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腔的相关乐理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声腔,是区分汉族戏曲艺术中不同品种的称谓,声腔是戏曲中的一个专用名词,一般是把戏曲中某些音乐和演唱相类似的腔调称为一种声腔,或归为一个声腔系统。下面就跟随学习啦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声腔的相关乐理知识吧!
声腔的乐理知识(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区分中国戏曲艺术中不同品种的称谓。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从戏曲形成之始,就有不同民族和不同地方的戏曲。它们之间的差别,如以演唱声腔来区分,称腔或调,如弋阳腔、梆子腔、拉魂腔、徽调、汉调等,谓之戏曲声腔;如以民族或地域的艺术特色相区别,称戏或剧,如傣剧、京剧、高甲戏、歌仔戏等,谓之戏曲剧种。根据1980、1981年各省、市、自治区的统计资料,全国共有戏曲剧种317种。戏曲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别,体现在文学形式和舞台艺术的各个方面,但主要表现在演唱腔调的不同。戏曲声腔,除指音乐声腔及其演唱特点外,还包括由这一声腔流布各地繁衍而成的声腔系统,简称腔系,如昆山腔及地方化了的昆腔所构成的昆腔腔系。剧种指在不同地域形成的单声腔或多声腔的地方戏曲和民族戏曲,如河南梆子、河北梆子是以梆子腔为主的单声腔剧种,川剧则是由昆腔、高腔、胡琴(皮簧腔)、弹戏(或称乱弹、梆子腔)、灯戏等5种声腔组成的多声腔剧种。任何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形成、流布、发展、衍变,既有自身的特点,又有共同的规律。
每一声腔剧种的最初形成,都以鲜明的地域语音和音乐为特色,都是一种地方戏,后来逐渐扩散、繁衍发展。它的流传则有赖于戏班和艺人的流动和在新地区定居,培养出当地人才,只有这样才具备衍变为新的声腔剧种的起码条件;但是一种声腔剧种流布新地区后,能否与当地语言、音乐、习俗、欣赏习惯相结合,衍变为当地独有的声腔剧种,还要具备客观条件,其中包括时代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在内。从戏曲史上看,戏班艺人流布外地并生根落户,其原因很多:①随人口迁徙,如大规模移民或因逃荒、战乱等原因。北杂剧南下,正是随元朝统一南北而造成;明初弋阳腔的远涉云、贵,也和军队的进驻有关;②明、清商业发展,商人贸易交往频繁,如山西票号业发达对梆子腔的流布,起了重要作用,故艺人中流传着“商路即戏路”的说法。③清代高级官吏因避籍,多由外省人任职,他们为了自娱、酬酢,常调本省戏班应承。④传统习俗,如春节灯会、迎神祭祀、婚丧嫁娶,为民间小戏的发展,培植了沃土,年复一年的长期演出,有可能衍变出新的声腔剧种。这诸多因素综合一起,仍不能脱离戏曲与人民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总的发展规律。任何声腔、剧种,只有在继承前人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不断革新,不断创造,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声腔的乐理知识(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调腔属高腔系统,其声腔以调腔为主体,四平与昆腔也时而用之,故“调腔”一词为剧种和主要声腔的共称。调腔音乐风格,古崐戏与时戏不同。古戏典雅清丽,体局静好;时戏则高亢激越,气势崐磅礴。调腔音乐特色有二:一是人声帮腔,于渲染气氛,烘托剧情崐,制造悬念,刻划人物具有独特作用。二是锣鼓助节。通过打击的崐强弱、徐疾、高低、疏密及音色变换,来表达不同的感情与气氛。崐调腔乐。设鼓板、小锣、正副吹,五六后场,官弦乐等十几人。调腔行档有“三花、四白、五旦常”之称。调腔表演艺术,以精湛崐细腻著称。张岱《陶庵梦忆》赞誉:“科白之妙,有本腔不能得十崐分之一者。”
声腔的乐理知识(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任何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形成、流布、发展、衍变,都是既具有自身的特点,又具有共同的规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每一种声腔剧种,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产生或形成,并以本地域的语音与音乐为特色,所以最初只是一种地方戏,后来,逐渐向外地流传,才可能繁衍发展。它的流传,有赖于戏班和艺人的流动;它的繁衍发展,有赖于戏班和艺人在新的地区定居和培养出当地的人材,这些是决定性的因素,也是它本身具备的主观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在新的地区,与当地语音、民间艺术结合,衍变为新的声腔剧种的可能条件。但是,能否形成当地的声腔剧种,还要具备客观条件,其中包括社会的和时代的各方面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戏曲史上看,声腔剧种随戏班和艺人的流动而流布外地,并落户生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情况:①人口的迁徙,戏班和艺人也随之到新的地区。造成人口迁徒的原因,有大规模移民,部队的进军与屯驻,逃荒和战乱等。元朝统一南北带来北杂剧的南移;明初弋阳腔的远涉云、贵,也和部队的进驻相关;明末李自成起义所到之处,为梆子腔(秦腔)的流传创造了条件。②明清两代工商业城市的出现,以及近代历史条件下大、中城市的繁荣,也为各种地方戏曲声腔的荟集、交流,以至融合产生剧种创造了条件。就是一般贸易发达的城镇、码头,也成为戏班和艺人流动演出的场所。各地商帮要用本乡戏班为自己的酬应、交往服务,戏班、艺人也要赖此卖艺谋生。如受徽商贸易交往影响,流布南北各地的徽班,对皮簧腔及各地皮簧剧种的形成起过重要的作用;山西、陕西商人贸易交往的频繁,特别是外连督抚内通宫廷的山西票号业的发达,对梆子腔的流传及各地梆子剧种的兴起起过重要作用。主要靠水路交通进行经济往来的中国南方,就出现了以河道命名的各种水路戏班。所以艺人中有“商路即戏路”的说法。③清代地方高级官吏,由于避籍,大都由外省人担任。他们为了自娱,赴任时往往自带外省戏班,如昆班、徽班。官场酬酢,例由外班承应,祭神演剧,也用外班。官吏调任时,这种外班往往自愿留居当地搭班演戏。④民族传统的社会风俗习惯,给戏班和艺人提供了在农村活动的广阔天地。一年一度的春节灯会是民间小戏萌生的沃土,各种节令的酬神演戏,绅民百姓的喜庆娱乐等都成为民间职业戏班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这种活动年复一年地长期继续着,使受到群众欢迎的声腔剧种,不断扩大其活动地域,建立了与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得以不断衍变发展。
尽管任何声腔、剧种的发展都是整个戏曲艺术发展中的个别现象,但是,和戏曲的其他表现手段一样,它不能脱离戏曲发展的总的规律,即戏曲与人民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只有在继承前人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不断革新,不断创造,才能使戏曲艺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感兴趣:
1.乐理知识大全
2.乐理入门基础知识
3.基本乐理知识
4.乐理基础知识
5.大管的乐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