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10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10篇参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快来学习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面对敌人疯狂扫射的枪口,老班长黄继光挺起胸膛,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站在黄继光铜像前,军队人大代表、空降兵某旅“模范空降兵连”指导员余海龙,向刚下连的新兵讲述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枪眼的故事。 用讲连队荣誉和传统的方式,为每一名新到连队的官兵“接风”,是连队的传统。余海龙告诉记者,当英雄连队指导员这几年来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14年10月作为空军唯一一名基层代表参加古田全军政工会,在同吃“红军饭”时,第一筷子就把菜夹给了他,并语重心长地嘱托“要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让他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余海龙说:“回到连队的那一晚,我失眠了,独自一人来到荣誉室黄继光老班长的铜像前,思索如何落实好主席的要求。”他和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官兵重温了连史。余海龙告诉记者,学习英雄事迹和重温连队战史,就是要让一代代官兵永远铭记英烈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浇注的根和魂,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余海龙认为,要回答好新时代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这个时代课题,就是要时刻牢记领袖嘱托,守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让英雄精神接续传承发扬下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针对战士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点,余海龙牵头成立创客团队,以“弘扬英雄精神、争当英雄传人”为主题,制作推送微电影、宣传片以及H5,《渴望光荣》《模范的连队,英雄的传人》等原创MV,一经推出网络点击率就达数百万次,原创歌曲《写封信给黄继光》获全军第九届战士文艺奖一等奖。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六连,官兵们最佩服余海龙的,不是他体贴关心战士,不是他把思想教育讲得深入浅出,而是他过硬的军事素质。 作为一线带兵人,余海龙努力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率先在全空降兵部队成为“两个行家里手”。日常训练,他不厌其烦地练动作、抠细节;体能考核,他和小自己10来岁的战士比速度、拼耐力……还是在空降兵某师改革前,在全师200多名营连职干部和优秀班长参加的“四会”教练员比武中,余海龙一举夺魁。 2016年4月,六连赴西北高原进行实战化训练,不少战士出现高原反应,训练质量徘徊不前。余海龙带着支部“一班人”,组成试训“第一班”,率先完成高原5公里武装越野、20公斤负重往返跑等课目试训。在整建制高原跳伞试训中,余海龙和连长刘堃带队跳出机舱,摸索出一套在缺氧、大风等不利条件下高原跳伞组训实跳方法,为兄弟部队普及高原跳伞蹚出一条新路。
在余海龙的影响带动下,“当兵就当能打胜仗的兵”成为全连官兵的价值取向。战士汪文博新兵跳伞时小腿骨折,打着石膏分到六连,一直担心拖连队的后腿。余海龙到卫生队看望他,“进了六连门就是六连人,连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战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汪文博伤好后,余海龙为他量身定制训练计划,汪文博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先后在师(旅)组织的兵王争霸赛、“三手”评选中,荣获“兵王”“战术标兵”“神枪手”等多种称号,成为一名全能型特战尖兵。 3年来,六连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官兵,“黄继光班”两任班长郑瑞宇、李鹏超双双作为优秀士兵保送入学,战士刘毅带伤比武荣获特设的“战斗精神奖”,先后有3人荣立二等功、10人荣立三等功、1人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
余海龙,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传承着英雄部队的红色基因。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篇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我爷爷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立过军功,我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对军旅生活充满了向往。”2003年,刚满18岁的杨友刚从贵州遵义的大山沟来到西藏,开始了军旅生涯。
“记得踏入军营的第一天,营区墙上的标语写着:反分裂斗争勇担重任的维稳铁拳、雪域高原全域作战的反恐尖刀、西藏全境抢险救援的专业先锋、危难之时屡建功勋的英雄集体。”那时的杨友刚并不明白标语的真正含义,直觉告诉他,这是一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部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新兵训练时,别人练军姿一小时,他顶着军帽站2小时;别人徒手跑5公里,他沙袋绑腿不离身……新训结束后,杨友刚以训练科目全优、总评成绩第一的优异成绩,被选为特勤中队后备狙击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作为一名狙击手,沉稳冷静的心理素质是必备条件之一。为此,杨友刚坚持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穿针、钻米,手指头被针刺得血肉模糊,创可贴成了随身之物。“曾经好几次,我都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自己是英雄连队的一员以及曾经立下的誓言,不服输的性格让我坚持了下去。”杨友刚说,慢慢地,米上的针眼越来越多,米被钻坏的越来越少,他的射击成绩越来越好,信念也越来越坚定。
为提高狙击水平,杨友刚阅读了大量理论书籍,先后撰写近30万字的学习笔记,总结出射击中的“豆袋技术”,研究了狙击中的“蛙跳战术”,攻克了高原狙击领域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长时间的严格训练,让杨友刚的射击成绩不断刷新,从最初的150米枪枪命中,到400米、800米、1200米的弹 无虚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008年3月14日,接到上级指示,特勤中队抽调队员担负化装侦察和营救群众的任务,杨友刚主动请缨,加入行动小组,和战友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篇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高温”和“湍流”曾是困扰易仕和多年的“敌人”。从2005年起,易仕和带领团队开启了高速导弹成像探测及相关技术研究的旅程。
红外成像制导导弹低速飞行时,精度高、抗干扰,优势十分明显,但高速飞行时,高温和湍流使得导弹表面犹如一团“火球”,导致成像探测器无法对目标清晰成像,无法实现精确制导,易仕和立志要打败“高温”和“湍流”这两个“敌人”。然而,理论方案想了一轮又一轮,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测试做了一遍又一遍,却不断否定先前的设想,易仕和团队的研究仿佛进入死胡同。
一个狂风裹挟暴雨的夜晚,实验室突然停电,易仕和团队成员只好收工。在开车回家途中,前挡风玻璃起雾,易仕和习惯性地打开吹风开关,在按下按钮的那一刻,一个灵感闪过脑海:挡风玻璃的雾气可以用气流吹走,“高温”和“湍流”可否用气流吹走呢?深思过后,易仕和认为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一定能够实现。
易仕和立马调转车头,同时召唤团队成员回到实验室。在黑暗中,他们借着手机电筒的微光讨论方案,来电后,又在实验室计算了一个通宵。最终,细致的数值仿真和试验测试结论验证了易仕和的想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高温”和“湍流”两个“敌人”终于败退了,易仕和带领团队在高速导弹成像探测研究领域迎来曙光。而从“曙光初现”到“旭日东升”,他们又历经了六七年的艰苦攻关,才成功研制出原理样机。这一解决方案,使高速导弹的表面温度大幅下降,让精确成像制导成为可能。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篇5
1991年是易仕和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年份。那年,海湾战争爆发,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强大威力震惊了世界,也震醒了即将研究生毕业的易仕和。他开始认真思考未来,一个问号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们国家何时能自主研制出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个问号牵引着他将人生坐标,牢牢锚定在高速导弹相关基础研究上。
上世纪末,在高速飞行器研究领域,有一道世界性的难题困扰学界:流场速度超快、温度超高,而且看不见、摸不着,该如何测量并弄清机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科研“嗅觉”灵敏的易仕和察觉到,这项研究或许能破解制约我国高速精确打击武器面临的难题,他试图了解更多,却发现这一领域在世界上尚属空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源头的东西只能自己去琢磨、去研究、去创新,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易仕和回忆道。一次,他像往常一样做实验,电脑屏幕上出现纳米粒子的散射图像,这本是平常的实验结果,他却多留了一份心。“纳米粒子的动力学特性很好,它的散射信号与湍流参数有特定关系。”易仕和脑子里一个想法越来越清晰——利用纳米粒子对高速流场进行精细测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说干就干,易仕和立马带着团队投入到研究中。然而,纳米粒子在空气中出现团聚现象,作为成像载体,团聚的纳米粒子无法实现精细测量。研究陷入停滞,可易仕和没有气馁,他默默地寻找他法。最终,易仕和带领团队耗时3年,历经千百次实验,解决了纳米粒子团聚的问题。随后,他们乘胜追击,加紧攻关,终于破解世界性难题——让高速飞行器流场变得清晰可见、精确可测,为高速导弹实现精确打击奠定了流动理论基础。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篇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作为一名军医,周飞虎曾执行西非抗埃、马里爆炸案维和伤员救治、赴巴基斯坦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医学救援任务。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危重患者,哪里就是他冲锋的“战场”。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作为解放军总医院新冠疫情救治专家组成员,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近百名。
在重症医学科工作18年来,周飞虎参加抢救危重症患者超过1万例。许多患者转院过来的时候,存在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经过周飞虎团队的精心治疗后,最终转危为安。他说:“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们,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最大努力,这是医生的本分。”
“我的病情反反复复,但你们始终没有放弃,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前不久,一名刚出院的小伙子给周飞虎团队寄来一封感谢信。他刚转诊入院时多脏器衰竭,查不出病因,深陷绝望之中。“每天我都会握着他的手,告诉他病能治好。”两个月,几十次会诊,周飞虎团队把小伙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小伙子生日那天,周飞虎特意买来蛋糕,告诉他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为他加油鼓劲。
在重症监护室,时时处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周飞虎用医者仁心温暖着每一名患者:用洗净的药瓶组成“加油ICU”字样、在病人打电话时贴心地送上靠枕、盛夏时节为病人送西瓜……一件件小事温暖人心。
“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会迎来曙光。”周飞虎指导的博士后毛智说,周主任带领团队精心守护每一名危重症患者,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目睹过许多生离死别的周飞虎深知,危重症患者最需要的是及时、科学的救治。近年来,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建设“智慧ICU”,利用大数据早期预警,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治疗,大大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救治效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病房中,智能信息采集车取代了护士手记,精准的数据信息随时提示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风险,救治关口不断前移。医生可实时接收“报警”,迅速指导施救。
数据在不断积累,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近年来,周飞虎承担国家、军队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最美援外医生、中国好医生等称号。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篇7
入伍以来,何贤达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夜以继日地学习专业知识,加班加点苦练武器操作技术,较快地成长为一名精通发射、转载、地测、液压等专业操作多面手。他最先接触的是转载专业,经过2年的刻苦训练,被战友称为"一吊准"。1999年国庆阅兵中,何贤达圆满完成了受阅导弹的转载任务,受到上级首长的高度评价。他业余自学地测发控专业,2000年8月,部队赴某地执行训练发射任务,在地测发控号手选拔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几年来,由于他技术扎实、素质全面,先后40余次为军委和总部首长进行实装操作汇报表演。
何贤达认真研究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原理,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2001年,他在生产厂家接收装备时,独自完成了多台主战装备的开箱检查,为了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他编写了1万多字的《特装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并在部队得到推广。某次任务中,他根据上级要求,编写了《转载后测试规程》、《地测号手操作注意事项》等操作规程,为某型装备的训练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何贤达还非常注重钻研装备操作原理,经常向来部队授课的专家、教授请教维修技法。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指示灯状态快速识别"、"模飞数据快判读"等一系列维修方法。2008年3月,在装备验收过程中,他针对某系统存在的芯片读写故障,经过十多天的认真分析,成功排除故障。在他的建议下,部队对同类装备显示装订板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某型装备的可靠性。他先后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十余次,研制出瞄准三脚架夜间照明装置、弹心指示器精确定位装置等4项科研革新成果,并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操作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何贤达先后2次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第二炮兵评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并入选"二炮士官专业技术尖子人才库一级库"。2006年10月,他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第四届"二炮十大砺剑尖兵"。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解放军报》、《火箭兵报》刊登,并被《中国青年报》誉为"发射场上的金手指"。2005年4月,中央军委郭伯雄副主席视察该班时对他作出了"你真不简单,的确是我们部队难得的技术骨干"的评价。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篇8
何贤达当班长已近18年,目前是一连一排一班班长。别人叫他“导弹精兵”,何贤达却说当班长,关键要带着全班打胜仗。他给自己定下目标:自己带的兵,要成为最好的。
何贤达告诉我们说,有新兵来到部队后,自尊心强,不适应的情况蛮多,但是作为带兵人,最重要的是态度。“关键是你怎么看人家,我一直把大家当我的兄弟甚至孩子,若你把他当亲人去看,你就可用心的纠正和引导他,使他快速成才。”何贤达说。
这些年,新兵下连,挤破脑袋要找他报到;老兵退伍,一班老兵哭天抹泪不愿走。“2002年退伍的战友,十几年了,一直都在跟我保持联系,一直都很好。”何贤达笑着说。
当被问及是否有不服管的、难带的兵,何贤达略带腼腆而又饱含骄傲的说:“我带出来的兵,都挺让我自豪的!”
从数字上看,何贤达的确带兵有方。何贤达带过的战士中,17人入党,7人当上干部,15人成长为“兵头将尾”,28人立功受奖,有的从何贤达的班里出来,就被调至其他班当班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虽然因为执行重大任务而错失了考军校机会,看着自己当班长带出来的多位考上军校和提干的战友,何贤达说自己没有遗憾,很欣慰,“我很满足现在的状态。只要能在岗位上发挥作用,为单位作出贡献,上不上军校,当军官、士官,或是普通战士,我感觉都一样。”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篇9
2018年是何贤达入伍的第21个年头,从炊事员到转载号手到“1号手”再到如今的金牌指挥长,何贤达华丽转身,浴火重生。而谈及自己的军旅生涯,何贤达仿佛有讲不完的故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刚入伍时,和其他许多新兵一样,何贤达也觉得苦。在新兵连时,天气很冷,整个冬天都在下雨,每天衣服从未干过,外面雨淋湿,里面汗浸透,手、脚特别是耳朵全都冻烂了。但咬着牙就挺过来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所在部队刚组建时,条件很艰苦,战士们把军工自建当作锤炼作风的好机会。“如光缆铺设,我们自己干,从这边铺到另一地方,几十公里的光缆都是我们自己挖,体力上很苦。”何贤达回忆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除了体力上,在自己学习“1号手”的过程中,何贤达面对的困难也不少。“1号手”的岗位很多都是电脑操作,何贤达1999年开始学习的时候,电脑知识尚未普及,他对电脑毫无概念。后来,他想出个招儿:把每组操作动作的按键顺序组成单词,反复背诵记忆。
如今的何贤达,已成为“旅宝”,积极帮带其他战友,把学习经验传授给他人。例如,把复杂的操作流程拍成视频,供大家学习;夜晚发射操作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涉及点对点定位的铅锤不直观,何贤达就将其改成激光,方便大家操作使用,更好的完成发射任务。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简要事迹篇1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见到何贤达,除了军人的英姿,在他身上还能看到的更多是平易近人和谦逊,接受采访时的他总是面带微笑,声音柔和。
刚入伍时的何贤达,是一名炊事员。但是,他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想法:来了导弹部队,想亲手把导弹送上蓝天,想参加发射任务!
“参军前在电视上看导弹发射倒计时的场景,特别想当按点火按钮的号手,觉得特别牛,当时就说一定要当这个号手。”何贤达告诉中新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但是,导弹发射“1号手”是关键岗位,均由高学历干部担任,由战士担任的情况此前从未出现。岗位有多复杂?这个岗位不仅涉及高等数学、机械识图等多门学科,仅规程要点就有10万多字,电路图展开好几米长。
身为战士的何贤达,并未放弃心中“执念”。完成炊事班工作外的业余时间就偷偷学习。有战友当时调侃何贤达“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半年后,全旅大考,何贤达名列前三甲,“百问不倒”,一下子声名鹊起。走下灶台,登上吊车,何贤达变成一名导弹转载号手,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取得100余次转载导弹无一差错的优异成绩,距离他当“1号手”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功夫不负有心人,某次执行发射任务时,发射单元“1号手”因急事导致位置空缺,何贤达自告奋勇“这个号位我会。”最终何贤达操作顺利,导弹发射成功。
此后,何贤达被正式定为“1号手”,并成为火箭军成功发射某型导弹最多的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