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教学反思
教师们自己编写课程结束后的教学反思对于自己的教学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来看看教师们是怎么样的去写教学反思的吧!下面是有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 《石榴》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石榴》教学反思(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石榴》这篇散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八下“咏物抒怀”单元中的一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美,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必胜坚定的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
我在上一届对学生的教学中一直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把握不好,总是觉得这篇文章没有可教的地方,文章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通篇洋溢着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于象征意义,我那时真的发自内心地认为没必要讲,甚至幼稚的认为如果这篇文章我不教,学生也读得懂,就这样,每每一碰到这篇文章,我就想甩在一边,懒得碰它。
又一届学生要学习《石榴》了,还是不讲,草草带过吗?我……不能一直忽略它吧,好歹人家一直光明正大地出现在课本里。好吧,再来读读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呵呵……还是,认真读,认真教吧!
从整个单元来看,这篇文章排在整个单元的第三篇,之前的《海燕》、《白杨礼赞》为学生学习托物言志手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无论是文章对事物生长环境的介绍,还是对事物本身的描写,学生都对这种写作手法开始熟悉,甚至有学生细心发现,这些运用托物言志写作的文章,要么在文中用一句话点出写作背景,要么直接在文末点明了写作的年代,便于读者联系时代来解读文章。而《石榴》一文写于1942年。
当天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初步的预习和了解,我花了很短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分析石榴的特征。我着重带领学生从生长环境入手分析石榴的精神品质,从《海燕》和《白杨礼赞》的教学中,学生们知道只有猛烈的暴风雨才能成就高傲、勇敢的海燕,恶劣的黄土高原才能塑造不平凡的白杨树。郭沫若笔下的石榴是五月过后,不与其他树木争妍斗艳的最可爱的树木,是整个宇宙向上发展的夏天的心脏。所谓“榴红似火”,正是那种火一样的灿烂、燃烧、自由、蒸腾的生命力量。
再来联系写作年代,1942年,抗日战争困难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石榴的象征意义自然揭示。
郭沫若在《石榴》中对石榴形象的刻画显示出作者相当高超的语言艺术。作家对石榴的观察有着足够的细致与真切。“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一句中独特的喻体“安普剌”和“金罍”,引导学生揣摩这喻体转变之间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又抓住文章第六小节那精彩的石榴果实的描写,扣住“笑”在反复朗读比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郭老用精彩的描写,写出了石榴的生长和演变过程。
《石榴》一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如鱼得水,在探究思维里来去自如——携学识和见识上路,曲径通幽而豁然开朗,让思维漫步,让智慧行走。
《石榴》教学反思(二)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石榴》教学反思(三)
教学片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你们怎么知道石榴成熟了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石榴先是青绿色的,然后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样石榴就成熟了。
师:是吗?请你们读读课文里的这句话,想想跟你们表达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吗?(生自由读句子)
生:课文里不是用“然后”而是用“逐渐”这个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你们觉得那个词用得比较精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用“然后”这个词,好像是石榴一下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而“逐渐”就写出了它的渐变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师:那能否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进行交换位置呢?
生:不行。因为石榴先是青绿色的,长呀长呀,就变成青中带黄。过了一段时间,又变成黄中带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青绿色的石榴不会先变成黄中带红,再变成青中带黄的。它要由青渐渐变成黄,再由黄渐渐变成红,所以不能把这两个词语调换。
师:是啊,你说的对极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句子)
教后反思: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细读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了学生学习,更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条理,教师运用了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其实,也教会了孩子观察要仔细,写文章要有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