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个人写作>反思>

香菱学诗教学反思

时间: 刘丽859 分享

  《香菱学诗》堪称《红楼梦》一书中完美诠释曹雪芹教育思想的精彩篇章。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香菱学诗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香菱学诗教学反思范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香菱学诗》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内容是古代长篇小说中几个有名的片段,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二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地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香菱学诗》选自古代长篇小说的顶峰之作——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学生走进《红楼梦》,认识女性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意义的经典篇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仔细探讨、共同挖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赏析香菱人物形象。

  总体而言,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在教学中,我觉得存在这样一些亮点:

  ⒈围绕教学主线,落实教学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节课中,我将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为“分析香菱人物形象”,围绕这条主线,我先引导学生从品味细节入手,浅层分析香菱对诗歌学习的刻苦执著和倾心热爱,进而分析香菱的三处“笑”背后隐藏的信息,了解到香菱的“至纯至性,清新脱俗”,然后再分析香菱所写的第三首诗歌,分析诗歌中表达的人物情感,结合课外拓展香菱的身世和遭遇,了解到香菱的悲剧色彩。最后总结“香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⒉引用古诗文,丰富文化内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要真正走进《红楼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所写的诗歌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香菱的第三首诗歌,作为进一步分析香菱形象地一块跳板。事实证明这块跳板还是选择成功的。学生分析到了诗歌中“笛声”的凄凉,分析到了“五更残”中“残”字背后的孤独等等。为接下去的探讨“香菱笑声背后的坚强”、“香菱出淤泥而不染”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⒊方法引领,提高解题能力。

  初三了,解题的能力还是需要培养的。在这节课中,我重点落实了两种方法:一种结合前后文语境来赏析语言;一种通过“删字”、朗读来分析个别字词背后的信息。分析香菱的“笑”,我就采用了后一种方法,让学生试着朗读,然后去掉“笑”字后再朗读,细细分析香菱同一个“笑”字背后不同的信息。

  不足:

  课堂的容量比较大,部分学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关注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需求。

  《红楼梦》实在博大精深,总感觉有很多东西还意犹未尽,但又不知道该不该多言。怎么样把握这个解读文本的适度性还有待探究。

  香菱学诗教学反思范文2

  “观照”是佛家用语,是五大般若(智慧)之一,指“静观世界以智慧而照见事理。”是“用心光向心中看,向心中照”之意。而文学批评中常用变换角度审视的方法,帮助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入领悟,将其引入语文课堂,是否可以改变小说阅读中一成不变的“背景交代—情节梳理—形象分析—语言揣摩”套路呢?课文三千六百多字,是日常阅读量(千字文)的两三倍,必须一个课时完成;初三学生的小说阅读知识早已具备,小说阅读经验已然不少,我便由此作了一个尝试,感觉此课教学还是颇为成功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结构清楚,主线分明。围绕如何看待“香菱学诗”的圆心,展开丰富的多维观照,深入的文本对话。一个“主问题”串起方方面面,绝不旁逸斜出。

  二、资料翔实,运用到位。深入理解文学名著对十几岁的中学生是很困难的,教师必须在事先研读的基础上,掌握最管用的资料,或者将资料转换成中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以供其在阅读阻塞处当钥匙用,方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三、尊重个性,鼓励体验。文学作品阅读最是见仁见智的,读者往往在变换角度中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这也需要教师给予极大的尊重与包容。只要合情合理,都应该被肯定。

  阅读教学究竟有何意义?我想,主要是让学生在其间获得人生与表达的借鉴,倘能激发起学生课余阅读的热情,那就是意外收获了。而千篇一律的文体教学显然不能还阅读教学的本来面目,因为作品千差万别的个性,怎么能用统一的阅读方式解读呢?

  这节课也留给我一个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如何引导男同学用心欣赏《香菱学诗》,由此派生如何引导女生愿意欣赏《智取生辰纲》呢?

  香菱学诗教学反思范文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带领学生赏析小说,重温经典,我们体会到了曹雪芹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品味了香菱这一苦志吟诗、精华灵秀的女子形象,更深入的了解了林黛玉这一人物。掩卷沉思,这篇课文给我的最大、最深刻的启示的,是林黛玉的教学艺术。不可否认,这篇文章彻底颠覆了早已我们习惯了的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林妹妹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循循善诱、好为人师、乐为人师、学识渊博的师者形象。林黛玉高超的教学艺术,使我获得了以下启示:

  启示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林黛玉教香菱写诗,在讲规律、明要旨后,向香菱推荐了王维、杜甫、李白的诗,要香菱以“这三个人作底子”,“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整个学诗的过程,黛玉充分相信香菱、尊重香菱,给足了香菱读诗的时间,充分体现了香菱这一学习主体的主动性、自主性。即使是要求香菱根据“十四寒的韵”写一首有关“月”的诗,也是“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不作具体的限制,给了香菱很大的表现空间。黛玉在教香菱学诗的整个过程中,至始至终坚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因此,在教的过程中,黛玉没有“卖弄”自己的学识,没有一讲到底,没有强行要香菱学这样,记那样,只是引导她该读什么样的书,遇到困难怎么解决。黛玉没有以老师自居,她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

  黛玉在引导香菱体验感悟时, 做到了尊重体验的主体,即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中被动、消极的吸纳者,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自由翱翔。黛玉让香菱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诗的“领略”,让香菱成为体验的主人。

  启示二:注重积累,循序渐进,激活创新思维

  1、诵读积累,夯实基础

  黛玉听香菱说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便知香菱还不知诗,于是给香菱开列书目,将王维、杜甫、李白的诗列在首位,接着要求香菱看陶、应、谢、阮、庾、鲍的诗。这说明黛玉深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的道理,因此让香菱通过诵读积累为写诗打下坚实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也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新课标实验教材注重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入选课文具有典范性和较大的思维拓展空间。语文教师首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范例。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诵读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

  2、循序渐进,精讲、精练,遵循教学规律

  从黛玉让香菱依次读王、杜、李的诗可见其循循善诱:王维五律最能显示他“诗中有画”的风格,初学者读易进入诗境;杜甫七律最能显示他“沉郁顿挫”的风格,能使学诗者感受到诗歌的深刻意蕴;李白七绝最能显示他“飘逸奔放”的风格,能使学诗者领略到诗歌的丰富想像,比较难学,因而放在最后。在黛玉及他人指点下,香菱循序渐进,通过苦学,终于有所创造。林黛玉的教学艺术表现为:

  1.精选范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华民族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更是博大精深,任何人一辈子也读不完,林黛玉深知教学内容必须精选。于是她首先向香菱推荐三大家的作品,前面已介绍过。细细品味,令人惊奇不已,其一,高标准。诗必盛唐,唐朝的文学巨匠使诗歌创作达到顶峰。然成就最高的就是这三大家。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诗佛”。黛玉认为:学诗就要学第一流的。其二,代表性。王维的五言律具有情景交融之美;杜甫的七言律具有真情实感之美;李白的七言绝句具有创造想像之美。其三,广泛性。林黛玉除了要求香菱熟读三大家的诗,融会贯通之后,再读南北朝等代表人的代表作,集百家之长,果真如此何愁不成诗翁?可见精选教学内容,讲授提纲挈领,必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2. 少讲精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学不可不讲,但要精讲。当林黛玉乐意担当香菱的老师后便讲:“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当香菱听到林黛玉的讲解对以前所见过的诗有所感悟时,林黛玉又进一步讲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林黛玉言简意骇的讲解,揭开了诗词的神秘面纱,切中了学诗要领,使人茅塞顿开。一句“不以词害意”,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可见林黛玉的知识是何等的渊博。黛玉的讲授有如下特点:其一,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其二,高屋建瓴,指点迷津;其三,亲切自然,出神入画。黛玉在教香菱学诗的过程中,精辟而高明的讲解,值得我学习借鉴。我也应像黛玉那样,教给学生智慧,传给学生灵气。而不是从上课讲到下课, 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3.精练提高

  学习离不开练习,当香菱学诗学得出神入化之时,正如贾宝玉所说:“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若再讲,倒学离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香菱也迫不及待地央林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布置练习匠心独具:其一,时机成熟,学生想练,教师因势利道,有顺水推舟之妙。其二,选材得当,明月尚鉴,师生同步思维,更兼选取十四寒的韵,难易合适,初学者容易把握。其三,充分自由,不加限制,让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 可见,在教学中,只有“精练”,才能达到目标;只有“精练”,才能真正“减负”;只有“精练”才能体现教学价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林黛玉精妙绝伦的教学艺术,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教学自由的画卷,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愿用我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在教学自由的王国里展翅翱翔,抒写出人生最华丽的教学新篇章。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弱不禁风的黛玉如此善教, 把自己的灵气传给香菱,使香菱学有所成。今天,我何不把黛玉作为我的老师呢?学她的教育策略,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精讲精练,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让语文课充满诗性、灵性,让学生乐于语文学习,且乐此不疲。

  
看了香菱学诗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1.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香玉剧社号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反思

《香菱学诗》堪称《红楼梦》一书中完美诠释曹雪芹教育思想的精彩篇章。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香菱学诗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香菱学诗教学反思范文1 《香菱学诗》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37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