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新疆导游词 >

新疆优质导游词五篇

时间: 重伶21267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去北疆,不知大美新疆。百里油区,百里画卷,百里棉田,……。下面是小编精选五篇优质新疆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美新疆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丝绸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成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新疆的宗教艺术十分繁盛,各大宗教在此均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尤数佛教的影响力最为深远,遍布在新疆各地的洞窟石刻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即将前去参观的就是位于火焰山中段峡谷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得名来历 →历史地位 →洞窟概况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唐代称为“宁戎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60公里的火焰山木头沟峡谷中,南距高昌故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遗迹之一。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语是“装饰绘画”之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即麴氏高昌国(公元499—640年)时期,在唐、五代、宋、元朝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直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高昌回鹘时期(公元9—13世纪)是石窟最繁华的时期,因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认为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洞景区内,这里共有洞窟83个,现存编号石窟77个,其中内有残存壁画的40余窟,壁画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石窟形式多样,以横顶直洞为主,也有中心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还有的在石窟中间修造了殿堂和佛台。

  [壁画内容→ 16窟《伎乐图》→ 17窟《地狱变》 →18窟《大莲花》一20窟《高昌回鹘王》→ 38窟《摩尼教》→ 82窟→83窟《小型纪念影窟》]

  沿着入口处的台阶拾级而下,我们可以看到对游人开放的十几个洞窟,洞内光线并不很强,隐约可见拱形内壁上的斑驳画面,每一线条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的饰带极富动感,只是许多人物面部已残缺不全,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内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画像为中心的《佛本生经变》故事画、佛教故事画、姻缘故事画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颂扬佛法,供善男信女礼拜瞻仰。从公元6世纪 到12世纪,这里一直是高昌王国的佛教重地,窟中现仍保留不少古回鹊文、汉文、波罗密文等文字题记,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宝贵资料。石窟群的建筑风格、绘画技巧等也都有很高的 研究价值,1982年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们,让我们首先来参观一下16号洞窟。16号窟开凿于中唐,窟中有一幅《伎乐图》,图中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出现在中国佛窟中当属首次。忽雷,又叫龙首琵琶,源于唐代南诏乐,其形为棒状梨形,龙首双弦,蟒皮蒙腹,檀木为槽,其真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接着来看17、18号洞窟。这两个洞窟是整个石窟群 各位游客:

  丝绸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成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新疆的宗教艺术十分繁盛,各大宗教在此均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尤数佛教的影响力最为深远,遍布在新疆各地的洞窟石刻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即将前去参观的就是位于火焰山中段峡谷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得名来历 →历史地位 →洞窟概况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唐代称为“宁戎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60公里的火焰山木头沟峡谷中,南距高昌故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遗迹之一。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语是“装饰绘画”之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即麴氏高昌国(公元499—640年)时期,在唐、五代、宋、元朝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直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高昌回鹘时期(公元9—13世纪)是石窟最繁华的时期,因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认为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洞景区内,这里共有洞窟83个,现存编号石窟77个,其中内有残存壁画的40余窟,壁画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石窟形式多样,以横顶直洞为主,也有中心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还有的在石窟中间修造了殿堂和佛台。

  [壁画内容→ 16窟《伎乐图》→ 17窟《地狱变》 →18窟《大莲花》一20窟《高昌回鹘王》→ 38窟《摩尼教》→ 82窟→83窟《小型纪念影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沿着入口处的台阶拾级而下,我们可以看到对游人开放的十几个洞窟,洞内光线并不很强,隐约可见拱形内壁上的斑驳画面,每一线条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的饰带极富动感,只是许多人物面部已残缺不全,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内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画像为中心的《佛本生经变》故事画、佛教故事画、姻缘故事画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颂扬佛法,供善男信女礼拜瞻仰。从公元6世纪 到12世纪,这里一直是高昌王国的佛教重地,窟中现仍保留不少古回鹊文、汉文、波罗密文等文字题记,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宝贵资料。石窟群的建筑风格、绘画技巧等也都有很高的 研究价值,1982年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们,让我们首先来参观一下16号洞窟。16号窟开凿于中唐,窟中有一幅《伎乐图》,图中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出现在中国佛窟中当属首次。忽雷,又叫龙首琵琶,源于唐代南诏乐,其形为棒状梨形,龙首双弦,蟒皮蒙腹,檀木为槽,其真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接着来看17、18号洞窟。这两个洞窟是整个石窟群中开凿历史最早的,大约开凿于公元6至7世纪的南北朝后期。我们先来看17号窟中《地狱变》壁画,酷似摩尼教具府图,为全国所罕见。18号窟窟顶中心有一朵大莲花,中间填充有三角、四叶等几何图案,淡雅肃穆,颇具民族特色。

  下面我们再来参观20号洞窟。窟内的壁画绘制有高昌回鹘王和王后的图像。只见高昌回鹘王头戴莲瓣形宝珠冠,身着圆领宽袖长袍,中束腰带,脚着黑色长统靴,腰带上佩系小刀、火石、硕、针筒等日常用物。王后体态丰盈,头戴宝冠,身着翻领窄袖红色大衣。画像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绘制精美。画像旁标有回鹊文题记。这组壁画有很高的艺术性,是整个千佛洞壁画的代表作之一。遗憾的是壁画原作陈列在德国柏林博物馆,窟内展出的彩色照片是根据原作翻拍的。38号窟壁画与前不同,是关于古代摩尼教的。石窟后壁画有三棵树,树下有许多穿白色衣服的僧尼和有翅的羽人形象,表现了对摩尼教的尊崇。摩尼教系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又叫明教,崇拜光明之神。公元9至12世纪高昌回鹘王国是世界摩尼教的中心,摩尼教曾一度成为高昌回鹘王国的国教。接着我们来到干佛洞下、木头沟畔的82号83号洞窟,这是公元10至11世纪高昌回钨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教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影窟。在这里曾出土陶质舍利匣和一件佛教教徒使用的金箔包装纸,上面留有墨色印记,说明金箔店址在宋代杭州泰和楼大街南面。这件金箔包装纸证明,在公元11至12世纪,高昌回鹘王国与宋王朝有相当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

  游客们,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洞窟壁画中我们看到了新疆佛教文化悠久的历史,从而使我们对新疆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了解,新疆的过去是辉煌的,相信新疆的明天会更灿烂。

  大美新疆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的发源地。据调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个品种。尤其在吐鲁番,到处种植着葡萄,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吐鲁番的葡萄勾起了我们无限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的美妙歌词,就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葡萄的赞美之情。葡萄被人们誉为“珍珠和玛瑙”,成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下面就让我们前往吐鲁番最美丽的地方葡萄沟,去体会一下阿娜尔罕陶醉的心情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游客们,我们的汽车行驶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就是葡萄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脉中一块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其间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回、汉等民族的果农。倘若您走进葡萄沟,就会看到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炽热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举目望火山,低头看绿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葡萄园→无核白葡萄→葡萄干晾房 我们现在来到了葡萄园内,只见这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绿云、铺地的绿毯,片片相接,架架相连,绿阴蔽日,硕果累累。 葡萄沟内的葡萄园占地约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还有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索 索葡萄等。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其果形各异,有球形、卵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而有的碧绿若翡翠。这里年产葡萄逾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堪称是“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无核白葡萄,葡萄沟内就普遍种植着这种葡萄。瞧!那一串串挂在葡萄架上的果粒椭圆、果呈浅黄绿色的“绿色珍珠”就是无核白。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24%以上,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由于它没有籽,最适合晾制葡萄干,晾干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养分,是营养丰富的干果佳品。晶莹如玉的无核白葡萄干,色泽碧绿鲜艳,食之酸甜可口,被称为“中国绿珍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葡萄沟中栽培面积居第二位的是马奶子葡萄,它果粒呈长柱形或纺锤形,果皮薄而韧,汁多而肉质松脆,没有香味,但特别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鲁番盆地由于具有地势低洼、气温高、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等独的自然条件,因此所有葡萄都没有病虫害,更不需喷洒农药,从而使新疆葡萄干这一品牌名扬海内外,成为难得的天然无毒果品。

  游客们,漫步在绿色长廊之中,望着这诱人的葡萄,真是无比地惬意! 刚才有的游客问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瞧!前方那平顶、长方形、土木结构的小房子就是专门为晾制葡萄干而盖的晾房。晾房墙壁是由土块砌成的有孔花墙,长方形的小孔主要起到自由通风的作用。晾房的门多设在北边或东边,这样一方面可减少阳光的射入,另一方面在运输葡萄时,如晾房一 时容纳不下,可暂时放在晾房外北墙边,数小时内不会被阳光照到,制干后的品质不变。在吐鲁番,这样的晾房随处可见,但多数建造在山坡高处或沟岸上地形开阔平坦、通风和干燥等条件良好的地方。说到这里,游客们或许已经明白了吐鲁番的葡萄干制作方法也有独特之处,它既不同于其他国家利用阳光曝晒,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温烘干,而完全是凭借干燥温暖的气候自然风干的。这样完全保存了葡萄果实中的叶绿素,使葡萄呈干绿色,这在世界年产约印万吨的葡萄干中,也可算是一种独占望头的佳品了。

  吐鲁番除了葡萄干外,葡萄酒也非常有名,色香味俱佳, 而且酿制历史十分悠久,唐代诗人王翰曾有诗赞道:“葡萄美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的名句,将葡萄美酒的神韵与驰骋疆场的将军的豪迈气概描述得出神入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葡萄沟的北部,前面一块大理石碑上写着“葡萄沟”三字,这是前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同志的手迹,大家可在此摄影留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里流水潺潺,葡萄满架。我们漫步在葡萄长廊,宛若畅游江南园林,浑然不知身处烈日炎炎的火焰山中。穿过石桥,置身在葡萄王国中,只见悬崖绝壁的砂砾层中渗出的泉水,汇流成池,池中游鱼,仿佛也和游人一样,怡然自乐,鱼乐人亦乐,泉清心更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游客们,现在我们在葡萄沟长廊下憩息片刻,大家围坐一起,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观,一边品尝色彩各异、大小有别、味道不同的各种现摘葡萄和瓜果,尽情地过把吃葡萄瘾。顺便介绍一下,从1990年开始,每年的8月20日至26 日,“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都要在吐鲁番隆重举行。 吐鲁番的葡萄已突破了自身的界限,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经济贸易往来的纽带。

  旅游区内还有葡萄博物馆、葡萄酒品尝点、民俗馆等其他参观设施,以及维吾尔族民乐表演,休息片刻后我们再去参观欣赏。

  大美新疆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参观高昌故城后,我们再去交河故城。与高昌故城一样,交河故城历史上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唐朝安西都护府最早的政府所在地。汉代班超父子、唐代玄类法师及边塞诗人岑参等都曾到过这里,留下千古佳话和不朽诗章。“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昔日繁华的交河城,如今仅存城基及断壁残垣,但当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历历可辨,下面就让我们前去考察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交河故城的得名→交河城的历史

  游客们,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湖乡,处于雅尔乃孜沟中30米高的巨大黄土高台上,东西环水,状如柳叶,为一河心小洲。故城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四周为高达30余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已近干涸的河床。故城建筑主要在崖的南端,因此当地人也称其为“崖儿城”,城的建筑以崖为屏障,不筑城墙,又因河水在台地首相交,故有交河的城名。另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接着我来介绍一下交河的历史。交河系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已有两三千年。车师又称为姑师,是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公元前108年(汉元帝元封三年),汉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分立车师前、后国,交河就是车师前国的国都。公元450年,车师前国被北凉所灭。车师前国灭亡后直至唐初,交河一直是历代高昌王国辖下的交河郡治。唐太宗派兵灭高昌王国后,在此设交河县,并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交河故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交河城成了西域军事要塞。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交河城曾一度为吐蕃人所据。后又成为回鹘高昌王国属地,设交河州。公元13世纪下半叶,西北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率领铁骑12万进攻交河,交河 城损失惨重。1383年,交河城在战火中消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时间上来看,交河故城比高昌故城的历史要悠久得多,高昌故城是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而交河故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从故城中发掘出的残存陶片,即可证明车师人已从原始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步过渡到定居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

  交河故城遗址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交河故城遗址。故城的建筑布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明代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来到交河,登临古城写下的那首诗:“沙河三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这首《崖儿城》诗,精练而生动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点。 新疆概况导游词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尼雅遗址导游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纵览交河故城,全城只有南门、东门两座城门。古城中央有一条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长350米,宽3米,城内建筑以大街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东区为官署区,西区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北部为佛教寺院区,下面我们沿着中心大道进入故城进行参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心大道两侧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成一个个高原土垣的坊市,向我们展示了千百年前这里作为车师前王国的国都曾经有过作坊众多、商市繁华的盛景。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城内全部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构筑而成,这种别出心裁的建筑格式,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还是为了抵挡炎夏的酷热高温?这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我们先来参观一下东区,只见东门高高矗立在高达十几米的黄土崖岸上,城门遗址保存完好,两侧岩壁上设置的门额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楼哨所遗址清晰可辨,几口大型深井,星罗棋布。东门南方,有一座地下庭院,气字不凡,占地约3000平方米,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门通道设有四重门栅。天井北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达60米,与南北交通干道相连通。从这里出土的文物中分析,此处很可能就是车师前国王宫和唐代安西都护府的衙署所在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再看西区,建筑比较密集,从发现的陶窑遗存来看,可能曾是车师国的手工作坊区和居民住宅区。 游客们,在刚才的参观中,您是否觉得城中纵横连接的街巷把建筑群分割为若干小区,颇似内地宋代以前城市的作坊和街巷?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在唐代曾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如今游客到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像这样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佛教寺院→增林遗址

  位于交河子午大道北端的那幢佛教寺院,是全城规模最大的建筑物,它与东面的官署区,西面的手工作坊区、居民住宅区呈“品”字结构,鼎足而立。现在我们已来到寺院遗址前,它南北长88米,东西宽59米,主体建筑面积达5200平方米,由山门、大殿、僧房、庭院、钟鼓楼、水井等组成。寺院佛殿中央是一方形柱塔,大殿东、西两厢是僧房,寺院左前方,有一座10米土质高台,站在台上,整个城市景致一览无余。各位猜一 下,这个土台以前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人说是佛塔,有人说是鼓楼,也有人说是烽火台,究竟哪种说法对,还有待考证。传说,汉代名将班超和他的儿子班勇曾在这里交河之水饱蘸浓墨写下了他们戎马生涯中的重要诗篇呢!大殿东北面,还有一组排列整齐壮观的塔林遗址,总面积约200平方米,中央有一座长方形的大佛塔,高约5米,巍然屹立。塔林西北方不远处是著名的地下佛塔寺院,寺院分地上、地下两部分,上部已夷为平地,下部内有残存壁画,这些可贵的历史遗存,为西域佛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游客们,当你们登高俯视交河故城时,可以发现这座古城的建筑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那么高,古城也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望着这呈柳叶形的古城的雄姿,吟咏起古人“黄昏饮马傍交河”,“紫驼夜渡交河月”的诗句,不禁使人思绪联翩,感慨万千……

  大美新疆导游词四

  各位游客:

  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奇妙的坎儿 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 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上游的竖井较深,个别可达100米上下,下游的较浅,一般仅数米。坎儿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乘车临近吐鲁番市时,就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上,可以看见顺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那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大家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却仍青春焕发的地方。

  坎儿井的建造原因→坎儿井的起源新疆概况导游词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尼雅遗址导游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坎儿井的建造原因。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高山上雪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吐鲁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经坎儿井后温度自然上升,很适合浇灌农作物。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干旱的斗争中,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一道坎儿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儿井,构成了火洲的生命线和命脉,使新疆这个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从而成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汉代 关中井渠说。这种观点认为汉代时人们发明的“井渠法”传入新疆,发展成为现在的坎儿井。第二种说法是跟林则徐有关。清末林则徐被充军新疆后,1845年经过吐鲁番,察觉当地炎热少雨,于是就细查地势水源,引导新疆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地理特点,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第三种观点认为坎儿井是2500年前由西亚波斯人首创而后传人新疆的。当然,这三种观点都有待考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坎儿井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里海沿岸,人们都发现了坎儿井。所以我们说坎儿井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毫不过分的。直到今天,坎儿井还在为新疆吐鲁番的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坎儿井明渠→坎儿井暗渠

  参观完坎儿井博物馆,走出馆外,可见道旁明澈的清泉,这便是坎儿井明渠中流淌出的雪山纯水,它晶莹碧透,倘若您伸手触及,便会感到凉意阵阵,真是“晶晶亮,透心凉”。

  坎儿井的暗渠要从洞中进入方可看到,只见渠水汩汩流 淌,让人感到无比欣喜。这样的井渠在整个新疆大地有上千个之多,其地下河道总长度加起来比万里长城还要长一倍,也远远超过了京杭大运河,成为“地下运河”。

  大美新疆导游词五

  各位游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众所周知,全国最热点的地方是吐鲁番,而吐鲁番最热的是方当推火焰山。荒山秃岭 、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夏季最高气温达47.8℃以上。每当盛夏,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烟云缭绕,十分壮观。

  火焰山的得名→山体特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游客们,透过车窗,我们看到前方那座东西,犹如火龙横卧在吐鲁番盆地中央的赫红色山体就是焰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火焰山的得名,主要源于其外观形态。瞧!火焰山基岩裸露,赤褐色的砂岩在烈日的照耀下灼灼发光,炽热的气流滚滚上升,宛如万道烈焰熊熊燃烧,“火焰山”之名,即由此而来,火焰山在古书上称为赤石山,维吾尔语中称它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红山。唐代诗人岑参次经过火焰山,写下了“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山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诗句。明代旅行家陈诚也曾写诗描述道:“一片青 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末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可以称得上是对火焰山的生动写照。

  火焰山的山体呈东西走向的狭长状,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为831.7米。别看火焰山外表寸草不生,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在山体处,却隐藏着许多道浓阴蔽日、田园如画的沟坎峡谷,著名有葡萄沟、吐峪沟、桃儿沟、木头沟、胜金口峡谷等。在这些谷中,溪涧萦回,瓜果飘香,花木葱茏,景色迷人,俨然一派“火洲”中的“花果坞”景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火焰山的形成→最佳观察点胜金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或许有的游客会问:火焰山是怎样形成的?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要追溯到1.4亿年前,当时由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出现短小的褶皱,地壳发生变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后,逐渐形成了山脉的雏形。此后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加上特殊的气候环境,就呈现出如今的地质形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游客们,前面就是观察火焰山构造的最佳位置胜金口,请各位下车,在有“火焰山”标志的石座前摄影留念,然后再听我讲解。

  胜金口西距吐鲁番市30公里,连接新疆与内地的312国道,依傍木头沟河横切火焰山而过。胜金口山势险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于胜金口的名字,还有这么一段来历:从前当地的老百姓把胜金口叫做“渗尽口”,那是因为木头沟河水流出天山后,越来越少,到了胜金口一带的戈壁滩,河水几乎渗得干干净净,因此称它为“渗尽口”。后来人们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吉利,便取其谐音改名为“胜金口”,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火焰山的故事:《西游记》神话→维吾尔民间传说]游客们,火焰山的得名,不仅由于它独特的外观构造,其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也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智斗铁扇公主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描述虽系夸张,但四季皆热、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的实际状况完全吻合,可见作者不是凭空臆造的。

  在老百姓的眼里,善是最高的美,因而发生在火焰山的故事结局仍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在维吾尔族民间传说中有了详尽的表述。相传在很早以前,天山深处有条恶龙,专吃童男童女,为此人们惶恐不安。当地的最高首领决心为民除害,屠杀恶龙,于是派一位名叫哈拉和卓的勇士去降伏恶龙。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哈拉和卓挥剑力劈恶龙,终于将恶龙制服,恶龙受伤后沿山旋转,整座山脉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因此,维吾尔人便把此山叫做“红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美好的传说,深刻的含义,令人遐想。游客们,当我们面对火焰山,停步仁立,凝思遥想,一定会觉得火焰山的奇景赏不够,火焰山的故事听不完。为使大家不留下遗憾,接下去游览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景点,都要从火焰山旁经过,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方位充分观赏到火焰山的奇姿异彩。但愿火焰山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17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