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例会上的讲话材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校长在例会上的讲话材料
例会是学校所贯彻上级工作部署,落实本所年度工作、月度工作、周工作的重要载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校长在例会上的讲话材料,仅供参考。
校长在例会上的讲话材料篇1
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天,我讲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强校主战略,二是国际化战略,三是作风与改革,四是教师,五是教学,六是科研,七是民生。
一、人才强校主战略
早在20xx年的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我们明确提出质量强校、创新强校、成果强校、特色强校和人才强校战略,我觉得提得非常好。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人才强校应该成为所有战略中的主战略。这个共识是学校党委的坚强意志,是学校在今后乃至相当长时间内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以贯之的战略,五年做下去、十年做下去、几十年做下去,西南交大的面貌就一定会随之改观。可以这么说,我们之所以有今天这个地位,正是由于我们还有这么一支还是相当不错的人才队伍;同样,我们现在之所以和先进学校相比有如此大的差距,也是因为我们人力资源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和余地。所以,我们提出人才强校主战略,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再也没有比人、比人才更宝贵、更重要的因素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具体说,主要是强调三点。第一点是高端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第二点是青年人才,第三点是把这些人才用好、用足的手段和途径。高端人才主要是指院士、千人、杰青、长江等等这样领军级的帅才,这无需赘述。第二类人才是青年人才,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所以,我们现在对70后甚至80后人才倍加珍视,也更加在乎、更加关注。各位想想,即便是70后,今年已经是43岁这样不太年轻的年龄了。如何能使这些人才更有竞争力,可能是我们接下来要花力气去做的事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就是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二是育,三是逼。“引”就是引进、空降,完全由我们自己培养恐怕来不及。因为人才成长有自己的周期,也是急不来的。而周遭世界和外部竞争环境如此惨烈,容不得我们慢悠悠地熬五年、十几年的时间。所以空降、引进是必须的,这就是引。“育”,不言而喻,就是我们自己把本土的人才、已有的人才培育好,也就是把所谓的“土鳖人才”培养为栋梁之才。现在听到一个说法,说好像徐校长来了以后很重视引进人才,对现有人才关注得不够。对这种说法我本人不认同。对人才一定是一视同仁,唯才是用,不问出身,不唯血统。不能因为你是“海归”就高看一眼;也不能因为是“土鳖”就另眼相待;不能说我们筑巢引凤引来的就是凤,自己窝里面的就是鸡。自己窝里面的也是凤,一定要唯才是举。第三个就是要“逼”。人天生都有惰性,一定要传递压力,压力和平台并举。什么是逼?逼到什么份上?比如说,新来了一位Ph.D.或者Post-Doctor,学院要提明确的要求,1到2年之内应拿到基金项目,不管是面上基金还是青年基金;3到4年之内应成为跨世纪、新世纪人才;5到6年之内应成为杰青;7到8年之内应成为长江。即使因为某种原因(如非学术因素)最终没能成为长江或杰青,但至少应该具备杰青和长江的实力,这就是所谓的“逼”。
下个月具体说12月16日(星期一)下午,要隆重召开西南交通大学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的工作会议。为了开好这次会,学校党委和行政、职能部处和院系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对相关的文件、配套措施及保障支撑条件的出台,更是动足了脑筋。我们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能够在全校上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同时,吹响人才强校的集结号和冲锋号。
二、国际化战略
推进国际化战略,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首先是在海内外公开招聘4个学院的院长,数学学院、物理学院、信息学院和艺传学院。刚才,王顺洪副书记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以后,只要条件许可,原则上各学院的院长都通过这种方式产生。海内外公开招聘,不是Local的概念,甚至也不是National的概念,而是International、Global的概念。从全球遴选有才华、有担当意识、有奉献精神、有学术号召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人才担任院长,打理团队。这是有关人才强校和国际化战略中的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关于海外院长。每个学院已有自己的院长,为什么我们还要花大价钱去遴选海外院长,即Dean for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负责国际事务的院长?主要是利用他们的人脉,利用他们的资源和网络,负责海归和千人的引进,在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方面、在共建联合实验室方面,甚至推动校内的教授成为国际性著名学术期刊、著名学术组织的编委或者Fellow等方面,发挥这些海外院长的作用。海外院长甚至可以不唯一,如果确有必要,学院可以请2位乃至3位海外院长。比如说,一位负责北美事务,一位负责欧洲事务,另一位负责东亚事务。这方面的资金学校已经备好了,就看各个学院是否花得掉。而且,这部分钱花得越多学校越开心,因为花得越多表明找到的人才越多,人才工作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越有成效。当然,权责利是对等的,既然给了海外院长这样的津贴,那么根据合同约定,根据目标管理,就要拿数字来说话,拿绩效来考核。这钱没那么好拿,不管对于海外院长还是学院自身。
第三,在条件成熟的院系中,推行学院和学科的国际化评估。我们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更不要夜郎自大,通过国际化评估来看看我们差距究竟有多大。以前,我们可能自我陶醉,自我感觉良好,我们的坐标系就是和铁路院校,和川内高校比,我觉得这样的对比没出息。用这样的坐标系格局太小,尺度太有问题。对标的尺度至少应该是全国尺度,甚至是全球尺度。所以,学院评估、学科评估不是一般的评估,甚至也不是教育部的评估,而应该是国际化评估。我们将聘请相关领域中的杰出学者,不管是华人还是洋人,担任学院和学科的评委,由他们来给我们诊断和把脉,望、闻、问、切,看看差距在什么地方。这么评不是为了自我矮化,而是要知道自家的锅底有多黑,找出差距,找到我们改革和前进的方向,以评促建、重在建设,这才是我们最真实的目的。土木是堂堂唐院、堂堂交大的第一个牌子,那土木学院要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呢?土木学院应率先做国际评估!又比如说信息学院,能不能也参与国际评估?再比如经济管理学院,要成为全球精英商学院,就要通过三大 国际权威商学院 认证——一是AACSB,第二 EQUIS ,第三 AMBA 。AACSB是美国的国际高等商学院联合会认证, EQUIS 是 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的认证 ,AMBA 是 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 的 认证 ,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实际上,国内外好一点高校的商学院都已经通过了这三大认证。当我们还在踌躇是否做时,别人已经做了,而且已经做完了;不仅做完了,而且做成功了,拥有三大认证资质。所以,现在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怎么做、怎么快做的问题。今天,给在座各个院长打个预防针,请你们做好准备。一开始学校会稳妥一点,先试点,比如请土木学院先进行国际评估;半年、一年以后,就可能在全校全面铺开。
三、作风与改革
西南交大是一所伟大的学校,我们的先人非常伟大,老唐院是多么的风光和辉煌!可是,这些年来我们衰落了。怎么知耻而后勇,怎么创造第二个百年辉煌,这是交大当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党委行政大抓作风建设,把久违了的精、气、神激活。
我们倡导三句话。第一句话,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在座各位都是干部,都是领导,从一个会场切换到另外一个会场,天天都在开会,但很可能开会的效率非常低下。常常的情况是,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果而不优。会就要议、议就要决、决就要行、行就要果、果就要优!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这是我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第二句话,践行“做成”文化。你的辛劳、苦劳、疲劳我全认账,可是,你的功劳是什么?什么事情在你的打理下、参与下、策划下、推动下、组织下做成了,做成是硬道理。 水烧到99度不叫开水,饭差一把火是夹生饭。中国足球为什么臭?就是因为临门一脚踹不进去,踹进去是硬道理。我们工作中不乏这样的情况,说了就算是做了。之前我曾问一位处长,交办的事情做得如何,他回答说电话打过了,言下之意我已做了。切记,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完了,做完了不等于做优了!西南交大必须倡导“做成”文化,这是第二句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句话是“明日事,今日毕”。“今日事,今日毕”固然好,但我们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明日事,今日毕”。就是需要加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计划性、条理性和集成性。我特别想举苏州大学的例子。平常我们谈“985”、“211”谈得很多,苏大没有入我们的法眼,但去年,它的青年千人已经11个了。最近新一轮青年__刚公布,苏大又冒出10个,现在总共21个,而我们西南交通大学多少个——只有2个,可怜的个位数。他们是怎么做工作的呢?绝不是碰运气,瞎猫撞上死耗子,当我们还在坐而论道的时候,他们就已在储备在联络。所以,我希望人事处最近拿一个名单出来,学校20xx年的院士、千人、杰青、长江、万人、青千、青优、青拔等候选人是谁?今年,我们的院士申报工作非常不幸,但这没什么,继续再来。即便屡战屡败,也要屡败屡战,今年算过去了,来年候选人在哪?20xx年、20xx年、20xx年报谁?国内先进高校是怎么做的?形象地说,嘴里吃一个,手里拿一个,眼睛盯一个,心里想一个,是4个“一个”。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惦着田里的。这就是为什么要说“明日事,今日毕”。很多成果表现在今天,功夫却是昨天和前天。“明日事,今日毕”要成为我们共同的理念,不仅是理念,更要在工作中践行,要未雨绸缪。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高瞻远瞩,尤其是一把手。在会上我曾问过“正职和副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区别有很多,但我以为最大区别在于,正职是做明天的事,副职是做今天的事。一个机构、一个组织、一个团队里,至少有1个人要做明日的事,要去做登高望远的事情。在座的各位都是正职,你们要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副职还可以等正职发号施令,正职没得等,要自己操心,睡不了安稳觉。
关于改革。今天11号、明天12号,我们期待已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要闭幕,三中全会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改革的饕餮。按照的说法,当今中国最大的红利不是全球化的红利,不是人口红利,也不是政府主导下的投资红利,而是改革。而且,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讲,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推进中国的改革。俞正声主席近期也说,即将推出的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所以,我们应当用改革的精神推动今天的工作,也就是改革创新。这两个月来,学校已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以土木学院为试点单位的学院综合改革,目前在推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在12月2日的校长办公会上,蒋葛夫常务副校长将牵头汇报土木学院的试点工作。接下来,资产处将作为学校机关改革的试点单位。重心下移,简政放权,提高效能,是机关改革的大方向。
四、 教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来说,哪两件事情最重要?第一,入口;第二,职称。这两件事情做好了,西南交大的“Faculty ” 、教师队伍,我不敢说有多好,起码不会有多差。
先说第一关,入口关。从20xx年开始,本校应届博士生,原则上不得留校。这个理大家认不认?不是说瞧不上本校培养的学生,这根本不关乎博士生培养的质量。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是世界各国大学通行的做法。理念很简单,就是避免近亲繁殖。说干就干,20xx年起就执行这条政策。
既然本校应届博士生不能留了,为了补充队伍,新的师资怎么来?首先是世界名校,全世界排名前100名校的那些Ph.D.,那些博士后;国内的首选C9。什么是C9?北大、清华、上交、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哈工大和西交大;退而求其次是985高校。如果学校不是985,更不是什么C9高校,怎么办?那就要求学校的那个专业在全国排前五位;若此,这类博士才要。入口关把住了,原材料就好了。川菜很有名,全国八大菜系排第一,一方面是烹饪水平好,另一方面是食材好,原材料好。总的来说,这是第一个,将入口关把好。
第二个关,职称关。对老师最大的激励不是票子,甚至也不是位子、房子、车子,而是“帽子”。职称对老师的激励最大!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杠杆用好。从20xx年开始,学校的职称评审,遵循五个“免谈”、三个“五分之四”和分类指导三项原则。注意,你们在向老师传达时,要把这三句话放在一起讲,完整表述,不可分开。下面我分别讲一下这三句话。
第一,五个免谈。第一个,即1960年1月1号以后出生的要升副教授或正教授,如果没有博士学位,免谈;第二个,如果评教成绩没进入前百分之三十,免谈。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的第一学术任务是做教学,上讲台。现实情况是,教学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当和别的工作特别是和科研发生冲突时,就变成不要了。所以,大家说教学是良心活。尤其是我们教务处、研究生院的老师,对评职称“重科研、轻教学”诟病最多。评职称的标准主要是论文、经费、项目、获奖、专利。即便涉及教学,也只是量的要求,即上了多少课,多少学时,没有质的要求。这种状况在2013年将画上句号,从20xx年开始,若教学不好,没能进入前百分之三十,要升副教授、正教授,免谈。组织行为学告诉我们,组织在乎什么,员工重视什么。游戏规则这个指挥棒很灵光,我们希望借助这第二个免谈,真正推动全校上下重视教学。第三个和第四个免谈的价值取向是关于研究。我们一再讲,西南交大的建设目标,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对研究型大学而言,研究是王道!一个老师不做研究居然成了“Professor”,非常荒谬。因此,第三个免谈是,如果没有高水平的论文发表,免谈。第四个免谈是,如果没有主持国家级项目,免谈。第五个免谈,如果没有海外经历,免谈。具体来说,申请副教授如果没有半年以上的海外经历,申请正教授如果没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经历,免谈。这个免谈规则背后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也很清楚,国际化。人才强校是学校的主战略、第一战略。如果问第二战略是什么?那就是“Internationalization”,就是国际化。要培养国际化的、具有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如果老师连国门都没有出过,都没有国际化的经历,很难想象这样的老师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这是我讲的第一点,五个免谈。
讲完这五个免谈,想必有人会很沮丧。“若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经历,没有主持国际级的项目,没有高级别的论文发表,在西南交大升职就无望了吗?”不!西南交大是所伟大的学校,历来崇尚“不拘一格降人才”。下面说的三个“五分之四”,就是体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姑且不说有没有博士学位,夸张地说,哪怕没有任何文凭或学历,要申请学校的副教授、正教授,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的。当年,华罗庚仅是清华大学的图书管理员,可是熊庆来慧眼识英雄,让他做到清华大学数学系的“Professor”。先人尚且如此,难道今天的我们反而没有这种识见和胸襟?法律上,标准分为两大类,一是实体性标准,二是程序性标准。实体性标准有具体、明确、成文的规定,而程序性标准其实没有具体的要求,但需执行一定的程序。如果申请者不满足实体性标准,那么,可以走程序性标准这个通道。即申请者可以不满足实体性标准,但必须通过三个“五分之四”——第一个“五分之四”,学院一级的,教授委员会要有五分之四的投票通过;第二个“五分之四”,送出去的材料通讯盲审得到A(优)的比例,不能少于五分之四;第三个“五分之四”,在学校校级大评委中,得到的票数不能少于应到人数的五分之四。显然,不管是实体性标准,还是程序性标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有真才实学,有令人信服的真本事和成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句话,分类指导。现在学校四大板块,第一,工科板块;第二,理科板块;第三,人文社科板块;第四,生命板块。对于这四大板块,我们要分类指导,要实事求是,针对每个学科的规律、每个学科的评价标准,制定相应的尺子。艺传学院的老师可能会说,“我们不论发论文,论作品。比如,作品参加了法国巴黎的双年展,在艺术圈里,能参加这样的双年展就是最牛的”。OK,我们认账,就按这样的标准来评价。这就是分类指导,客观,实事求是。只要能说出所在学科同行公认的评价标准,学校就从善如流,言听计从。总之,对职称,客观严谨的表述就是这三句话。大家给各学院老师传达信息的时候,要准确传达,三句话一起说,不仅传递压力,还要传递盼头。要让每个人都有盼头,只要勤奋,只要努力,只要业绩突出,有“干货”,出类拔萃,都有前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另外,分类指导还有一层含义。比如我们数学学院、外语学院、物理学院等很多学院,承担了学校量大面广的基础课教学工作,很多老师在研究方面相对弱一些。所以,我们将老师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教学科研并重型,是学校主体的一类,百分之七八十甚至八九十的老师应属于这一类;第二类属于教学型;第三类属于科研型。对教学型的老师,科研的要求就低一些,但对教学的要求很高。对教学科研并重型老师来说,要申请正教授,教学进入前百分之三十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申请的是教学型,那就要求其教学进入前百分之十,甚至是前百分之五。而且还进一步要求主编过国家级的规划教材,主讲的课程应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是全国或省级教学名师,辅导的学生获得国内外高级别大赛的重大奖项等。当然,我还是希望大部分老师是教学科研并重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不能把教学和科研人为地对立起来,这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问大家两句话,一是,当老师不教学干什么?二是,当老师不做科研教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做科研也要站讲台。如果不站讲台,干嘛在大学待着,去科研单位、去设计院做研究好了。作为一个“Professor”,上课、教学天经地义。但若只上课,不做研究,就是“教书匠”,教授和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此。在今天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个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的时代,一个不做研究的教授居然能站得住讲台,匪夷所思。所以,一定要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尽可能做全能冠军,而非单项冠军。
五、教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前面已经谈到,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的第一学术任务是教学,所以在认知上应高度重视教学。一所大学好不好,学生幸不幸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们骨子里、血液里是不是对教学真正热爱!我们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教学的极端重要性。
具体来说我们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抓通识教育。以前,我们过于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了通识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成才,而忽视了精神成人。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不可偏颇。否则,大学就堕落成为职业培训机构,不配叫“University”。大学是探索和传承普遍学问的场所,不仅强调有用之用,更强调无用之用,因为有用有所难用,无用无所不用,无用即大用。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博雅教育,属于无用之用的范畴,能对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根本的影响。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家应该注意到了吧,最近我跟很多教授发了邮件,把《通识教育再认识》发给大家,请各位抽时间认真看看。
对教学,第二件事情是MOOCs,即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在这里我不展开讲了。前两天专门请了北京大学的校长助理来学校讲MOOCs。这个议题,冯晓云副校长也专门带着研究生院、教务处和相关部处、院系的同志,做了非常好的调研,形成了一个学校即将推广开的方案,并且得到了校长办公会的批准。我们希望我们能跟上MOOCs这一作为先导的教育革命大趋势,而不至于被边缘化。
六、科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反复说西南交大的建设目标是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们还是先谈认知。对研究型大学来讲,科研是王道!学校这些年来往下掉,掉的很厉害,一直处于一种“下降通道”,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与其他先进学校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跟大家说一个数字,全校全年的的SCI论文,才300多篇,这个数字抵不上某些C9高校一个学院所发表的SCI论文,差距就这么大。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把科研这方面工作搞上去,尤其是基础研究。这就是费“牛劲儿”抓科研的原因所在。项目当然重要,工程当然重要,平台当然重要,我们的“国实”(国家实验室)也固然重要,但是当下我们对科研对论文发表更加看重,一定要把这个短板补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五个“免谈”里强调高水平论文的发表。至于什么是“高水平”,已有严格的界定,学校派了六支队伍来做这件事情,把“高水平论文”期刊列了一个清单出来,分成五大类。第一类叫A++,第二类叫A+,第三类叫A,第四类叫B+,第五类叫B。简单地说,A++是所在领域全世界最好、最权威的前5本期刊;A+是所在领域全世界最好的前40本期刊;A是所在领域全国最好的前5本期刊;B+是所在领域一级学科全国最好的前5本期刊;B是所在领域二级学科全国最好的5本期刊。等级非常明确,要升教授,要升副教授,多少篇A++,多少篇A+,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通过这些“指挥棒”,就是“逼”也要把学术研究水平“逼”起来。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五年十年过去,就能看到西南交大的变化。
另外,关于“国实”——轨道交通实验室(筹)的问题。之前筹划了四五年,现打算做一项工作把“筹”去掉。当然这要和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财政部做充分沟通。尽管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完全做主,但学校将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把现阶段西部高校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建设好,将其作用发挥好。刚才张文桂副校长已经作了说明,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倒是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说一下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近期获批的一个项目。最近,发改委已正式批准“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项目首期的500万元已经下拨。以前我们在谈交通的时候,虽说嘴上不说,但心里面想到的其实是狭义的交通,就是铁路,轨道交通、高铁、重载、城际交通或者城市交通。但这样理解“交通”太狭隘。今天的“交通”已不是狭义的“交通”,甚至也不是“中义”的,而是“广义”的——它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五位一体”,是“立体交通”、“大交通”、“综合交通”和“智能交通”。所以,全校要花大力量,把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交通做好。
七、民生
我们不是为辛苦而辛苦、为一流而一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全校师生的福祉,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一方面,学校党委给大家提要求,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也要尽最大力量改善大家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学校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提升全校师生的归属感、员工的尊严感、教师的成就感、学生的自豪感。总之,要提高全校师生的幸福感。但这“五感”的根本前提,是所有的师生员工,必须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老天爷很公平,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在西南交大工作,虽然辛苦,但“苦并快乐着”。因为班子很有战斗力,师生员工奋发有为,同事关系温馨、融洽、团结,大家心情愉悦。前面彭新实副校长和何云庵副书记都提到,今年,学校对离休的同志按照每人10000元、退休同志按照每人60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大家想想,离退休的老同志早在10年、15年、20年前就已经离休或者退休了。20年前是什么样的工资待遇,他们按照那样的水平熬过了10年、20年;而20年后的今天又是什么样的物价水平?他们的生活非常清苦、窘迫。所以,现在哪怕我们再困难也要勒紧裤腰带帮助那些老同志,要对得住他们,因为老同志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善待老同志,道理非常简单,他们也曾经年轻过,我们也即将像他们一样老去。所以,善待老人就是善待你我自己。这笔钱尽管是好几千万,但是该花还是得花,先把老人关照好,再积极创造条件关照年轻人。我们非常理解青年教师的窘境——他们正值事业爬坡、家庭负担重的阶段,孩子非常小,压力非常大。接下来,我们将研究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帮助青年教师,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学校的关爱。
总之,我们共同努力,把西南交大建设成一所充满活力、朝气和正能量的校园,建设成“大爱”的校园。建设一流的高水平研究性大学,是我们的共同梦想。我坚信,在大家的不懈奋斗下,“大师云集,英才辈出,贡献卓著,事业长青”的交大梦,一定能早日实现!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