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反思总结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反思总结篇1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 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反思总结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老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听着。等他俩读完后,我再问其他学生:“这两个人在干吗?”孩子们联系了之前学过的对话形式说出了这是在“对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一个问一个答,他们在干什么?”“采访。”一个孩子马上接上来了。“真好!那如果将采访的内容记录下来呢,我们就叫它为‘访谈录’,这是我们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们平时在对话一样,内容很简单……”在学生认识这种文体之后,我再抛出问题“苗苗和季老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行文完全口语化。我原以为可放手让学生自渎、自悟,提高自学的能力,于是就让孩子们自由读,找一找“苗苗和季老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问题一抛出,读过之后竟然无人能回答,这是我意料之外的。有些气恼,一番责问之后,我反省自己,是不是问题给的太大,学生还没有透过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于是,我换种方式说:“苗苗提了些什么问题?季羡林爷爷是怎么回答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然后根据回答再分类,看看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似乎如释重负……突然感悟到: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完全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等层面上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才是合理有效的。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问题,即指引线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简化,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学生才能学得有信心,因材施教是不变的真理啊!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反思总结篇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呢? 在教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对此有了很多 思考: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塑造学生的心灵,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就表达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突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清,若但读物得宜,便会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写作作为学生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与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渐入佳境。教学中要注意低起点,多鼓励,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会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更无知,更坚强,更轻松,会使自己和别人相处得更和谐”。写作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常常搜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编滥造。本人认为,应该把学生从课堂上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写。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反思总结相关文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反思总结
上一篇:新型玻璃课堂反思
下一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