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树景点导游词
山西洪洞大槐树景点导游词5篇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山西洪洞大槐树导游词1
(迁民壁画)相传首次移民,尽管朝廷给了每个人15亩地、1头牛、3年不用缴税收的优惠政策,但人们还是不愿离家迁往外地。于是,各地政府就用欺骗手法来强行移民。这一幅壁画就是根据记载和民间传说绘制的移民的悲惨情景。您看,画面上的老百姓都在哭喊,许多移民手折槐枝作为离别老家的念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后来的十几次移民,官府就不能再欺骗老百姓了,于是就采取了强制手段。请看,画上的大槐树旁边,是官府强迫人们登记、发放川资、办理凭照即户口迁移证的“办公桌”。各地官府还以男丁为主,实行“四口之家迁一,六口之家迁二,八口之家迁三”的强制政策,强迫人们迁往他乡。
(古大槐树处)眼前这座“古大槐树处”碑亭,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碑亭后边的茶室、牌坊,是槐乡父老于1914年修建的。茶室是免费接待远方寻根的游子喝茶休息的地方。牌坊背额镌刻的“荫庇群生”4字,记载了辛亥革命时,大槐树让拱洞人民避免了一场兵祸灾难的故事。
许多移民后裔的家谱上,都记载有洪洞大槐树上的老鹳窝。民间还流传这样一首民遥:“问我祖先在何处?出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因为当年移民外迁时,渐行渐远,房屋不见了,村庄不见了,最后看见的就是大槐树和老鹳窝,从那时起,大槐树、老鹳窝就成为移民记忆中最后的老家标志,成为了老家的代名词。
第一代古槐已不复存在,后人便以碑代树,世代水传大愧树下的历史故事。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古槐遗根的东侧又同根滋生出了第2代、第3代槐树……它们和唐代的石经幢、树上的老鹳窝,都是移民记忆中的见证,移民后裔心中的丰碑。
山西洪洞大槐树导游词2
其实,大槐树的后代早已远播全国、枝繁叶茂。直到今天,冀、鲁、豫各省的许多村庄人家都有一种习惯,就是把槐树看成吉祥树,种植在庭院里、大门口和大路两旁。槐树长大后,凡是老槐树都被视为“神树”而供奉。据说,这种习惯就来自当年移民“竞折槐枝”、迁到新居全家栽种的做法。600多年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子孙后代,已经遍布海内外。
(祭祖湖源)正是源于选种共同的“老家”认同和”老家”民风的波迁四方,才有了千百万移民后裔自发地回到洪洞“老家”寻根祭祖。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洪洞槐树都要举办大型祭祖活动,前来寻根祭祖的人络绎不绝。供奉有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的祭祖堂,便成了移民后裔虔诚进祭的“圣殿”。
祭祖堂正北的献殿,在古代是祭祀场所,里面的祭坛和祭祀表演,既可以体验祭祀文化,也能够提供祭祖服务。祭祖堂东边的望乡阁和西边的溯源阁,分别是品一品家乡水、叙一叙老乡情、选购一些“老家”物品的地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各位也可到民俗游览区体验一下移民先祖的生活情景,或者到移民实证馆,看一看迁民圣旨、府县官印、移徙执照、洪武通宝和永乐通宝。尤其那些买卖契约、分家文书、家谱、神抵、牌位、碑碣等,仿佛仍在显示着迁民们对“老家”的深深思念。
山西洪洞大槐树导游词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山西洪洞大槐树导游词4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据我老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山西洪洞大槐树导游词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据我老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