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会上的领导讲话稿(2)
农业工作会上的领导讲话稿(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各位领导,同志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样板、实现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着力探索具有省会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高标准地完成了各年度的开发建设任务。自 年以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累计完成投资9.4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46万亩,年增粮食生产能力4.5亿公斤;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85个,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2.5亿公斤;项目区覆盖全市74个乡镇、150万农民。农业综合开发不仅成为增加农业投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力量,而且成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示范工程。
一、突出“四个结合”,创新开发思路,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不再是单纯就开发论开发,就改造而改造,而是在完善配套农田设施的基础上,加快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此,我们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理清开发思路,拓展开发职能,坚持将土地治理项目与农产品基地建设、结构调整、产业开发等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突出“四个结合”,走好“四条路子”,全面提升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层次和水平。
一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走规模开发的路子。根据济南实际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我们坚持规模开发、整体推进,将综合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扶持以种植业为主的高效农业建设,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经过近20年的连续扶持,全市形成了沿济青高速公路历城、章丘50万亩特色农产品板块;天桥、济阳、商河40万亩优质粮棉板块;南部山区章丘、历城、长清、平阴30万亩优质果品和小杂粮板块;沿黄长清、平阴20万亩绿色农产品板块等。板块内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路林配套、设施齐全的建设标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如济阳县项目区通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优质品牌西瓜,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较开发前种植大田作物亩增效益4000元左右。
二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走效益开发的路子。按照“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原则,我们将综合开发项目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先后扶持了平阴县玫瑰种植及玫瑰油加工项目,历城区果品种植及其加工项目,济阳县食用菌养殖及加工项目,商河县大蒜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等,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如商河县白桥乡,自 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大蒜种植面积也由当初的几千亩扩大到10万亩以上,规模效应凸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扶持该县瑞海公司新上大蒜高温脱水深加工项目,与蒜农签定了长期供销合同,有效解决了蒜农的销售和企业的原料问题,瑞海公司年加工大蒜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实现产值4000万元,利税450万元,带动当地蒜农人均增收300元。
三是与观光旅游农业相结合,走生态开发的路子。我们注重发挥济南南部山区的生态保护功能和特色农产品优势,突出培植生态观光旅游、林果生产和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逐步构建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农业体系。如历城区葫芦峪小流域建设项目,我们将项目区内的生产路改造为旅游观光路,建设了沼气池,安装了风力提水设备,进行了荒山绿化和果树品种更新,使昔日的荒山僻壤变成了风景秀丽的旅游景区,仅观光旅游农业一项,项目区农民户均收入达3万元。同时,项目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善的设施条件,又吸引了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是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工作相结合,走联合开发的路子。我们统筹安排一切可整合的支农资金,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如平阴县圣母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县政府本着上级扶持政策不变、项目标准不降、资金来源渠道不乱的原则,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做到建设内容互通有无,相互补充,整体推进。先后整合了农业部门的“水肥一体化先进节水技术集成”项目,水利部门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林业部门的“生态农业建设”项目,旅游部门的“红柿子庄园建设”项目,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项目,共整合资金2100万元,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这一平台,实施联合开发,从而使项目区内水肥一体化、风力扬水、全自动灌溉等新技术得以应用,大马士革玫瑰、赤霞珠酿酒葡萄等新品种得以推广,特别是项目区内的微滴灌节水技术,实行全自动环境监测、计算机分析数据、自动化施肥灌溉,经有关部门检测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二、抓住“四个环节”,创新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抓住“四个环节”,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综合开发项目的高效安全运行。
一是搞好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选好项目是建好项目的前提。为此,市里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畜牧、审计、金融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加强事前监管。项目区的选择和方案的制定,都经过全面细致的考察论证,确保项目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如长清区万德小流域治理项目,在开发方案设计过程中,组织专家多次进行实地勘察,走访群众,反复研究论证,方案几易其稿,最终确定采取“子母池连环”立体灌溉设计,实行风力提水上山、放水自流灌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项样板工程。
二是加强开发资金的规范管理。我们坚持以资金投入确定项目规模,按项目规模确定投入资金,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县级报帐制等制度。市农业局定期检查监理人员的监理记录,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特别是加大了对财政有偿投入资金的管理力度,认真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履行四项签字报帐程序,即项目监理组签字,工程验收组签字,开发审核组签字,分管县(市)区长签字,最后由财政局把关报帐,做到专款专用,避免了债务风险。
三是完善项目实施的激励约束政策。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和奖优罚劣的原则,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切实加强对目标任务的考核,将财政资金的投入与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对项目实施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对工作到位的单位给予资金投入上的倾斜。对在项目和资金管理中存在违纪违规问题,造成工作损失或恶劣影响的项目所在乡镇,除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外,停止其项目实施资格,且今后也不再予以安排。此外,我们还进一步强化了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的监管,防止企业多头申报项目,杜绝了企业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现象的发生。
四是探索工程管护的长效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是基础,管护是关键。为此,我们探索实施对项目区路、林、小型水利设施等进行拍卖或承包的管护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如平阴县孝直项目区采取“非包不栽、非卖不栽、非活不补”的办法,拍卖田间路42公里,做到谁管护谁受益,项目区内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都达到了85%以上,项目年均增收近300万元,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与集体受益双赢、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路子,该项目区也成为农业林网开发建设的样板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强化“四项服务”,创新技术推广,提高项目科技含量
农业的增产增效,科技是关键。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四项服务”,努力提高项目区的科技含量。
一是强化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服务。结合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我们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班。着眼于培训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先后培训农民30万人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是强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广服务。我们坚持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作为推广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广节水和旱作农业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通过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建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市综合开发已累计推广科技成果170多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是强化对基层农技组织的扶持服务。农业综合开发为基层农技组织和人员推广技术成果搭建了平台。近年来,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我们先后为基层农业机械服务站购置了大批现代化农机具,为农业技术推广站配套了实验器械及培训教材,为县乡种子站建设了仓库、晒场和实验室,为兽医站完善了技术设施,等等。已累计扶持县乡农业科技服务机构50余家,建设科技推广服务设施3万余平方米,购置服务仪器260台(件);扶持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0余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0多个,大大提高了基层农业服务组织的活力,增强了广大技术人员开展农技推广、防灾减灾、动植物疫病防治的水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是强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服务。我市积极与省水科院等科研院所沟通合作,探索节水灌溉治理新模式,引进了井灌区“隐蔽式机井”新技术。主要是将输水管道、农用线路等全部由地上改到地下,采取智能射频机管理的办法,农民实行刷卡用水,彻底改变了田间灌溉时节人员拥挤的状况,实现了一个人、一张卡、一把锨就可解决问题。运用此项技术项目区内每年可节约劳动力50万个工日,得到了省市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被编入《节水灌溉规划重点》一书,并作为节水工程的典范进行推广,对提高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各位领导,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扎实工作,不断进取,为促进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