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发言稿
2015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庆祝伟大的节日,组织庆典活动,本文是活动讲话稿,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沉痛灾难。那一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1937年到1945年,八年的抗日战争,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身躯筑起了民族魂。
这一年,是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思往昔,看今朝,我们心潮澎湃。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段耻辱!这段耻辱,因为有你,革命先烈们而改刷。如今的中华民族,骄傲、自豪,不再受外敌欺辱,我们做得到!
那几年,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几年,“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这一年,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作为卢龙人,我们更多地想到我们身边的英雄,那些可亲可敬的先烈。清明节前夕,我作为敬仰革命老兵的一员,来到邵洪生烈士墓,追悼先烈,听抗战老兵讲邵宏生烈士的先进事迹。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每一个口号,铸就着每一个坚强的灵魂。在战役打响的时刻,没有一个人退缩,每一个革命战士在用生命经历着血与火的考验,这之中,就有我们卢龙的爆破英雄邵洪生。
那一年,是1913年,卢龙县人邵洪生出生。那一年,是1942年,邵洪生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在接下来的几年,他奋勇杀敌,不惧生命的威胁。他1943年参加民兵组织,在锄奸防特,保卫后方机关,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中,屡建功绩。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冬,参加人民军队,被编入冀东独立四师十团一营二连一排二班当战士。
那一年,是1947年。邵洪生被编入冀东独立四师十团一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48年4月,在夏垫攻坚战中,邵洪生在执行爆破任务时肠子淌出腹外,但他用手按住伤口,在攻打夏垫的战斗中,为炸掉敌人最后一个大碉堡,他冒着敌人的弹雨向碉堡前进,快靠近敌碉堡时,被敌人发现。他不幸左腹部中弹,肠子从腹部流出。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把肠子塞入腹内,又迅速接近敌堡。他利用两个机枪眼的死角,奋力将药包推向敌堡顶部,肠子又一次溢出,他再用手塞进。此时导火索又被血液糊住,在紧急关头,他以惊人毅力,克服难以忍受的剧痛,用一只手在碉堡上将导火索点燃,炸掉了敌人的碉堡。这位盘肠大战的英雄壮烈牺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此,冀东军区追认邵洪生为正式共产党员,为他追立三大功,并授予全军最高奖励——“毛泽东奖章”和写有 “爆炸英雄”字样的光荣匾,送到邵洪生烈士的家中。《冀东子弟兵》报于1948年8月26日在第一版刊登决定,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军学习,军区文工团创作《歌唱邵洪生》歌曲广为传唱。1948年11月,部队将邵洪生灵柩护送家乡,中共卢龙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公祭追悼大会。军区政治部代表介绍烈士英雄事迹,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赠送军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吴德题词的“爆破英雄”光荣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追忆往昔,我们不由在心底大声呼号:因为有你,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光明;因为有你,才有了抗战的胜利;因为有你,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这样充满阳光。 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铭记烈士的鲜血,反思国家民族的未来。在卢龙县刘田各庄镇柳河北山的卢龙烈士陵园中,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着我,不,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历史在这里骤然高大,它连接着生与死、爱与恨、悲与愤,还有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尊严;历史也在这里凛然奋臂,高呼出一个时代强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抗日战争70周年,让我们祭奠先烈,祭奠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祖国和平的同胞们。谢谢您,亲爱的革命先烈,因为有你,我们才能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发,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