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也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读:中国古代非常强调读书而不是看书,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法宝,全在于开口诵读,通过诵读开心窍,实现天人合一,通过诵读才能出真知,实现孔子所说的“与古人居,与古人谋”。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习:温习,反复实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样的经典,学习一百遍,就会一次比一次深刻,通过习,达到对于真理的无限接近,通过习,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过渡,通过习,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在习的过程和超越中,获得学习和人生的快乐。

  问:问是中国传统里最得要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也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要不懂装懂,多向他人求教,这样才能不会迷惑。

  省:不断总结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反省。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每日的行为,是否有过错,是否合乎道,是否有改进的地方,省是儒家成为君子的第一法门。君子终日乾乾,夕若惕。

  辩:即辩且论,辩论方能出真知。 在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思想都是通过反复辩中提炼出来的,春秋战国时期,辩士成群,辩论成风,在辩的过程中明析事理,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在辩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碰撞,魏晋时期,清谈成风,也是辩的延伸。儒家认为,学习需要聚志同道合之友,在辩的过程实现思想的升华和思维的开阔,孔子认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行:儒家倡导知行合一,在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知的运用和提升。中庸的学习要强调笃行,需要不断把所学的知识和所悟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儒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行。毛泽东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强调行的重要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爱:儒家认为泛爱众,而亲仁。佛家讲布施是是修行成佛的法门。只有广泛的把所学所知所行奉献给更多的人,让人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改变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爱树德,方为立身传道之本,以大爱行于天下者,方得福慧之真谛。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七大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破万卷书,行万里路。

  只有首先博览群书,思维才不会有所局限,有所偏废,行为才不致于走极端,纵观人类历史,对于个人本身以外的世界的无知造成了个人自身的行为悲剧,儒家强调君子不器,一个不能博学通达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君子的,只了解一个方面的人就算最精通也不过是盲人摸象,必定具有思想上的局限性,因为可以认为一个人的发展瓶颈就是智慧的瓶颈,而智慧就是知识的融会贯通。行万里路,则是在破万卷书的基础上,通过行从而达到对于知识的拓展和检验,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对于眼界和思维的拓展,正所谓见识,必先见而后识,近代大儒王凯运也曾提出成大功者必登群山大川以恢宏气概,访四方百姓以充实胸臆。读万卷书和万里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读书不过是死读书,书呆子,只行路不过是贩夫走卒而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以悟见道。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技能、工具和方法,更多是思维、修养和境界,是“道”,道是需要悟的,有些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悟性的提高除了需要通过学习以外,还跟家庭、背景、年龄、生活经历、身份以及所处环境相关,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更多是需要悟的,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长度对于能悟出多少智慧是高度相关的。“悟”需要心静,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践,举一反三。

  3. 体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个体验是指亲身经历,置身处地体会,而是指借助环境的引导,由外向内的引导内心的改变,直指人心。通过国学名胜的风物揽赏获得与文化和心灵的共鸣,借助亲身经历达到最知识的透彻理解,如要想理解佛学文化,一定要去寺庙亲自体验和修行,方能得其精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以艺养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通过艺,如品茶,琴棋书画,六艺等养,内外兼修,形神兼修,达到对于道的真谛的把握,实现思维的通达,智慧提升和人生的逍遥。正如孔子所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5. 与高人共语。

  什么样的人称之为高人?在某些方面有作为,有成就,有境界之人。拜于名师之下,与英雄为伍,与方外论道是学习的另外一条路径。通过与高人的接触、交流及沟通,获得智慧的启迪,开启悟性,往往能实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于学习来说,老师是高人,成功企业家是高人,高僧大德及方外人士也是高人。

  6. 明辨。

  明辨既是中庸的原则,也是做人处世求学之法门。只有秉承着明辨的原则,才不会走极端,误入歧途,做人明辨,能从和谐众人,兼容并包。处事明辨,才能通达事理,德服众人,求学明辨,才能博学于理,融会贯通。

  7. 立足原典。

  国学典籍众多,各人各有所解读,一家之言,皆可兼收并蓄,但核心的要点在于对原典的把握和理解。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更具体的说,学习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到底有什么意义?会给学习者带来什么价值?或者更通俗的说——就是有什么用?

  关于这些问题不仅今天的人们在问,会问,即使在奉儒家为神圣的古代社会,也会时不时的就有人对此提出疑问。而且,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可能有所不同的是,每当这些问题被提出来的时候,最终的答案几乎都是否定,得出的结论都是——没什么用。

  举一个例子:

  在经历了1860年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惨痛之后,满清的洋务派得占上风,于是在1862年在京城开办了以传授西学为目的的同文馆,并提出要从科举出身的五品以下官员中,选拔部分人才入馆学习天文算学,并请洋人来做这些人的老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时,有一个叫倭仁的人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倭仁虽然是蒙古人,但却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是当时的一代理学宗师,他认为,不能让科举正途出身的人,再回过头来学习西方的所谓天文算学,即使要学,也应当另择人选。因为“立国之道,尚礼义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

  并因此与以恭亲王奕?为首的洋务派展开论战。虽然倭仁宏论滔滔,但是却被洋务派的一句反问,问的哑口无言。

  洋务派问他:既然你倭仁反对我们的举措,那么你得拿出自己的“良图”、“妙策”来呀!否则,怎么能和“夷人”对抗呢?难道仅仅是“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一句话,儒家的仁义道德再好也没有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难道中国的儒家思想真的就仅仅是个和平时期的装饰吗?甚至真的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中国近现代的屈辱,都源于儒家思想中的保守与懦弱,对民族性格的侵害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不是,那么中国的儒家传扬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学说,千百年来,我们学习儒家,又在学习什么呢?对此,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一句《论语》来做一个简单而直接的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杀鸡焉用牛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孔子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到武城这个地方参观游览,因为他的学生子游正在这里做地方长官。来到武城之后,孔子听到城中处处都有弹琴吟唱的声音,于是就笑着说:“杀鸡焉用牛刀?”——为什么听到“弦歌之声”,却会想到“杀鸡焉用牛刀”呢?子游的回答告诉我们了答案。

  子游说:“我当初在老师您身边的时候,曾经听您说过:‘让担当社会管理职责的君子们学道,那么他们就会懂得爱人。如果让那些从事具体工作的小人们学道,那么他们就会更加容易管理。’”——原来这个“弦歌之声”是一种通过教化管理社会的手段,只是武城这个地方看来不是太大,所以孔子才会笑,才会说:“杀鸡焉用牛刀?”但是,听了自己学生的回答,显然感觉到子游已经真的领悟了其中的精髓,而仅仅是在做些表面文章

  于是,非常高兴的对身边的弟子们说:同学们,子游说的是正确的,我前面说的话,不过是在开玩笑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什么要讲这句《论语》呢?因为,通过孔子和子游师生间的对话,可以一下子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儒家在传扬的、教授的内容是“道”而不是“术”。反之,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学习,我们所能够学的,所应当学习的,也是这个“道”而不是“术”。

  什么是道?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理与规律就是道。明白了道,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叫有道,就叫得道。否则就叫无道,就叫失道。

  所以,儒家要教会人们什么是人的生存之道,让人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教人生活的更加有道,而不知于无道失道。

猜你喜欢:

1.学传统文化心得5篇

2.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

3.传统文化学习心得3篇

4.

5.传统文化论坛学习心得3篇

373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