相关灯笼文化。

  【课内探究】

  活动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快速浏览两篇文章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2.找出《灯笼》一文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⑤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⑥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节看灯;第⑧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⑨段,纱灯上描红;第⑩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第 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3.《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请以“好一个 安塞腰鼓”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初读感知。

  活动二:感情诵读,寻找美点。

  1.《安塞腰鼓》一文,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请反复诵读,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安塞腰鼓美在 ,你看(听) ”的句式进行叙述。

  明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励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使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本文的美还表现在句式丰富多样,大量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让充满激情的语言互相碰撞、应和,汇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请找出这些句子,反复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生命律动。

  如,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②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⑤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活动三:赏读文本,体会特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灯笼》一文,作者在回忆的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征,而能达到寓情自然的目的,还在于作者擅长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综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明确:以第③段和第11段为例,第③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讲故事是记叙,“灯笼 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第11段“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拓展延伸】

  继续阅读《风俗画卷·生命如歌、民风民俗》中的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