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晨读心得最新范文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是一天读书最好的时光,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大学晨读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晨读心得1
10月中旬,我参加了国学社,并与学长们一起参与了每日在图书馆的诵读圣贤经典活动,至今,已两个多月了。而就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我感觉收获了很多,磨砺了很多,更感悟了很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大学》里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来大学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如今学习的知识多、技能多,但真正能启我们心智,蕴我们德涵的课程却不多。而国学社正给了我们这一契机,“明明德”于每日的晨读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是真正能“润物细无声”的。
做人以德行为本,才能居末,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寻找一块心灵的净土并不容易。每天早晨,我们在熹微晨光中起行,首先感悟的就是这校园醒来时的一片温宁静谧。在去图书馆的途中,心中便油然而生出一种神圣感——是的能受圣人的泽被,得贤者之教诲,本身就是一中极为幸福的事。在家,我们有父母耳提面命,而在大学,有这圣贤的思想引领我们正心净心、行事处事,这真的是莫大的福分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作为国学社成员,树立高标准,以身为范,这与我们诵读经典,学习先贤为人的目标是相契合的,先明德,后正心,继而身体力行。
我们晨读的内容主要包括《论语》、《弟子规》、《中庸》、《大学》、《朱子治家格言》以及适用于现代的行为规范等。选取的此类书籍均含有很深的道德思想,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感悟,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在晨读中,有很多繁体字生僻字,有些句子艰涩难懂,这就给我们理解其含义带来了难度,读起来也生疏错漏了不少。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国学深厚的底蕴,身在浓郁的国学氛围中,眼观耳闻都是彬彬有礼,德行谨严的学长,我们不由自主的便会受其熏养陶冶、获益于无形。
近冬的天气是越来越冷的,因此每天的国学晨读给我们带来的`是一项挑战,更是一项历练,《弟子规》中说的“朝起早、夜眠迟”要做起来真的是不容易。能坚持下来,我们就收获了一份磨砺,一份坚毅。我很惭愧,因为晚上忙碌到深夜,而早上睡过头,没去参加晨读的情况,发生了多次。这也是我毅力不够,惰性未除的表现,必须改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每次晨读,都能看到侯超处长,感觉真的很佩服,这样的冬天还能坚持来图书馆,很不容易,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而其自觉、好学的精神更是感染大家,可以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吧。
大学晨读心得2
医院开展晨交班读书活动以来,感触确实很深的,仔细回想在这一个月的工作和生活,就像每次看到朱自清的《春》一样,心中充满了欢欣、喜悦。有时候会为领读者的情绪所感染,心潮澎湃,有时也会禁不住为那景那情禁不住眼眶湿润。如王院长的精彩总结;读书学习是传递正能量的一种途径,用阳光驱赶黑暗,用播种填补荒芜;心中满怀感恩、希望才能使工作的每天变成享受幸福的每一天。
最让我感动的是杨孝埔院长领学的莫言的“面向太阳,不问春暖花开”一文。是啊,人,来到这世上,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不公平;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
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你羡慕我的工作,我羡慕你每天总有休息时间。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
在物欲横流信息发达的现在,人们的价值观正在接受着强大的冲击,改革开放后,带给内地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昌盛,也逐渐拉开了贫富差距,这种差距加速了另一种阶级形态的凸显,很多人在羡慕别人享受奢华生活的同时,渐渐萌生出许多对社会、对生活的不良情绪,压力的产生,一部分转换为生活的动力,也有一部分变成了一种暴戾的宣泄;再严重的是会对家庭、对社会产生报复的行为。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传递正能量变得尤为重要。读书,成为正确引导的一种必要方法。
现在,有学者感慨,“现在的社会,耗精费力写一篇文章,除了作者,没人愿意读”,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不知道从何时起,变得看书、看文件一目十行,浏览微信,只看到标题和段落,甚至为了社交的需要,看到微信头像和标题进行标准性点赞,有的还来不及看到转发的具体内容。回想起刚上班时,发完工资,总是挤出来点钱来,去书店逛逛,翻翻那些古典名著,诗歌、散文,伴着晨钟暮鼓,那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啊!可是,“一如俗世,万般皆浊”,现在为柴米油盐计较,为孩子上学补习忙的不亦乐乎,却忽视了,自我心灵的沉淀,忽略了心灵也需要一种滋养,需要用正能量的文字填充焦躁烦闷的心。
今天有幸看到特别关注中一篇短文,“总有人在路边问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余秋雨先生精辟简练的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记下来,与大家共勉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愿我们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有书香陪伴,愿我们在晨读中享受作者的优雅博学,让我们一起进行心灵的触动、碰撞,愿我们走过的路,都能成为一本“书”。
大学晨读心得3
在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组织学生集体晨读宪法、举行特别升国旗仪式,并且明确校长要主持一次教职工宪法学习活动或者为学生讲授一次宪法教育课。同时表示研究制定开展宪法教育的基本要求,形成科学的教学安排和常态化的教育机制,明确中小学宪法教育的专门学时,并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测试范围。这些要求,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基础。
不久前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任务中的一个。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是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之母,法中之法。一个国家的所有法律,都不能违背宪法精神,只能在宪法原则框架内进行制定,绝对不能与之悖离。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仅此就不难看出,宪法是何等重要的法律。
但是,宪法在人们头脑中的地位,未必达到了敬畏的高度。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违宪行为,大都与此不无关系。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有忽视宪法教育的因素。一个人不懂得宪法的性质,不了解宪法的内容,难免会有出格的言行。所以从小掌握宪法知识,加强宪法意识,这是建设法治国家基础中的基础。
有了宪法这个标准,就能从根本上厘清是非的边界。比如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宪法第1条),那么任何诋毁、否定、亵渎、破坏这个制度的言行,都是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抵制。比如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宪法第13条),"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宪法第39条)。那么任何强拆公民合法住宅的行为,都涉嫌违背根本大法。又比如,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宪法第43条),那些从来不让员工享受"带薪休假"的单位,都是对宪法的轻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我们太需要宪法的普及了。日常生活中太多的违宪表现,哪怕有其他法律法规做借口,都是站不住的,因为从法律位阶上说,宪法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全部法律的统领,这就是"宪法"的独特内蕴。只可惜,这个认知并不坚实。故而,从小给孩子根植宪法概念,形成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树立法律权威,就是十分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