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方法百科 > 盆栽养殖方法 > 斑节对虾的防治病害有哪些

斑节对虾的防治病害有哪些

时间: 羽彤 1138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斑节对虾的防治病害有哪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养虾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预防虾病要贯穿于养殖管理的全过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斑节对虾的防治病害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斑节对虾的防治病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放苗前要彻底清塘消毒。养殖期间要定期泼洒0.3ppm~0.4ppm强氯精或1ppm~2ppm漂白粉溶液,对池水消毒杀菌,还可以定期施放沸石粉以净化水质和底质,每亩用量为15公斤~20公斤。每半个月投喂一次药饵,按照维生素c3‰~5‰、大蒜素2‰、鱼肝油3‰~5‰添加于饵料,每天喂药饵两次,连喂5天~7天。用这些方法防病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杆状病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病因:由MBV杆状病毒感染引起,造成对虾肝、胰脏破坏,使之变白、萎缩或肿胀腐烂。

  症状:厌食、不脱皮,生长缓慢,外观无特殊病状,一个月左右的幼虾易被感染,死亡率高达10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防治:同“白斑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处理:同“白斑病”。

  ★致病细菌感染 病因病状:对虾发生断须、红腿、烂眼、荧光、黄鳃、黑鳃等细菌性感染症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防治:根据病情施用“增氧水底净”500~800克/亩,第二天施用“绿威”1ppm全池泼洒,排毒解毒,稳定水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按1%比例,用“强力威”拌饵,连用三天。

  ③按2%比例,用“强力素”拌饵,每天喂饵三次,连用十天后改为1%拌饵,每天傍晚一次,直到对虾收获。

  ④如使用渔乐(白斑净)拌饵口服,效果更好。

  线虫寄生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线虫大量寄生于表壳和鳃部,使虾体行动迟缓,活力降低,摄食量减少,严重时不能蜕壳,久则死亡。线虫多由中间宿主如下杂鱼、桡足类等将虫体或卵带入池中,育苗期间则多由丰年虫或藻类带入引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防治方法:饵料必须严格消毒,做好水质管理;池中投入甲醛15×10-6-20×10-6,硫酸铜1×10-6-2×10-6或高锰酸钾3×10-6-5×10-6均有一定的作用。

  白斑综合症

  病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体色微红,体表的甲壳上有稍带粉红色的白斑。白斑的大小和形状不规则,最容易出现在对虾的头胸甲上,严重者整个头胸甲都变白色。其次是腹部背面和两侧白斑处的甲壳表面无明显变化,只是失去透明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预防方法:内服:氟苯尼考3‰、维生素C5‰、维生素E5‰、酵母5‰、红糖10‰,连续5-7天。

  注意事项:严禁排灌水,严禁消毒刺激对虾应激,每日投喂饲料减半。若是后期应及时安排收虾以减少损失,同时应注意隔离,以免传染周边虾塘。

  红鳃、黑鳃病

  长期缺氧或体弱、抵抗力差时,若鳃部组织受损,容易受细菌的二次感染,使鳃变红、变黑,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鳃部有树枝状的红色素,鳃丝局部弥烂性坏死,病症越重,颜色越变深,病虾活力较差,但仍能正常摄饵。

  防治方法:用3‰氟苯尼考拌料内服,同时用二氧化氯连续消毒3次,每日1次。消毒前排掉水位20%,消毒后2-3天补水到原水位,并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软壳病

  病虾甲壳明显变软,体形消瘦,活动减弱,生长缓慢,严重时可致死亡。此病可能由水中有机质过多、pH值较低及长期营养不足等引起。

  防治方法:加注新水,改善水质,用5kg/667m2石灰加水泼洒,提高水的pH值,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内服活性钙、维生素C,强化补钙,促进脱壳,增强体质。

  蓝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虾体呈蓝色,甲壳薄,收获时该品相的个体特别不耐打活从而减低经济效益。具体原因不详,多倾向于病因是营养性失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治疗方法:外用:定期全池泼洒2-3g/m3磷酸氢钙。

  内服:维生素E+维生素C+酵母+红糖,每日1餐,连续7天。

  肌肉坏死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病虾消瘦,肌肉萎缩并与甲壳分离。发病初期腹部的背面出现白斑,以后整个腹部变为白色,鳃和肌肉坏死,最后死亡。发病率为2-3%。活虾运输过程中死亡率极高,甚至高达90%,极大的影响售价。病因未详,此病不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

  治疗方法:1、养殖池塘在高温季节要防止水温过高或突然变化,应经常调换水,保持一定水位及充足溶氧。2、内服:氟苯尼考3‰、维生素C5‰、维生素E5‰、酵母5‰、红糖10‰,连续5-7天。

  斑节对虾的虾池建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建虾池是人为地模拟适合斑节对虾的生长环境,尽量创造条件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精养和半精养池标准:虾池内外堤是一定要牢固,外围大坝的堤顶建3~5米,坝高要比当地最高潮位和洪水水位多1米以上,面海堤坡以1∶2~1∶3倾斜,并用石砌护坡,保持堤岸不被潮水冲刷;池塘面积以20~40亩为宜,虾塘内堤堤顶为50~70厘米(沙质地则需加宽)一般坡度为1∶1.5,(沙质底为1∶2~3),堤高以池水深度加大雨时水量所增加高度及因波浪所涌升的高度为准,池形以长条形为宜,池深能保持1.5米以上;有独立进、排水系统,进出水闸门对立而建,其大小视池的面积而定。一般40亩池进水闸门的宽度1.2~1.5米,排水闸门为进水闸门的1/3~1/2。沙质土闸门的基础应加牢,闸门上要留有三道闸板槽,做为挂铁丝网、水门板及纲尾用。若使用抽水机抽水则于堤岸上使用塑胶管或砖切小水沟,其注水口应伸入水池,避免冲激到堤岸;池塘内要挖环沟或中央沟,以增加水流和水深,也利于高温时避暑,池子外围要建引、排淡水渠,既排洪,又可引淡调节比重。总之,要按照以上标准,统一规划,修建或改造虾池,以利斑节对虾生长。

  斑节对虾的水质控制

  斑节对虾最适宜的盐度为12‰,而虾苗早期的培育盐度在30‰左右,所以刚放养的池水盐度应与虾苗池相近,放养过后可渐渐添水使盐度降到适宜范围。因此有良好的水源及完善的排水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养虾的地方有淡水水源(包括地下水)又无大河流出口最佳。斑节对虾可忍受水温在10~35℃左右最适温度为25~30℃。养成期若水温度变化过大,短期内可抽取地下水灌注,如长期性水温在20℃左右时又无太大风浪,可将水位降低,利用日光能以提高温度;水温过高可以提高水位或注入地下水。池水颜色受浮游生物密度而变化,绿藻类呈绿色,硅藻类、褐鞭毛类呈褐色。浮游生物的呼吸活动是水中溶氧的主要来源,但夜间即消耗大量的氧气,繁殖太多不一定好,如达一定量即死亡腐败大量消耗氧气。池水盐度较低,较易使绿藻产生优势,绿藻较为安定。但硅藻繁生快,消失也快,不容易控制,一般池水以保持绿色为好,浅褐色也可。如果水色浓度太高,就要换水。除了用仪器进行浮游生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外,了解浮游生物量,还可用肉眼看、口舐等加以辨别,一般的是用透明板测定水的透明度,以30~40厘米为宜。斑节对虾适宜在酸碱度7.5~8.5的范围生活,过高或过低都会受到影响。池塘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都会降低或升高水中的酸碱度,加上有机物质的腐败分解产生的气体,都会直接影响酸碱度。为此,从池塘开始就得注意,养虾过程要通过观察水色来判断浮游生物量,并可用石蕊试纸等测试手段掌握酸碱度。池水中铵盐、硫化氢主要由残饵生物尸体之腐败分解而来,并随养殖日数而增加。铵盐在1.6ppm、硫化氢在1.3ppm以下不致造成死亡。如超过,对其成长摄食有影响,甚至死亡。必须注意清理污烂底质,科学掌握投饵量和投饵方法,保持水质新鲜。氧气是斑节对虾生命体重要因素之一,池中溶氧量在3.8ppm以上就适合需要。但由于有机质增加之残饵粪便分解;天气的变化,如云雨天、高温、多雾、早晚气压低等原因常导致斑节对虾缺氧浮头,此时就需大量换水或使用机械(抽水、喷水、水车)增氧。养虾最怕天气闷热下小阵雨时,池面无风浪加以混合,雨水比重低而盖在水面上,形层分层现象,这样上凉下热,氧气不易溶到底层,造成缺氧引起死亡。遇到此情况就急需开水车(增氧机)增加搅拌机会,打破分层。在整个养虾的过程中,水量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暂养期间水位应保持在50~70厘米,不必交换水,以少量凉水为主。养成期在虾体5~8厘米时,换水量10~20%,8厘米后可增加到30%,水位保持1.2~1.5米,养殖的中后期,尤其在高温阶段要根据情况多换水,水位保持1.5米以上。


猜你喜欢:
1.给水产养殖户的一封信

2.虾有哪几种不同的做法

3.青虾养殖主要饲料有哪些

4.白菜虾滑汤的做法大全

5.如何防治南美白对虾的病害

382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