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乡——内蒙古导游词5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了垂暮的时候,整个草原完全改变了。整个彩色斑斓的地区被鲜艳的夕阳笼罩着,慢慢地暗沉下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篇关于草原之乡——内蒙古的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草原之乡——内蒙古导游词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首先代表阿拉善××××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是吉兰泰盐池工业旅游区。盐池以盛产优质“吉盐”而闻名全国。吉兰泰盐池位于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境内,北距巴彦浩特镇125公里。“吉兰泰”系蒙古语,意为六十。盐池呈椭圆形,像一面明镜镶嵌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总面积120平方公里,盐层覆盖面积60平方公里;盐层平均厚度3-5米,总储盐量近1.2亿吨。吉兰泰盐池属现代盐湖,湖中卤水还在生盐,盐层下部为芒硝层,再往下是石膏层,整个矿体是一透镜体,中间厚,由中间向四周逐渐变薄。湖盐矿层从上往下分为卤盖、湖盐层、含石膏湖盐层、石膏质湖盐层等4层。吉兰泰盐池最早开采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吉兰泰盐化集团是内蒙古大型企业集团,现有成员企业15家、员工5000多人,企业总资产近20亿元,年创利税1.5亿元以上,属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和全国520家、内蒙古20家重点企业,也是我国盐湖机械化程度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它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盐生产基地,是开展科普旅游、工业旅游及盐浴和理疗的理想场地。
朋友们,吉兰泰盐池到了,我的“盐池简介”到此结束。请大家边游览边倾听该企业讲解员的精彩讲述,她讲得比我说得更生动、更准确、更详尽。如我说的与她讲的有出入,请大家以她讲的为准。我叫赛娜,蒙古语意为好的、优秀的。不过,我知道我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草原之乡——内蒙古导游词2
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东乌珠穆沁草原。东乌珠穆沁草原素有“歌海跤乡”的美誉。这里是蒙古长调的发祥地,曾经创作出了《宝格达青格斯》、《额日特查干》等优美动听、深沉高亢、节奏舒缓的蒙古长调歌曲,世代流传,至今不衰。这里还是搏克的故乡,摔跤健将的摇篮。早在清朝康熙五年(1666),东乌珠穆沁草原上的搏克健儿,就在全国一千多名跤手参加的那达慕大会上一举夺冠,1940年曾征服过日本相扑名将。百年来,一代代搏克名将,跳着“的伯”(搏克手入场时边走边跳的一种仪式),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东乌珠穆沁旗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考证,春秋战国时代东胡等游猎部落就活动于此。
元代是该地区的兴盛时期,属岭北行省济南王部(合赤温后王封地)管辖地。明代鞑靼、奴儿干等部族相争,后被乌珠穆沁部落占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乌珠穆沁,系蒙古语,意为葡萄山之人。明朝时,元太祖十六世孙陀罗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瀚海南,其子博迪阿拉克继之,其弟之子翁液都喇尔号所部曰“乌珠穆沁”。
东乌珠穆沁旗地大物博,矿产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天上地下都是宝”。它地处中国四大天然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草原腹地。这里牧草品种优良,草原植被达九百种。这里还盛产乌珠穆沁牛、乌珠穆沁马、乌珠穆沁肥尾羊和乌珠穆沁白绒山羊等。来到东乌珠穆沁大草原,不做客蒙古包实为憾事一桩。蒙古包内部空间分配十分严格,有炉灶区、祭神区、主人区、男人区、女人区之分,而且家什厨具都有固定的位置,是不可以随意摆放或移动的。炉灶位于蒙古包的正中央,乃是神圣之所在;祭神区位于炉灶的西北部,因为西北方向是蒙古人所最崇尚的方向,所以就于此摆放神龛,祭祀祖先;主人区位于炉灶北侧,一般来客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只有年长者或是尊贵的客人才能被邀请入座,以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男人区位于炉灶的西侧,这里摆放一些放牧狩猎的工具;女人区则位于炉灶的东侧,主要摆放一些厨具奶具等。
草原之乡——内蒙古导游词3
各位游客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晨好!
欢迎大家来到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居延文化遗址考古旅游区。
居延文化遗址为内蒙古重要的大型古文化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颁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延文化遗址主要包含汉代张掖郡居延县、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所辖城障、烽燧和塞墙等遗址。这些古建筑大多始建于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废弃于东汉末年。遗址大部分分布在今额济纳旗境内,北起额济纳旗苏泊淖尔东南方,沿额济纳河两岸,延伸至甘肃省金塔县以南地方;边塞遗迹自东北斜向西南分布,全长约250公里。居延都尉所辖烽燧塞墙,分属于州井候官、甲渠候官和殄北候官;在居延泽(今居延海金斯诺尔)以西,殄北塞以南,甲渠塞以东,州井塞以北的大片河流冲积地带,为居延都尉府和居延县所在,也是当时的主要屯田区,遗迹分布在今查科尔贴以北地域。肩水都尉所辖烽燧塞墙,分属于肩水候官、橐他候官和广地候官,遗迹分布在今查科尔贴及其以南地域。1930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曾作过全面调查,并统一编号,在大湾、地湾、破城子等30处遗址中发掘和采集了汉简约1万枚。1972-1976年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作了复查,并发掘了甲渠候官治所(即破城子)、甲渠第四燧和肩水金关3处遗址,出土汉简约2万枚。加上后来又出土的汉简,总共出土汉简4万余枚。发现了障、邬、虎落等遗迹,同时出土有弓箭、铜镞、铁甲片、转射、铁农具和工具,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等。在整个遗址区域内,目前已发现青铜时代遗址1处,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址13处,墓葬区6处,汉代烽燧118处,西夏至元代的庙宇10余处,以及大片的屯田区和纵横交错的河渠遗存等。这对研究汉代及其前后共约1500年间的文化、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居延文化遗址是中外古代文化研究者和考古旅游爱好者的必至之处。
朋友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不能置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于不顾。尽管我们不是考古专家,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是中华汉语言文化的继承者。让我们加入到居延文化遗址考古旅游的行列中去吧。
草原之乡——内蒙古导游词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各位团友,大家好,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的中段,东西绵延700余里,南北宽百余里。我们即将前往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参观游览,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大青山革命根据地位于阴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间,在这里为我国抗日战争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青山根据地的革命历史是中共党史重要而特殊的一笔。它把党的理想、主张开始较早地传播在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包括今天的包头市、土右旗、固阳县,包括呼和浩特市的土左旗,武川县以及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四子王旗等地。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在抗日战争期间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而且鼓舞了内蒙古地区各民族的抗日豪情。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党的民族干部在这里得到了实践的历练和培养。今天各民族团结进步,和睦相处的大好局面都应该与大青山的红色火种有关。走进大青山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武川县,“革命老区人民欢迎您”的县门横标雄伟耀眼。老区人民发扬吃苦耐劳、勇敢献身的“老区”精神,正在进行新一次的“绿色革命”——退耕还林还草,封围转移,保护生态,建设秀美山川;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中国的马铃薯基地。现在,我们沿过去游击队伏击日寇的山区公路进山,过去的战场现在已经是宽畅的一等级柏油公路,两边过去光秃秃的山坡现在已草木繁茂。从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老区人民以“暂时牺牲收入,增加、换取长远山川秀美”的奉献精神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移民。他们少养羊、少种地、多种树、多种草,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全县60%的耕地已退出来种草、种树。武川现在是中国第一大无公害绿色马铃薯基地。今年全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6万亩,产量达8亿公斤。“塞外高原”牌的无公害马铃薯畅销全国大中型城市的超市、批发市场。武川还是保健粮种莜麦(裸燕麦)的主要产地之一。〔建立根据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于8月下旬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扩大会议,确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起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120、129三个师。其中120师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给在晋西北的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关向应发出电报:在平绥铁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
于是贺龙同志认真地调查了大青山区的情况。当时曾有人说“山西是八路军的根据地,吕梁山、太行山如人之双臂,紧揽中原,而阴山如人之颈背”,真是一语中的。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八路军120师于1938年6月下旬组建了大青山支队,这支部队由精锐358旅的715团和师直属的一个骑兵连组成。由李井泉任支队司令兼,姚喆(zhé)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支队多数指战员经历过红军长征锻炼,共产党员约占三分之一,是一支具有较高政治和军事素质的部队,可以说是大浪淘沙、千锤百炼的钢铁之师。因为支队长姓李,所以这支部队又称李支队。1938年8月,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和有关抗日组织工作人员约2300多人,从山西五寨出发,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和堵截,经过两次北上,于9月1日越过平绥铁路,胜利挺进大青山,在面铺窑子与在那里坚持武装抗日的蒙汉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师。从此,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把红色革命的种子播撒在大青山南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掀起了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归绥一带坚持地下斗争的杨植霖、刘洪雄、高凤英等蒙汉共产党员,毅然组织起一支“蒙汉抗日游击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进攻,鼓舞了绥远敌占区蒙汉各族人民的抗日信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八路军挺进大青山后,在敌强我弱,环境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迅即开展了灵活多变、机智勇敢的游击战争。在蒙汉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就开辟了绥中、绥西和绥南三块游击区组成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此同时,绥远地区匪盗猖獗,象日寇一样蹂躏百姓,李井泉作出“剿灭土匪、为民除害”的决定,对恶贯满盈的土匪采取主动出击,解救了被掠来的妇女数百人。老百姓对此感恩不尽,有的人家甚至供起“八路军神位”。1938年12月,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主力部队转向冀中,只留下一个营在大青山坚持游击战争。 根据大青山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对敌斗争的需要,大青山支队逐步由步兵改进装备而成为骑兵,建成了八路军第一支铁的骑兵部队。在敌强我弱、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多次粉碎了日军的大“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到1940年2月,部队共与敌人进行战斗120余次,击毙日伪军1500多人,俘虏500余人,兵力逐步扩大到了三个团,创造了开展敌后骑兵游击战争的丰富经验。
1940年,李井泉同志回延安汇报工作,姚喆担任代支队司令,开始领导根据地党政军全面工作。姚喆以英勇善战著称,人称“姚一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45年,党中央为加强大青山地区的抗日力量,派奎璧、白成铭、郑天翔、杨植霖等大批蒙汉干部北上。7月,派乌兰夫回到绥远,成立了中共绥蒙区委员会。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的北门户,扩展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外翼,为保卫晋西北根据地,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同时,游击队发动当地各族群众,传播革命理想,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和党的优秀民族工作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干部献身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绥远敌占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和政权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牵制和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南下、西进,以形成对陕甘宁边区包围的计划,点燃了大青山地区蒙汉各族人民抗日斗争的烽火;同时为打通国际红色交通线创造了条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烽火遍燃〕
在领导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同时,党还继续领导了内蒙古其他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党领导的内蒙古地区的抗日武装,就其规模来说并不算大,力量也不算强,但它在牵制和阻击日本侵略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组织蒙汉各族人民团结抗日,坚定人民群众的抗日信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位于武川县境内大青山深处的得胜沟,曾是当年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驻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小延安”、“老根据地”。这里的父老乡亲曾与八路军相依为命,并肩战斗,经历了战火硝烟的洗礼,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在地理环境上,得胜沟群山紧抱,流水环围;沟深谷险,峰回路转,是难得的天然屏障。西南端的“钻天沟”林木参天,是当年李井泉和无线电的隐蔽处,通过这红色电波可直接与延安的党中央取得联系,布署战略,执行指挥。而东西两头能与红色据点井儿沟和八区政府相通。这里是大青山的心腹地带,是易守难攻的理想战略要地。
196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把得胜沟列为全区重要革命文物纪念地。先后修复了大青山支队司令部驻地、八路军讲堂、警卫连、卫生队、炊事班伙房、后勤部等旧址,李井泉司令员故居、姚喆的窑洞、电台、“郝区(武归县某区郝秀山为区长)政府”等革命历史遗址、遗迹,还有八路军办公、作战使用过的珍贵历史文物。并树大理石碑铭文纪念,新建了“革命斗争陈列室”,收藏着当年斗争的遗物及照片史料等。 在这里可供人们观仰遗迹实物,再现当年老一辈革命者在大青山区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整个景区可谓集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融教育、观光、休闲、游乐于共享。随着全县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不断加深,建设的步伐也逐步加快。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得胜沟、李齐沟两地的革命遗址、遗迹修复重建,恢复了原貌:距得胜沟司令部十公里的蘑菇窑村建成了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让大家在工作、学习、休闲之余,来这里凭吊先烈、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005年初,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结束语〕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踌躇满志,展未来光辉前景我们任重而道远”,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在向人们昭示历史,同时也在鞭策着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保卫和建设好我们来之不易的家园,通过全民族的不断努力,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相信朋友们这次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之游,一定受益匪浅吧。
草原之乡——内蒙古导游词5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闻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