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经验 >

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时间: 巧萍1053 分享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的范文,欢迎阅读!

  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篇一

  改革春风,扬起伟大中国新气象;煦煦暖日,温润炎黄儿女万千情。35年历程,我们见证了阳光,沐浴过风雨,35年拼搏,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我们在走向物质富裕的同时,也收获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的首要经验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5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次重大推进,都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发端,以观念变革为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来了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带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突破性进展。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辩证统一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无论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是坚持改革开放,都必须基于两者的统一。一旦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割裂或对立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陷入停顿或倒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坚持以人为本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改革开放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依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依靠人民、由人民当家作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奋斗目标和检验标准,切实做到改革发展为了人民、改革发展依靠人民、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其它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和特殊运行方式,始终坚持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经验 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仅决定了发展不只是物质文明的单兵突进,还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单一推动,还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全面推进;不仅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的,还要以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和落脚点。只有坚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逐步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才能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六、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是改革开放的可行经验

  我们既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没有改革,就无法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不可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的发展道路;没有发展,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也就不可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进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七、坚持独立自主同实行对外开放相结合,是改革开放的成熟经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不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就会失去根基,就会丧失中国特色,甚至会使中国成为他国的附庸。我们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同时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八、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改革开放的政治经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35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发展变化出发,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坚持把党建设成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35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篇二

  一、改革开放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其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中,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始终是困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立足基本国情,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认识上实现了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革命的行动需要革命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不丢老祖宗,又说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新时期,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党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形成的这个理论体系。

  二、改革开放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并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态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党的指导理论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全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当代世界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贯穿于各个领域,第一次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特别是自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实践和创新永无止境,党的理论成果也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发展和创新,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武装全党的过程中,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改革开放中,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毫不动摇地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改革开放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高度,着眼于中国的现代化,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振兴来看改革开放,同时也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党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改革开放的深刻性、复杂性和广泛性,使得其对人民的冲击和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扩大对外开放,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和推行“和平演变”,产生了来自“右”的障碍。党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关系中国各族人民命运,关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关系国家稳定和统一意志,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使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政治保证。

  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两者是统一的,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改革开放不是改向变色,更不是放任自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行的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的发展,在于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其理论内涵在生动的、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向前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认识,对民主法制的认识,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认识,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等等,在这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加深,为四项基本原则增添了新的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改革开放中,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有序进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和唯一主体,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力量。改革开放的实践和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群众的创造和推动。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都形成了许多新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的,是群众发明的、创造的。改革中的“任务要依靠群众去完成,经验要依靠群众去积累,新事物要依靠群众去创造,困难也要依靠群众才能克服”。改革开放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中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推进改革开放,这是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

  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始终保证了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避免成为群众的尾巴,犯尾巴主义毛病;也避免瞎指挥,犯命令主义的错误。党发挥自己正确的领导作用,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投身到改革开放实践中去,向人民群众学习,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把经得起检验和考验的成果,上升为理论和国家政策,加以提倡,通过党的宣传、动员,指导人民群众从事新的实践,以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改革开放中,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从一度频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的水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改革开放中,党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于这种传统认识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认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对立的。党在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的论断,[5]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方式,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我们都可以利用,搞市场经济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改革开放的多年艰苦探索和实践,在不断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对市场经济形成统一认识,党逐渐把市场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础性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外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优化;转变政府职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和政策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制度,也结合了市场经济的优势,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了各种潜在的和已有的社会资源,使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

  六、改革开放中,把推进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相结合,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相互促进中共同进步推进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涵盖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经济基础变革和上层建筑改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没有经济基础的变革,社会生产力就不可能发展或者发展很慢,上层建筑改革就失去了强大的物质力量;没有上层建筑的变革,经济基础变革就会失去方向和政治保障,也难以坚持和持续下去。改革开放以来,党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坚持“三条评价标准”,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民主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司法民主体制建设不断推进。既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又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也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七、改革开放中,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相结合,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文明都抓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个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必须协调、全面发展。党坚持两手都要抓,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使得物质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努力培养“四有”公民,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努力用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

  人民群众的素质问题,是关系国力强弱的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后劲大小的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改革开放中,党坚持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全面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互为基础和前提,党坚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着眼于人民群众现实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以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其成败的标准,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八、改革开放中,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中,党多次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此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国这个底子薄、发展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了效率,公平也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也就无从谈起;强调效率不是无视公平,否则效率的提高就不能持久。我党坚持效率优先,使一部分人和部分地区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适当拉开差距,刺激和带动更多的人富裕。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的,也是符合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的。提高效率不是搞两级分化,制造贫富差距。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贫富差距有拉大的现象,党和国家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社会捐助和慈善以及规范收入分配关系等再分配形式,在不影响效率和发展的基础上,坚持统筹兼顾,缩小个人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努力形成社会发展由人民共建、社会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局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九、改革开放中,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二十多年来,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走出去”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逐步提高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开放过程中,我国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的关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并把它作为对外开放的立足点。积极利用国外市场、国外资源来发展自己,更重要的是,依靠我们自己国内的市场和资源,防止受制于人和对国外市场的完全依,以便有力地抵御外来的冲击,缓解外来的消极影响,避免了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局势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重大动荡。

  十、改革开放中,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根据具体情况,党统揽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做到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深化改革和保持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着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关系着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成败,也关系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和党的认同。无论国内外发生什么样的大事,党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抓住有利条件和机遇,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力争实现经济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通过改革消除旧体制的弊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在改革中,坚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的精神,走出新路好路。坚持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的方针,遇事同广大人民群众商量,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进经济的发展。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衡量改革的成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紊乱,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在改革开放中,原有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调整,改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影响的广度、深度是前所未有的,社会旧矛盾和新矛盾交织在一起并凸显出来,必将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产生极大的影响。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坚持中国最高利益就是稳定的思想,坚持稳定是个动态的观念,在改革与发展中实现稳定,在稳定中促进改革与发展。

  十一、改革开放中,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结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党始终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基本理论问题放在一起思考,使得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一切”的思想,根据党情、社情、世情的变化,党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统一起来,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和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围绕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在党的思想建设上,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善于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改革干部任免制度,实行干部队伍的“四化”,努力造就朝气蓬勃而具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党的制度建设上,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完善党规党法,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和制度化;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得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篇三

  岁月流金、时光飞逝,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个春夏秋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可歌可泣、顽强奋进的壮丽凯歌。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脱贫致富、逐步实现小康社会的30年,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30年,是中华儿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昂首迈进的30年。抚今追昔,历经烟云变幻、风雨洗礼,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踏上了一条经济飞速发展,军事彰显锋芒、社会制度日臻完善、综合国力迅猛攀升的道路。面对巨浪拍岸的复杂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深刻反思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形成了一整套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万吨巨轮处乱不惊,破浪前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建设更加快步,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令人震惊

  (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中华儿女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在这16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民先后作出了两次重大的历史选择:第一次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鲜明提出和不断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当代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人均GDP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000多美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2007年,我国的GDP超过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到20世纪末,我们就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政治建设强基筑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并坚决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民主成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这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领导人民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共识和前进指针。

  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民主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司法民主体制建设不断推进。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不断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三)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文化建设虽然也取得巨大成就,但总体实力和总体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文化产品与服务已作为独立的贸易形态,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人民生活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民生的改善,人们能从生活的变化中真切地感受到。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一项项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被写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传递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近年来,全国财政仅用于卫生的投入增幅就很大。同时,国家努力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弥合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已覆盖4亿多农民。 为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免除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使得农村1.5亿中小学生的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

  为稳定房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其核心是优化住房结构,大力发展中小户型的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国家将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末,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将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就业问题的新政策。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战略决策是,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社会地位,为民营经济支持就业扫清了所有制方面的障碍。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服务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为扩大劳动力市场需求开辟了更宽广的空间。各级政府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并为此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大胆探索。社保参保人群不断增多,覆盖面不断扩大。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农村社保体系已经“破茧”,无数农民破天荒头一回拿到了养老金,报销了医药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些令人喜笑颜开的变化,不禁使我们想起近年来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反复提及的一句话: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社会和谐稳步推进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公司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这就使和谐社会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二、改革开放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弘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科学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把握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式和时代特征,科学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科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以及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之上开创出来的,其科学性,真理性已经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所证明,因而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是在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中充实完善的。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这个体系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反复出现,内容不断开展、思想不断深化、体系不断完善。一方面,扎根实践的沃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起来的,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实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发展变化,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进行抽象概况,从中寻找发现规律,升华为科学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做出科学回答,对改革开放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进行深入剖析,对人民群众中的思想困惑给予合理解释,由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成功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即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合理引导时代潮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格局到四位一体格局,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从全方位对外开放到融入经济全球化等新思路、新举措,都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实践在发展,创新在推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看过“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的人还看了:

307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