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10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看完教书育人事迹,让人印象深刻,回顾学习的历程,我们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老师的辅助与教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开学了,一个叫徐玲的孩子还没来。当天,杨瑞清就去找家长。孩子的父亲冷淡地说:女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还是在家里放鹅吧。家长的工作一时做不下来,杨瑞清又换了一个办法。每天放学后,他就赶到徐玲家,一边陪她放鹅,一边把当天的功课教给她。碰上这么一个“顶真”的老师,徐玲的家长终于过意不去了,一个月后,把孩子送进了课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总是报以无限的耐心、无比的爱心,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杨瑞清给了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学生小丁,家里生活困难,留过两次级,自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杨瑞清掏钱帮他交学费、买文具,还让他和自己一起生活了一个多月。一年后,小丁语数考试都得了满分,人也变得活泼自信开朗多了。杨瑞清所带班上所有的留级生都顺利升入二年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看到村小学的变化,淳朴的农民被感动了,他们拿出农村改革后积攒的第一笔钱,全村集资7万多元建了新校舍。学校的面貌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不少原来转学出去的孩子又纷纷回来了。
正当杨瑞清的教学有所成就,热情获得理解,准备再接再厉大干一场的时候,他的人生又面临着第二次选择。1983年5月,他接到了任命他为团县委副书记的调令。带着困惑和矛盾的心理,杨瑞清服从了组织的调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虽然身在县城,他的心里还是牵挂着孩子们,还是丢不掉对农民的誓言、对孩子们的承诺,告别班会上孩子们一张张哭成了泪人的小脸常常浮现在眼前。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他为人谦和,平日里教书育人,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乡村教师。但是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后,人们才知道平凡背后有更多的不平凡。毕业时,放着城市里的工作不争取,主动要求到乡村小学当教师……有“升迁”机会,却不到县城里当官,安心在乡村小学扎根20多年……在艰苦的条件下,搞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求新,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他就是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从教以来,杨瑞清始终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精神激励自己,成为“陶子之后,亿万陶子”中突出的一位,被人们誉为新时代“陶行知式的乡村教育家”。2004年第20个教师节前夕,他倾心撰写的《走在行知路上》作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一,在北师大举行首发仪式,受到读者好评。
青春不能没有理想支撑,事业不能没有激情相伴。在两次人生重大选择面前,杨瑞清始终抹不去自己的“农”字情结,心灵的天平总是倾向农村,倾向农民。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3
在探索乡村教育出路的实践中,杨瑞清越来越认识到,乡土情怀、乡村资源依然是乡村学校发展的根基。以乡村文化滋养乡村学校教育,乡村教育才能有自己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贴近自然的天然优势。
挖红薯,采茶叶,摘柿子,赏荷花......在杨瑞清的带领下,学校开始放大生态美育的育人价值,让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更多地去亲近田野,动手劳作。1994年,学校里行知基地正式挂牌,杨瑞清和老师们开发了三农课程,后来拓展了生命安全实训课程、军训课程和奥林匹克课程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2007年,行知基地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的称号,在营地建设、校外活动、劳动实践、生态教育方面,引起社会的关注。杨瑞清发挥乡村教育特色的办学思路使学校走上了快速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的行知校园里,村小原貌完整地保留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现代化教学楼群淡雅素净,现代气息与田园风光比邻,书声与鸟鸣相得益彰。
300亩校园,3000多名师生,基地近年来每年接待4万多城市学生......曾经落后的村小如今已经发展成集一所幼儿园、三所小学、一所初中、一个基地于一体的国际化教育集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虽然乡村教育这些年来发展不错,但是孩子们在视野、科技和才艺方面还是较为欠缺的,乡村学校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杨瑞清说,“我想,不必再纠缠于城乡学校、中外学校,也许到了这个时代,我们应该一起来办世界学校。”
走在行知路上四十余载,杨瑞清心中对未来教育实践的规划越发清晰,他认为新时代已经到来,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化、全球化的平台进行工作。行知教育,让理论根基更加牢固,而世界学校则让办学视野更加开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行知教育集团成立云播中心,设立中文、中餐、中医、书法等8个直播间,给美国孩子在线开设一二三年级中文课,为新加坡学生开展线上中华文化学习课程,和马来西亚爱心计划全国工委会举办了20多场在线交流活动。2020年累计开展80多次线上交流活动,吸引了境外2.8万人次参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教育部原副部长、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认为“行知教育集团这个经验很宝贵,让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推动乡村学校育人方式变革和教育发展。”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扎根、舒展、绽放”,是行知教育集团的学风,正如学校的吉祥物“陶娃”(乐乐和淘淘),学校希望学生如乐乐这般健康快乐,也允许学生像淘淘一样偶尔淘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提起陶娃的设计者,杨瑞清一脸自豪。陶娃的设计者叫朱仁洲,现在是南京工业大学的一名副教授。早年,朱仁洲在行知小学读书时很顽皮,成绩总是倒数。孩子的父亲找到学校,要求留一级打基础。杨瑞清却发现朱仁洲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就让他担任美术组长,并为他在全校办画展。在杨瑞清的引导下,朱仁洲的自信心一点点地恢复了,成绩也随着自信心跟了上来,不仅没有留级,还顺利上了中学,后来还凭美术特长考上了西安轻工学院工业设计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朱仁洲的成长故事,带给杨瑞清长久的感动和启示。在他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要学会欣赏生命,学会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然而,现实中的教师和家长,常常习惯于挑孩子身上的毛病和缺点,喜欢用食指教育,指责和抱怨太多,不懂得用大拇指欣赏和教育学生。那天晚上,他摸黑拿起枕边的笔记本,写下了“学会赏识”这4个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杨瑞清认为,留级率高历来是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留级使孩子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为提高孩子们的整体素质,1986年,杨瑞清率先搞不留级实验班,并提出了“学会赏识,走进生活,发现潜能,唤起自信,善待差异,引导自选”的赏识教育思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赏识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学生优点的实事求是。为了鼓励学生,杨瑞清在学校给每个学生都设了优点卡,记载着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优点卡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灯,听话的孩子越来越优秀,调皮的孩子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长处。
此后,行知小学再也没有出现一个留级生。不少中学老师也明显感到,和别的小学的学生比,行知小学的学生更自信、开朗、活泼、大方、动手能力强,在升入中学后后劲更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小学教育研究所杨跃教授对行知小学1986-2021届81个毕业班2735名毕业生学习、成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行知校友记忆中的学校生活和当下生活体验均为优良,表现为有“快乐感”“自尊感”“自由感”和“做真人”“爱生活”“善学习”“有担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唤醒每个生命的内在尊严感和价值感。”杨瑞清说,热爱孩子、赏识孩子,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被认可、理解和尊重,才能办好乡村教育。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978年,15岁的杨瑞清背着行李,走进了这个让他找到终生理想的地方——晓庄师范学校。在这所由陶行知先生创办于1927年的著名师范学府里,杨瑞清度过了充实的三年,从一个懵懂的农村娃成长为有理想的青年。“我要循着行知先生的足迹,让每一个农村孩子上得了学、上得好学!”。在行知思想的熏陶下,杨瑞清找到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作为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首批毕业生,杨瑞清面临着人生的首次选择:进城还是回乡。最终,他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选择了偏僻而简陋的南京江浦县五里村小学。
青春是容易冲动的,但是青春需要理想支撑。“在晓庄的三年,陶行知先生已然成为我生命中的指明灯。”杨瑞清说,当年行知先生以留洋博士的身份,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立志通过改造乡村教育来改造中国,如今,我也可以!
1981年的夏天,杨瑞清带着满腔热忱,来到了五里村小学。所谓“学校”,其实就是建在小山坡上的一排破房子,屋子里摆放着缺胳膊断腿的桌椅和一块分不清年岁的黑板。“当时的课桌凳摇摇晃晃,没钱修,我们就自己种树栽树,等到树长大了,就可以用来更新课桌凳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带着初为人师的喜悦,杨瑞清一头扎进教学中,条件虽艰苦,却甘之如饴。他自告奋勇接手最难的差班,并将之命名为“行知实验班”,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第一个行知实验班。
按照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杨瑞清开始了教学改革。学校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却有美丽的大自然和丰富的农村生活,这些都成了杨瑞清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他带着孩子们,春天在乡间认植物,夏天到长江游泳,秋天爬山,冬天赏雪……原先苍白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学校成了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杨瑞清的改革下,五里村小学发展得越来越好,教学质量提高了,不少转学的孩子又重新转了回来。正当杨瑞清准备再接再厉大干一场的时候,他又迎来人生的第二个选择。
1983年,由于在学校工作表现突出,杨瑞清被调到江浦县担任团委副书记。对年轻人来说,这可是大有前途的工作。但杨瑞清总是想起学校的孩子们,经过几个月的思想挣扎,在从政和从教之间,他决定坚守初心,重执教鞭。他在辞职信里这样写道:“做共青团工作不缺我一人,但农村教育不能少我一个!”
杨老师回来了,五里村小学炸开了锅。看着一张张熟悉又亲切的面庞,回校后的杨瑞清更加坚定了干一辈子农村教师的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985年1月10日,五里小学被命名为“行知小学”,22岁的杨瑞清被任命为校长。1986年夏天,“行知实验班”的学生以良好的成绩毕业,越来越多有志于农村教育的青年教师来到这里,行知小学日益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学校。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逆境中,无数双手将我扶持。
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学会了感恩。
在这里,我收获了成功,学会了自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学校一名残疾学生毕业时,写下这样的诗。9年的教育在她身上产生的变化,让人无法想象。周美琴说,“孩子们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如今,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好多脑瘫儿站起来了,能独立行走了;好多智障学生走上了国际特奥运动的舞台;好多聋哑学生进入了天津理工大学、南京金陵科技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更多的学生学会了自食其力,成为残而有为的劳动者,让家长看到了希望。
周美琴同志,这位特殊教育的引领者与践行者,她用自己热忱的爱心、科学的精神、专业的追求、创新的理想、实干的态度,实践着当初要当特教老师的诺言:用爱与智慧点亮了特殊孩子的生命,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7
作为一名老师,谁不想体会那种桃李满天下的感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而周美琴, 30年如一日,每天面对残障的孩子。她的学生不聪明,甚至无法听懂、领会一个简单的指令。苦与累用心付出,但对特殊孩子的关爱,未必能很快看到希望中的成效。有时候教很多遍孩子还是不开窍,有些孩子无论如何努力还是无法走进他内心……年轻时代,周美琴也曾失落过、流泪过。但要感谢她的妈妈,因为每当这时候,妈妈总会对她说,“你不能放弃,你应该要为这些孩子带去幸福。”
教育,能实实在在改变着孩子们的世界。第一届接收脑瘫孩子,他们说,以往生活就是家中几间斗室、平时只能仰望苍白的天花板。而在学校,读书识字、康复训练、学习生活技能,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掌握了自主生活的技能,“感觉上天重新打开了一扇门”。
孩子们对教育、对生活的热切向往,打动着周美琴。“爱人以德,自强不息”,教育可以使特殊孩子幸福,周美琴把扶助他们“康复发展,回归主流”当作毕生倾注的使命,对残障儿童实施“高期望”教育。在追求优质教育的路上,特教一样大有可为。周美琴努力着、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学校组建了聋人舞蹈队、特奥运动队,脑瘫学生击鼓队......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周美琴手上都变成了现实。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周美琴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改革,不仅局限于课堂与教学,她还秉承“孩子在校一切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从大处着眼,进行教育整体环境的重构和优化。2002年3月,周美琴被教育局任命参与筹建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新校舍从土建工程到投入使用只有短短的6个月,周美琴一头扎进了这个大工地,每天戴着安全帽,捧着一大堆图纸,与施工人员一起商讨、研究。从房子的布局、教室的安排、设计的新颖、材质的选择、环境的布置,甚至颜色的定位都要把关……收工阶段正值七、八月高温季节,上一次厕所要走15分钟,为了节约时间,周美琴水都不敢喝。新校舍的建筑材料发出的异味,常常熏得她头昏眼花、甚至恶心、想吐。但所有的困难她都挺过去了,9月,新校舍如期竣工,学校如期开学,她才露出笑脸。
2008年暑期,学校大修。周美琴当时刚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但出院后仅在家中休息了5天,就不顾术后的虚弱,冒着酷暑到学校“监工”。她想趁这次大修的机会,按“医教结合”的理念,对学校的整体布局做更为合理、更有利于学生教育和康复的调整。整整两个月的高温天气,她带着病体穿梭于整个校园,凭着顽强的意志力硬是支撑了下来。大修后,学校校舍划分成教学楼、康教楼、体育馆三个区域,各区域功能明确,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为了利于学生训练,方便学生活动,培养其自理、独立的能力,她还提出学校不仅在所有的出入口设置无障碍通道,安装专用电梯,而且还设计了许多独特的辅助器材与设备,如走廊双层栏杆、轻质手拉门、躺式便厕、升降式洗手盆、45度角镜等,为残障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可超负荷的工作量最终使她的身体多处亮起了红灯,每当有些人问她值不值得,她都会淡然一笑:要知道,救了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啊!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9
对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追求卓越”是他们共同的奋斗目标。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推进,上海基础教育界改革亮点频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实施“全纳”教育的周美琴,在原本让处于“边缘”的特教领域,通过扎实的实践、专业探索,不断取得突破。
担任特教教师时,周美琴担任音乐教师。由于聋哑、弱智学生存在着不同生理、心理障碍,要教会他们歌舞的基本知识及动作,难度实在太大,能歌善舞的她一下子给懵住了,她查看了大量的特殊教育书籍,了解残障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后改进教学,她坚信:虽然弱智学生比正常的学生难教,但弱智并不是无“智”,也有潜力可挖,甚至会出现奇迹。
周美琴探索巧用音乐和舞蹈挖掘智障学生的潜能,她自编了一套适合智障学生的韵律节奏操,并总结出“三步曲”教学法。1991年,上海首届学生艺术节开幕之时,为了让特殊孩子展示才华、提高参与竞争的能力,正在休产假的周美琴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地带领残障孩子们训练,最终由她编排参赛的两个节目分别获一等奖、三等奖,并荣获上海市特殊学校中唯一一面“上海市艺术教育优秀组织奖”锦旗。师生和家长一片沸腾:“谁说弱智孩子就不行?我们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比高低!”
在全面负责学校教学工作期间,她常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周围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由于中、重度弱智教育在我国起步晚、时间短,在一无教材、二无教学模式、教师又长期缺少竞争意识的困难情况下,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授学生听,这样的方法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她带领青年教师一起探索、研究中、重度弱智儿童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愉快教学”、“情境教学”、“综合教学”、“感觉统合教学”四种教学模式(当时整个上海特教界总结推广出17种课堂教学模式),在上海开了示范课,得到市教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她还设计了一套针对中、重度弱智学生系统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量表,并在全校施教推广。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1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0年探索,周美琴领衔的《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实证研究》课题一举荣获浦东新区、上海市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她们团队创设的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两大目标、四类课程、五项内容、五种形式、六条策略、三类方法和五套评估手册等一系列机制体系,为脑瘫孩子提供“全面营养”。这套行之有效的脑瘫儿童康复与教育的学校模式,基于中国国情,符合脑瘫学生实际,操作性强,易于迁移,效果显著,对我国脑瘫学生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最终荣登上了全国教科研成果评选最高领奖台。
为智障、听障、脑瘫等多类残障学生提供“全纳教育”的开创性探索,让中国的特殊教育走在了国际前列。周美琴的学校先后接纳了10多名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波兰等国家的外籍残障儿童,经过学习与康复训练,他们的身体素质、德育、智育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09年6月,周美琴参加了在荷兰举行的国际特殊教育研讨会,并作了《创设适合每一位特殊孩子发展的课程体系》的专题发言,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赞扬。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材料10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