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娣个人先进事迹模板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材料吧,根据事迹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廖美娣个人先进事迹,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廖美娣个人先进事迹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美娣”,全名廖美娣,是岭洋卫生院院长,7月15日清晨,在卫生院值班时,突发心梗,倒在工作岗位上。这位在岭洋乡扎根了32年的基层医护工作者、衢江区第十三届党代表,永远离开了她深爱的岗位和熟悉的乡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岭洋乡,地处乌溪江深处,占地面积154平方公里,山路九九八十一个弯,山道七七四十九道梁,恰如其分地形容了岭洋的地理位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这样一个偏远地区,待不住的青年劳动力纷纷出门打拼,只留下年迈老者独居深山。山路弯弯,群众看病十分不易,尤其遇到突发的急病,留守在家的老人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廖美娣,而只要接到老人犯病的消息,廖美娣总是二话不说,背上药箱紧急上门处理。
村民张名仓的父亲,生前身患肝硬化多年,老人每次不舒服,就让儿子“去找美娣”。那时没有电话,张名仓心急火燎飞奔到卫生院:“美娣,我爸又难受了。”廖美娣听说后,放下手头工作,跟在张名仓身后,连走带跑赶去诊治。从卫生院到张名仓家,要爬40多分钟的山路,廖美娣从没说过一句累,从没婉拒过一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时隔多年,张名仓还记得廖美娣每次上门的样子:背着药箱,风风火火翻山越岭,遇到老人要挂盐水,她就耐心地等在一旁,从白天等到黑夜,“起初,她不熟悉路况,下山时我就陪着,下雨天,她的鞋子踩在泥浆里,白色变成灰色;后来,她熟悉了,不让我送,我站在高处,看着她的身影淹没在丛林中,心里是说不上来的感动和敬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感同身受的还有76岁的冯金凤,见到记者,老太太就带着哭音叹息:“美娣没了,太可惜了。”老人说,自己去年摔伤了手,城里的医生说要开刀,“费用9000多块,我哪里承担得起。”不开刀,那就要挂针和贴膏药。回到岭洋后,老人找到廖美娣,指明要她帮自己挂针。“挂了好几个月,有几次下大雨,美娣说:‘大娘路难走,你别来卫生院了,我过来帮你挂。’下了班,她就真的跑来了,一陪就是好几个小时。”冯金凤哽咽道,和美娣认识二十多年了,她总是一心一意照顾老百姓,不考虑自己。廖美娣出事后,冯金凤着急地打了六七个电话,但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再也没有响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廖美娣已经离开半个月,李玉清还是没有缓过来,“那天,路过岭洋卫生院,习惯性地想去看看美娣,突然想到她已经不在了,心里像被针扎到一样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65岁的李玉清是外嫁到岭洋乡的媳妇,退休后随着丈夫回老家定居。她的身体不太好,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需要常年吃药。地处深山腹地的岭洋卫生院,药品种类并不齐全,李玉清每天要吃的两种治疗冠心病的药,卫生院就没有。如果要到城里买,不会开车的李玉清得先坐城乡公交到湖南镇,然后转车到大润发,再转308路公交车到医院,一趟就是3个多小时。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李玉清问廖美娣能不能帮她买药。“行,我到城里开会或是办事时,帮你买。”廖美娣爽快应允。
李玉清以为廖美娣只是客气下,没想到,过了段时间,廖美娣主动打来电话:“明天我要去城里开会,要帮你带药吗?”“要,太需要了。”
就这样,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帮李玉清买药”成了廖美娣主动承揽的额外工作。“我都记不清美娣帮我买了多少次了。”电话那头,李玉清说着说着有些哽咽,“我们这些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没有美娣的帮忙,病情都不好控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李玉清只是其中一位受助村民,廖美娣的丈夫李小斌说,妻子只要接到出山开会、培训的任务,总会提前通知一些身患慢性病的村民,主动询问要不要帮忙买药,最多的时候,她的包里要放五六张医保卡。时间长了,丈夫有些心疼:“你不是多一些事情操心吗?”廖美娣笑笑:“我们这里交通不便,村民出趟门不容易,我操心点,他们就轻松点。”
正说着,鱼山村党支部书记柴良丰推门而入,听说记者来到岭洋采访,他放下工作赶来。“失去美娣,是岭洋的损失。”柴良丰动情地表示。
2020年,柴良丰回村担任书记,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嘉兴工作。“我爷爷、奶奶、叔叔身体不好,我在嘉兴二十多年,家人的身体状况,我总会问美娣,要买什么药,也找美娣帮忙。”柴良丰说,岭洋乡一大半村民在外工作,大伙可以安心奋斗,多亏美娣在背后出力。
廖美娣个人先进事迹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990年夏天,18岁的廖美娣作为衢县卫校第一届毕业生,被分配到岭头乡卫生院(岭洋卫生院前身)。报到那天,抱珠龙村村民李昌文正好碰上了,他瞄了一眼这个年轻女孩:1.6米的个子,瘦瘦的,穿着一件棕色格子大衣,笑眯眯地听人说话。“这么娇滴滴的小姑娘,肯定待不住。”李昌文暗想。但他没想到的是,廖美娣会在深山待到生命的最后一天。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回想起当年情景,李昌文泪流满面。
“这些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廖院长那样随叫随到。”90后医生祝浩回忆说,自己2015年进入岭洋卫生院后,记不清跟着廖院长上门服务多少次,大部分地方车子只能到半山腰,廖院长扛起仪器开始翻山,披星戴月、风雨无阻。
类似一幕,也刻进老同事郑金山的脑海里。2012年到2018年,郑金山在岭洋卫生院上班,“廖院长对工作的热忱值得我学习,她把医疗服务延伸到百姓家中,送到村民心里。”最让郑金山佩服的一点是,这么多年,很多同事调进调出,唯有廖美娣牢牢坚守在岭洋,守望深山百姓的康宁岁月。
“她不是没有机会调出去,我曾经问过她,你干嘛不走?她回答说,‘我本来就是岭洋人,从小到大,听说过不少乡亲因为缺医少药耽搁病情的事情,作为岭洋的女儿,我肯定不能走。’”这番话,李加呈一直记着,“大山的女儿,从深山走到城市,又回到深山反哺父老乡亲,她用高贵的品德和担当为我们撑起‘小病不出山’的健康蓝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一年又一年,廖美娣就这样用脚步守护库区人民的身体健康,祝浩说,岭洋乡11个行政村,廖院长熟悉每一处的一草一木,全乡12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廖院长对他们的身体情况了如指掌,作为“回报”,全乡大多数的常住村民,都认识廖院长,只要看到她,都会亲热地叫一声“美娣”,就好像看到家人一样。
廖美娣生前,闲暇之余爱好习作,她离世后,市作协会员廖元龙、衢江区诗词学会原会长叶昌华等一批文学爱好者纷纷用文字来表达思念和不舍。一位诗友说:廖美娣将初心溶在血液里,把使命化在行动中,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廖美娣个人先进事迹篇3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岭洋卫生院院长廖美娣已经离开半个月,岭洋乡村民李玉清还是没有缓过来。“那天路过卫生院,习惯性地想去看看美娣,突然想到她已经不在了,心里像被针扎到一样疼。”她说。
7月15日清晨,廖美娣在卫生院值班时,突发心梗,倒在工作岗位上。这位在岭洋乡扎根了32年的基层医护工作者、衢江区第十三届党代表,永远离开了她深爱的岗位和熟悉的乡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岭洋乡,地处乌溪江深处,占地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山路九九八十一个弯,山道七七四十九道梁。”恰如其分地形容了这里的地理位置。
当地青年劳动力在家待不住,纷纷出门打拼,只留下年迈老者独居深山。山路弯弯,民众看病十分不易,尤其遇到突发的急病,留守在家的老人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廖美娣。只要接到老人生病的消息,她总是二话不说,背上药箱紧急上门处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岭洋乡村民张名仓的父亲,生前身患肝硬化多年,老人每次不舒服,就让儿子“去找美娣”。时隔多年,张名仓还记得廖美娣上门诊治的样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她背着药箱,风风火火翻山越岭。刚开始她不熟悉路况,下山时我就陪着,下雨天,她的鞋子踩在泥浆里,白色变成灰色;后来,她熟悉了,不让我送,我站在高处,看着她的身影淹没在丛林中。”张名仓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地处深山腹地的岭洋卫生院,药品种类并不齐全,廖美娣常借外出开会、办事的机会帮村民带药。最多的时候,她的包里要放五、六张医保卡。“我们这里交通不便,村民出趟门不容易,我操心点,他们就轻松点。”廖美娣常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李玉清退休后和丈夫在岭洋乡定居,她的身体不太好,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需要常年吃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在过去的几年里,“帮李玉清买药”成了廖美娣主动承揽的额外工作。“我都记不清美娣帮我买了多少次药了。我们这些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没有美娣的帮忙,病情都不好控制。”李玉清说。
岭洋卫生院“90后”医生祝浩回忆起和廖美娣一起出诊的场景,总是心生感慨。“这些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廖院长那样随叫随到。有些地方车子只能到半山腰,廖院长扛起仪器开始翻山,披星戴月、风雨无阻。”他说。
廖美娣并不是没有机会调去别的地方工作。“我曾经问过她为啥不走?她说自己本来就是岭洋人,从小到大,听说过不少乡亲因为缺医少药耽搁病情的事情,作为岭洋的女儿,她肯定不能走。”岭洋乡报珠龙村村民李加呈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大山的女儿”从深山走到城市求学,又回到深山反哺父老乡亲,廖美娣为当地撑起“小病不出山”的健康蓝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一年又一年,廖美娣就这样用脚步守护民众的身体健康,岭洋乡11个行政村,该乡12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的身体情况,她都了如指掌。乡里大多数的常住村民都认识廖美娣,每每看到她,都会亲热地叫一声“美娣”。
廖美娣个人先进事迹篇4
她是村民们常念叨的“美娣”,扎根山乡32年她背着药箱翻山越岭送医送药,手机号成了村民的120。
8月3日,浙江衢州衢江区岭洋乡抱珠龙村乡亲们自发等候在村口,有人从20多公里外的村子赶来,只为送她最后一程。
廖美娣,岭洋乡卫生院院长,共产党员。7月15日早晨,她在卫生院值班时突发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于次日去世,年仅49岁。
8月3日下午,衢州市衢江区岭洋乡抱珠龙村,乡亲们自发等候在村口,有的从20多公里外的自然村赶来。他们都想送廖美娣最后一程,哪怕已经看不到她亲切的笑容,触不到那双柔软的手。
廖美娣,生前是岭洋乡卫生院院长,共产党员,扎根山乡32年,翻山越岭送医送药,成了村民们常念叨的“美娣”。
谁也没想到,7月15日早晨,她在卫生院值班时突发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于次日去世,年仅49岁。
廖美娣走了,带着对事业和山乡的深深眷恋。留给乡亲们的,是无尽的思念。
廖美娣个人先进事迹篇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8月3日,76岁的抱珠龙村村民冯金凤翻看手机,在“672244”这个手机短号上凝视许久。号码的主人正是廖美娣。廖美娣离开已半个多月了,但每每想到拨打这个以前24小时待机的号码,再不会传来亲和的声音时,她的内心阵阵刺痛。
去年,冯金凤摔伤了手,需要挂盐水和贴膏药,便联系了廖美娣。那天下大雨,她正发愁怎么出门,廖美娣的电话就来了:“雨天路难走,你别来卫生院了,我过来帮你挂。”“下了班,她真的来了,身上淋湿了,药包却裹得很严实。” 冯金凤动情地说。
岭洋乡位于乌溪江库区上游,衢江、江山、遂昌三地交界处,“山路九九八十一个弯,山道七七四十九道梁”形象地道出了当地的地理环境。而全乡约1700常住人口中,有1500余名老人。群众看病不易,尤其遇到突发疾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美娣”。
廖美娣的手机号码贴在全乡每一户人家里,成为当地村民的“120”。
“是美娣救了我邻居的命!” 村民李加呈想起邻居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当他发现生命垂危的邻居,立即打通廖美娣的电话。廖美娣带着卫生院医生,背着药箱、扛上氧气袋和担架飞奔而来,紧急处理后再送上级医院抢救,“如果再晚一点,邻居就没救了。”
只要有村民求助,廖美娣总会风雨无阻上门。
抱珠龙村村民张名仓的父亲,生前患肝硬化多年,老人每次不舒服,就让儿子“找美娣”。从卫生院到张名仓家,要走40余分钟的山路,廖美娣从没拒绝过一回。廖美娣上门时的样子,张名仓历历在目:背个大药箱,在山岭间疾走,遇到老人要挂盐水,她就耐心地等在一旁,从白天等到黑夜,“夜路难走,可美娣执意不让我送,我只能站在高处,目送她远去,心里满是感动和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