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致辞讲话 > 会议发言稿 > 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讲话(2)

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讲话(2)

时间: 佩珊807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 : 深入学习党的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防骄破满,拉高标杆、跨越赶超,朝着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阔步迈进,不断开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局面。

  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是因为从沿海开放到沿海、沿江、沿边的全方位开放 , 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 到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 ,国家推进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在不断提升 。 城市 战略定位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取向 、 发展模式和 发展高度 。 从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安徽首个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合芜蚌自主创新 综合试验 区上升为国家层面,再 到最近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十年来合肥在国家战略 布局 中出现频率逐渐增加,功能定位日渐清晰,地位作用不断 强化 。特别是,《 指导意见 》 对合肥 发展 赋予新的战略定位,为在新的起点上 推动 合肥 又 好 又 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 指明了前进方向 ,这既是对合肥近年来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我们能力、素质、作风和意志的大挑战、大考验。省政府也即将出台《安徽省贯彻〈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下面 ,我重点讲四 点意见 。

  一、鉴古知今,深刻把握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合肥 的重大 战略 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落实好 《 指导意见 》 赋予合肥的战略新定位,就必须深入剖析历史脉络,准确研判当前形势,深刻明辨未来格局,充分认识 长江经济带对 合肥 乃至 安徽 的 重大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历史渊源看, 这是安徽重塑辉煌的战略新起点。 从明初设立南直隶(1364年),到清朝顺治十八年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再到康熙六年(1667年)苏皖分省,安徽属于长三角的历史长达300余年。分省后,安徽仍是全国较发达的省份之一。近现代以来安徽发展逐渐衰落,这既与基础条件、产业选择等有关,也与国家战略定位密不可分。在地理上,安徽隶属华东地区;上世纪80年代建立上海经济区时,安徽位居其中;只是在国家实施沿海开放战略之后,苏浙沪被视作东部地区,而安徽则被划入中部地区,此后与沿海省市差距迅速拉大。面对巨大的发展差距,安徽不断思考融入长三角发展的战略路径。从上世纪90年代的“开发皖江、呼应浦东”开始,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推进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作为坚定不移的战略取向。 《指导意见》明确把安徽 整体 纳入长三角,既是 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 也 是 对历史 渊源 的尊重回归, 更是 安徽 重新 崛起的历史机遇。 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必须树立自觉的历史担当意识,为 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 安徽跨越 赶超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现实联系看, 这是合肥发挥区位优势的战略新契机。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已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安徽作为毗邻东部沿海的省份,与长三角地区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历来是苏浙沪 产业、资本 转移 的首选目的地。从合肥来看,20xx年,到位的省外资金有四成来自长三角地区(苏浙沪)。合肥成为与南京、杭州具有同等地位的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副中心之一,有利于加速合肥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有利于合肥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加快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有利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引领大湖治理开发。同时,长江经济带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合肥处于长三角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结合部,是承东联中启西的重要枢纽,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格局中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长远发展来看, 这是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新方向。 面向未来,城市群将成为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是我国第一大经济圈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正在 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指导意见》赋予合肥的战略新定位,丰富和拓展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的建设内涵,明确了国际化的重要方向。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提升 合肥 都市区国际化水平,将有利于合肥 更好更快 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市场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层 级和区域竞争能力 ,进一步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国际经验来看,这是合肥参与新一轮区域竞合的战略新考验 。 由沿海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开发,推动了美国的强势崛起;莱茵河流域的发展,促进了法国、德国和荷兰的长期繁荣。但流域的兴起,并不等同于城市的崛起。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和“音乐之都”,虽然坐拥北美五大湖航运之利,但由于城市转型未能与时俱进,最终走上了破产之路;鲁尔区是整个欧洲的“工业心脏”,紧邻莱茵河黄金水道,但上世纪50年代也因产业竞争力不足,一度走向衰亡的边缘。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11个省市,实行全方位开放开发战略,这是对区域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流域内许多城市都在纷纷行动、抢占先机。比如,重庆借助渝新欧铁路大通道,搭建国际经贸平台,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成都出台了《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xx—20xx年)》,确定了5个年度主题和20项重点工程;武汉编制了国内首个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加快建设6个方向的复合型快速通道。新一轮区域竞争如同逆水行舟,如果我们能抢抓机遇、明晰定位、快速行动,就能有效集聚资源,实现赶超;否则,就会丧失机遇,扩大差距。

  二、 继续 防骄破满, 不断增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合肥始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17.9%,高居全国省会城市榜首。“十二五”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2位数增长,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领跑“长三角”中心城市。合肥经济总量以每年1—4个百分点的速度不断缩小与宁、杭之间的差距,相当于南京、杭州的比重分别从2010年的54%、46%提高到20xx年的58%、56%。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持续提高,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但同时,我们一些干部也因此产生了沾沾自喜、夜郎自大的心态,出现了小进即满、干劲衰退的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己跟自己比,合肥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但是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特别是与《指导意见》赋予合肥的定位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指导意见》对合肥战略定位有许多新提法新表述,最重要的是五个关键词。 第一,交通枢纽, 明确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副中心, 将合肥与南京、杭州并列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 第三,都市区, 在国家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设合肥都市区; 第四,国际化, 把提升国际化水平作为合肥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五,开放高地, 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内陆经济开放高地。对照以上战略新定位,审视发展的现实基础,我们没有一丝一毫自满的本钱。比如, 从交通枢纽看, 水陆空立体联动、多式联运体系还有待提升,与“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有较大距离; 从都市区建设看, “1331”城市空 间布局还未成型,城市功能格局、空间形态还不够完善,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不强; 从国际化水平看, 国际化经济体系尚未建立,在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商务活动、国际性组织和机构数量,以及容纳国际人士生活的配套服务功能等方面,与国际化都市仍有巨大差距。

  继续防骄破满,就是要看到差距、寻找差距。尤其是把合肥定位为与宁、杭同一层次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差距是全方位的,仅仅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历史起点的差距。 纵观历史,合肥长期是县城格局,真正作府治、州治的时间只有587年。由于一直未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行政管理区划,无法形成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到解放前夕,合肥建成区仅5平方公里, 5万人口。而南京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十朝古都;六朝时期,南京人口就已达100多万,成为当时江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杭州,在唐代就已经成为货物集散地,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 通商口岸 ;到了南宋,杭州的发展繁荣达到鼎盛时期,位居世界前列。

  第二,发展实力的差距。 近年来,虽然合肥的发展速度快于宁、杭,但发展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 一是经济体量的差距。 今年上半年,合肥GDP 2154亿元,只相当于宁、杭的一半。根据上半年经济数据测算,合肥增长一个百分点对应GDP 20.4亿元,大约相当于南京的2/3、杭州的1/2,由于我们基数小,宁、杭增长一小步,我们要迈出一大步才能补上。 二是人均水平的差距。 按照常住人口统计,20xx年,合肥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相当于宁、杭的三分之二;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省会城市第13位,宁、杭分居省会第2、第3位;合肥农民人均纯收入居省会城市第17位,宁、杭分居省会第4、第2位。 三是发展阶段的差距。 20xx年,合肥三次产业结构为5.3:55.3:39.4,仍然处于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宁、杭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2.5:43.1:54.4和3.2∶43.9∶52.9,已进入以知识密集型为主体、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城市功能的差距。 在空间结构上 , 20xx年,南京和杭州建成区面积分别为713平方公里和462平方公里,分别是合肥的1.8倍和1.2倍。南京已全部设为市区,杭州正在打造“一核五极、山水之城、组团强镇、网络都市”的城市空间布局。 在人口规模上, 合肥市区常住人口400万人,宁、杭城区常住人口均超过600万。合肥城市化率为67.8%,杭州为74.9%,南京超过了80%。 在交通能力上, 南京已运营5条轨道交通线路,通车里程达180公里,禄口机场二期工程已经完工,年旅客吞吐能力达3000万人次。杭州地铁1号线日均运送乘客达32万人次,轨道交通到2017年预计通车里程可达200公里,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2015年完工后,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2600多万人次。 在服务功能上, 南京全面推行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市民卡已实现集社保、银行、公交等诸多功能于一体,覆盖全市公共场所的7万个wifi布点进入实施阶段。杭州推行智慧城管、停车新政以及治水、治气、治堵和治垃圾等“城市四治”,成效明显。

  第四,国际开放的差距。 在贸易国际化上, 合肥进出口总量、出口总额均相当于南京的三分之一、杭州的四分之一。 在产业国际化上, 在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数分别相当于南京的五分之一、杭州的三分之一。杭州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市值达到2300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和第四大科技公司。南京软件产业集聚了29家世界500强企业和35家国内软件百强企业,拥有20多万软件研发人才,产值超过2000亿。 在交通国际化上, 杭州萧山机场国际航线数量居中国机场第4位;南京禄口机场开通了140多条国际客货运航线,南京港是长江航道上万吨级货轮的分界港口,20xx年货运量达到1245万吨。 在文化国际化上, 杭州的西湖文化景观和京杭大运河的成功申遗,文化影响力深远,20xx年入境旅游者超过300万人次。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青奥会吸引了204个国家和地区参会,成为中国第二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在开放国际化上, 合肥市在外国机构(组织)数量上远远落后于南京、杭州,海关和检验检疫的通关便利化程度也低于南京和杭州。同时,杭州已在境外设立各类投资企业(机构)967个。 在人文素养国际化上, 宁、杭市民文化素养要远高于合肥,平均受教育年限比我们多3-5年。

  第五,思想观念的差距。 经济发展的差距是有形的差距、是相对的差距、是可度量的差距;思想观念的差距是无形的差距、是根本的差距、是最关键的差距。 江浙沪先进城市善于创新、勇于创业、敢于创造的理念、胆识和魄力是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的。例如, 在招商引资上, 苏州最先搞“一站式”服务,极大地吸引了国际知名企业的投资。昆山是全国第一个自费建设开发区,第一个有偿出让土地的城市。 在市民素质上, 杭州在全国率先实行“爱心斑马线”,礼让行人成为市民自觉行动。 在创业意识上, 合肥出去打工的多,自己创业当老板的少,即便是当上老板,也小富即安,缺乏做大做强的境界。 在抢抓机遇上,《指导意见》刚刚出台,宁、杭就已先行一步,《杭州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正在征求意见,南京去年就编制完成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这些案例无不彰显出长三角先发地区的思想之解放、观念之新锐。

  有比较才能知不足,有对照方能明差距。 不怕有差距,怕的是看不到差距,看到差距也无动于衷。 必须有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 见贤思齐,奋起直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 不断 拉高标杆,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中实现合肥 跨越赶超

  实力决定地位 。 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国家赋予的新定位、合肥发展的新时点 (人均GDP1万美元), 在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防骄破满、不断拉高标杆,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加快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国际化都市区名至实归的综合实力。

  第一,坚持水陆空立体衔接联动发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体系建设对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具有重大引导支撑作用。要围绕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坚持交通先行,以强化对外通达、促进城际对接、畅通城市交通为重点,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形成辐射全省、贯通全国、连接全球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一是打造立体化对外交通体系。 按照副中心和国际化的定位,系统谋划合肥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统筹抓好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轨道建设的有机衔接和多式联运。谋划建设江淮运河、合裕线高等级航道及支线航道网络,全面对接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江淮流域合肥内河航运中心。强力推动宁合汉、合郑、商合杭等高速铁路通道建设,合力推进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全面建成直达京津冀、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主要城市群的快速交通网络。积极实施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强化合肥站及合肥高铁南站铁路枢纽、新桥机场航空枢纽、合肥港航运枢纽等客货运综合枢纽功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是推进城市群城际交通网建设。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积极做好与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规划的对接,谋划建设以合肥为中心、联接所有省辖市、通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际铁路交通网,实现合肥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省内周边城市之间1-2小时通达。当前重点是加快推进合肥经济圈城际铁路网、国省干线和交通连接线建设,率先形成经济圈内部的“1小时通勤圈”。

  三是提升市域公共交通网络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强化公共交通优先的理念,谋划市郊铁路建设,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建成合肥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与国际机场、铁路枢纽无缝衔接,逐步实现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进一步强化城市主干道路建设,完善快速路网体系,改善微循环系统,积极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优化交通组织,推行智能管理,提高通行效率,让合肥成为一座“动起来的城市”。 同步加强信息、电力、燃气、水利、物流配送等公共设施网络建设,注重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空间开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创新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捷径 。 要 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加快转型升级为路径、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依托,大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推动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新兴增长极。

  一是全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发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引领示范作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载体,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充分发挥基础科研优势,依托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形成前沿科技与实用技术密切结合的科技研发应用体系。整合国家级研发资源,以中科大先研院为龙头,以公共安全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工程院、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安全食品研究院、燃气轮机研究院等为骨干,推进政产学研用资介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战略创新平台、创新产业集群和创新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核心技术,抢占未来产业技术制高点。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产业。要加大各类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集聚力度,加快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好局面。

  二是全力培育打造主导产业集群 。抓住建设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机遇,紧紧围绕打造皖江示范区升级版,建设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体系,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汽车、家用电器、新型平板显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基础上,围绕芜马合机器人集聚发展试点、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生物经济先行实验区、“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建设、量子通信城域网等载体,谋划打造若干引领产业发展和技术革命方向的新兴产业。比如,依托科大讯飞,促进产业融合,打造中国语音谷;依托中科大,加速服务型机器人产业化,打造中国智能谷;依托中科院电子所、中电38所等企业,推进系统集成,打造中国安全谷;依托北大未名,加快世界级生物经济实验区建设,打造中国生物谷,等等。要针对具体产业拿出明确的发展规划,引导资源向其集聚、政策向其倾斜、精力向其集中。要树立“产城一体”发展理念,以便利生产生活为原则,推进产业园区分类整合、扩容升级、合作共建、转型发展、创新管理,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提升产业承载能力,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更多的千亿级产业园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是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 突出科技融合、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型业态开发,促进服务业发展高级化、国际化 ,加速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层次 。在服务方向上,要从服务市域拓展到服务全省;在服务内容上,要从产品服务跃升到功能服务;在服务能级上,要从低端服务跃升到高端服务;在服务目标上,要从一般辐射跃升到发展引领。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政策导向,实行分类指导,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升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节能环保、服务外包、航空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特别是要加快高科技服务业;围绕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生活型服务业;围绕城区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倾力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空港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华南城、万达文旅城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长三角国际金融副中心、长三角腹地重要的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电子商务中心。充分发挥巢湖独特的生态资源和鲜明的文化资源,加快半汤、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景区建设, 打造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谋划建设巢湖国家生态公园,使合肥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目的地之一 。

  四是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不仅是基础产业,也是功能多样、融合性强的产业,要瞄准市场需求,以提升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高效农业比重为突破口,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和都市农业。加快庐江台创园等一批高水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将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纳入乡镇考核体系,培大育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加快生物科技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拓展农业保护自然环境、调节生态平衡、实现生物多样性以及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等多种功能,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集聚效应,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观光休闲基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加快空间拓展和战略升级,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国际化都市区。 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统揽,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国际化都市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是提升合肥在沪宁合主轴带中的功能。 合肥处于沪宁合主轴带的龙尾。龙尾强,龙身才能摆起,龙头才能昂首。要适应区域和城市联动发展规律,加快推进发展定位、发展理念、发展规划、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市场体系与长三角地区的无缝对接,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和空间拓展,拉近与长三角核心区乃至世界主要城市群的时空距离,提升在区域竞合中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功能。尤其要强化宁合发展轴带,全力推动南京都市圈与合肥经济圈联动发展,谋划宁合城市带、产业带发展规划,打造一条更为宽广的东向通道,推动形成合宁“双核”都市圈。同时,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合作和互联互通,更好地发挥联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二是增强合肥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能力。 提升合肥城市功能不仅要示范辐射,更要引领带动。既要在经济上引领和辐射带动,更重要是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引领。围绕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按照“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的总体思路,引领推动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融合发展,全面实现发展思路、规划编制、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市场建设、生态保护和社会事业的一体化,实现由一体化的合肥经济圈向国际化的合肥都市区迈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是大力推进合肥都市区建设。 都市区不仅是主城区,更是涵盖市域的城镇体系,最终是实现全域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全域合肥理念,全面优化都市区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稳妥推进“撤县建区”,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发展主框架,形成中心城区、卫星新城、特色城镇、美好乡村(社区)相互协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优化城镇发展导向,坚持以中等城市标准建设县(市)副中心,以小城市标准建设中心镇,着力提升关键节点承载力。合肥城区的经济规模和江浙城市差距不是很大,主要差距在县域经济上。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强化县域经济发展,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以大都市带动新农村、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长效机制,力争有更多的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四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软实力。 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强化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标志性建筑设计,做到城市与湖泊互利共生、城市与文化水乳交融、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大城管体制,完善智慧城管系统,构建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推动市民公共文明行为普及宣传、强行入轨、习惯养成,大幅提升市民公共文明指数,打造“君子之城、道德之都”,凝聚实现梦想的“正能量”。加快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住房、养老、人口等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幸福合肥”。开展国际化城市建设研究,制定合肥都市区国际化行动纲要。

  五是积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 我省已被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省,要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试点。重点要做好“多规合一”省级试点工作,完善“六分开”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三大并轨”。建立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机制,开展国家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城市建设,探索设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深化全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建设,创新土地资源的配置模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第四,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打造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 内陆是区位,更是心态,越是身处内陆,越要扩大开放。坚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增进务实合作,大力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构建全方位大开放发展格局,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是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制度体系。 广泛学习发达国家和先发地区经验, 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用好用足用活皖江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权,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符合、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运行机制、办事规则和投资环境,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做到管理法治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国际化。按照国际化标准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把提高直饮水供应比例、双语图文标志、外语咨询服务、公共场所WIFI覆盖等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品质的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和国际学校,提升外籍人士在肥居家、休闲、创业、社交环境质量。

  二是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和体系建设。 加强与“一路一带”的衔接互动,加密、延伸“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建设合肥-新疆-欧洲“新丝绸之路”,高水平建设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空港示范区、合肥港等对外开放新平台,积极开展国际货运航班的试运营。建立口岸统筹协调机制,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通关,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依托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积极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促进服务外包发展,落实国家服务业开放政策,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争取纳入国家自由贸易区扩大试点。

  三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 。这是双向交流和开放的重要标志。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强化招商引资针对性,大力引进新型业态、先进经营模式、知识品牌和高层次人才,积极引入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以及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构建支持“走出去”的便利化新机制,积极推动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拓展、资源开发和资产并购,努力打造一批扎根合肥、营销世界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全方位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入国际会展、国际赛事和国际组织分支机构,扩大友城数量和交往规模,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在交流合作中促进发展、提高水平、走向国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是提升城市文化和品牌影响力。 文化是城市之魂,具有超越国界和时代的独特影响力。 要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挖掘 和开发 力度, 传承传统地域文化,彰显现代创新文化,培育巢湖生态文化,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打响特色文化品牌 ,塑造城市 独特的 个性与 魅力 。 经济合作是“手拉手”,文化交流是“心连心”。 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重点支持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扩大特色文化的辐射范围和国际影响力。品牌是构建城市软实力的核心,是城市发挥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紧紧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形象定位,制定城市品牌建设战略规划,做到宣传内容全方位,宣传方式多样化,宣传对象国际化。加强城市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并与城市设计全面融合。制定面向全球的城市形象宣传计划,以好的创意吸引眼球、赢得口碑。

  第五,探索全国大湖治理开发新路,打造国家级 巢湖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巢湖是合肥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特色。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导向,紧紧围绕 国家级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以实施“四大专项行动”为抓手,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出一条全国大湖治理开发新路 ,打响生态巢湖品牌 ,打造全国最美省会城市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是始终突出巢湖治理与保护的核心地位。 坚持政府主导、流域共治,完善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治理模式,加快编制巢湖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生态补偿机制。围绕巢湖治理保护“八大工程”,大力推进示范区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后续项目。探索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用水效率红线、水功能区域限制纳污红线。全面实行入湖河流污染治理“河长制”,加快实现环巢湖地区生产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打造环巢湖生态农业示范带。

  二是统筹抓好市域环境综合治理。 深入实施绿色森林增长行动,加快建设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长廊、绿色屏障,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加快以“九大措施”为抓手,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大气质量进入并稳定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目标,深入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行动,支持和引导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壮大静脉产业。以“三线三边”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三是探索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升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吸引社会资本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大幅提高清洁能源、绿色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成为国家级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和新能源试点城市。完善环境监管、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最严格的环境执法体系,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进一步等高对接,为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提供坚强保障

  完成新使命,实现新目标,必须有大保障、强保障。要继续谋发展、抓党建,两手抓、两手硬,从思想观念、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提升创新,与先发地区、国际水准、战略定位等高对接,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提升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提供坚强保障。

  第一,要在思想观念上等高对接。 实现等高对接,先从思想观念对接开始,既是历史经验昭示,也是发展“不二选择”。 一要强化开放意识。 要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视角下,审视合肥的市情和定位,善于由外部洞察内部,由变数认识常数,由动态把握静态,以大开放、大合作,来推动大发展、大转型。要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等高对接、与长三角发展无缝衔接,培育开放发展的新环境、新优势。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广泛吸纳各类市场主体、各路精英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二要强化赶超意识。 与先进地区比,发展不足、发展不强、发展不优,仍是我们的基本市情。发展是赶超的基础、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传统观念,敢拣“快”的比、敢瞄“强”的追,在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中,趋利避害,弯道超越。 三要强化创新意识。当前区域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已演变为创新体系、创新战略和创新能力的比拼。要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用好用活用足“先行先试权”,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推动“合肥制造”向“合肥创造”转变。要把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和创新资源等有机融合,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第二,要从队伍建设上等高对接。 各级干部是合肥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就是抓住了推动发展的“牛鼻子”。 一要选好用好干部。 要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严格按照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和纪律选拔使用干部,发挥好各年龄段干部的优势,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强化“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 二要从严管好干部。 严是爱,松是害。 要加强日常管理, 强化学习、培训、锻炼,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制度。 要强化纪律约束,做到管得准、管得严、管得实,使我们的干部做到对党忠诚、做事干净、敢于担当。尤其是各级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带好班子,认真负责管好队伍,要有坚强的党性和组织原则,当好发展的“掌舵人”,不要当无原则的“老好人”。三要提升素质能力。 干部素质能力的高低关乎发展大业的成败,面对新任务和新要求 ,必须把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浅尝辄止是大害。 要 继续按照“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的要求, 拉高标杆、见贤思齐,缺什么补什么 , 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做到胸襟宽、眼界高、思路晰、情况明,不断提高学习研究、科学决策、开拓创新、统筹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 。

  第三,要从作风转变上等高对接。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 一要建立长效机制。 要扎实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巩固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抓紧抓好 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 坚持抓常、抓细、抓长, 立制度、建平台、定规矩,扎紧制度“笼子”、堵塞制度漏洞,严防“四风”问题反弹,为干部干成事、不出事打牢制度保障。对执行制度不到位的要及时督促,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要露头就打,坚决查处到位,防止制度沦为“纸老虎”、“稻草人” 。 二要树立群众观点。 “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 , 解决好当干部“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的问题,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有百姓情怀、群众观念,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掌握群众工作的新方法,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 三要强化落实之功。 一分决策,九分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关键要看实际行动。要以勇于争先的追求, 敢于担当 的勇气,狠抓落实、善抓落实。既要防止夸夸其谈、花拳绣腿、表面文章的倾向,又要防止谨小慎微、不推不动、在位不为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快进度、提升效率,把加快赶超的要求,落实到推进每一个项目、解决每一道难题上。

  第四,要从体制机制上等高对接。 体制优、机制活,则动力足、活力强。要加快建立健全与发展新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要遵循法治方向。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做到法德结合。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加速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的新时期,要通过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倾向,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先行先试和于法有据统一起来,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加快发展。 二要强化问题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紧紧围绕合肥发展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敢于较真碰硬、攻坚克难,力争在科技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治理、投融资体制等重要领域改革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面,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合肥版”。 三要围绕市场取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效率与公平等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重要作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资源要素的集成和市场主体的集聚,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和抗风险能力。

  年内时间已所剩不多,当前 一是要 在全面完成今年改革和发展任务的基础上,抓紧谋划明年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 二是要 筹划组建口岸办,协调各类口岸建设,加快打造内陆经济开放高地。 三是要 加快等高对接,县(市)区、开发区和各部门要主动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对口交流,学人之长,补已之短。 四是要 根据省里《贯彻方案》出台情况,及时制定合肥市的具体方案,真正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

  同志们,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合肥来说,既是大机遇,又是大舞台,更是大考验。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让 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朝着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阔步迈进 , 奋力谱写“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的新篇章,为建设美好安徽、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14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