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思想路线简介
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党历史上自觉地提出并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出发,第一次阐述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抗日战争前期,他先后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为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供理论武器,并向全党提出解决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学习方法的任务。
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到使主观符合客观,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要从客观存在的情况出发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简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基本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联结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无产阶级政党作风上的具体表现。坚持这一原则,必须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
发展历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毛泽东遵循这一原则,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了深刻的论述和发挥。他指出,是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进行认真研究,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从中引出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它同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主观主义态度是根本对立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毛泽东认为,"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毛泽东还解释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传统的认识论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对象性事实认识活动而较少涉及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主要研究真的问题而较少涉及意义和美感问题。这种认识论将复杂的主客体关系简单化,将认识论归之为对象性事实认知论,将真理的全面性和具体性限定在对于外在客体的结构、本质和规律的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这种狭隘认识论把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认识以及对于美的认识从认识中剔除出去,以这种认识论作导引所获得的认识成果,所得到的真理,仍然是片面的。
实践是人与社会生成、存在和发展的深刻根据和基本方式,人类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对象世界,与对象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实践活动受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双重制约,因此,人们既要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属性,又要认识自身的合理需要和本质力量,对于客体的属性以及主客体关系作出价值评价,并根据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形成作为实践活动之导引的实践观念。能否确立正确的实践观念,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决定着实践的成败。因此,在观念中全面反映主客体的复杂关系,掌握主客体的多重关系的全面而具体的真理,就成为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的认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所致力于达成的目标追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为主体的人对于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的观念把握是通过事实认识、价值认识和审美观照来实现的。在事实认识活动中,主体一方面要揭示客体的内在结构、本质规定和规律系统,把握客体的真理;另一方面要认识自身的合理需要和利益,把握主体的真理。在价值认识活动中,主体既把思维的触角指向自身,以反思性的思维方式体察自己的需要、愿望、动机,又将思维的触角指向客体,审视客体的固有属性及其对于主体潜在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主客体的应然的和理想的关系,形成动机和目的,把握主客体的价值与功利关系的真理;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在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从观念地建成的实践结果中预想其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程度,对于主体从中获得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享受作出一种美感预期,从而实现对于美的观念把握。将通过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所获得的事实真理、价值真理和美感的真理结合起来,方能从认知、评价和审美三重关系上把握主客体关系,获得全面性的真理。基于这样的理由,笔者认为,认识论要将主客体的认知、评价、审美三重关系纳入自己的理论视野,建立完整、系统和全面反映主客体的观念关系的认识论,并深入研究三者的内在关联性及其有机统一的内在机制,以揭示人类认识的完整内涵。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是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也是邓小平 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形成了中国化的辩证唯物 主义实践观,创造性的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 来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因此要检 验真理就必须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 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 的起诉为标准一样。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 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主观认识变成客观现实,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 现出来,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 。 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 题。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 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 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 用于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紧迫的重大问题和当今世界的各种复杂问题, 从而极大 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先 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生产力的标准”和“三个有利于 标准”等一系列观点,充分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的观点。
邓小平 1992 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 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 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 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比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内容更全面、更丰富、更具体,更 具有操作性,适用范围更广泛。它着眼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把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真理 是实践过程中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价值是实践过程中客观事 物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具有目的性。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 国力,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因此,“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延伸和具体化、系统化, 它使实践标准由抽象走向具体。
看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还看了:
3.简述党的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