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观后感范文
《寻路》观后感范文
《寻路》的精彩之处在于一开场就扣人心弦,众多熟悉的历史人物纷纷出场,毛泽东、周恩来、赵世炎、邓颖超逐步登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寻路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寻路》观后感篇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张多福执导的革命题材电视剧《寻路》,聚焦了1927年”4.12”大屠杀至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五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斗争摸索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寻路》不是照本宣科式的历史剧集,也没有把历史人物书面化,剧集中塑造人物的手法更加生动,革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也有大悲大喜的情绪波动,让观众看到在残酷斗争的岁月中,革命先辈是如何闯出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以往的影视剧《长征》、《大转折》《大决战》等等作品中,我们只是能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新中国之前与国民党的殊死较量,但对于1927年蒋介石背叛大革命的历史,影视剧中介绍详细的并不多。《寻路》是在影视作品中丰富这段历史,电视剧开篇,就从蒋介石联合北伐军与上海滩的青帮一起,密谋除掉上海的工人纠察队,因为纠察队是由共产党领导,在上海得逞之后,蒋介石分共的计划遂发展到了全国,共产党人面临着自1921年成立以来的最严峻考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寻路》的精彩之处在于一开场就扣人心弦,众多熟悉的历史人物纷纷出场,毛泽东、周恩来、赵世炎、邓颖超逐步登场,他们在大时代中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剧集中角色的年轻化也会吸引到年轻观众,毕竟这段革命历史距离今天已经很遥远,历史中的点点滴滴已经被大众遗忘,在电视剧中重温,并且了解当时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会让观众重新认识历史,和更了解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电视剧《寻路》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过去影视剧中的革命领袖人物往往就是高大全,在本剧中的毛泽东、周恩来当时的年纪不大,他们处于青年时代也会有年少气盛的一面,也会面临各种失败的挫折,但领袖之所以能成为领袖,在于他们能够不被失败击倒,一次次重新站起换得几十年后的胜利,这种韧劲自然非常人可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剧名《寻路》就是讲述毛泽东在1927~1932年革命最艰苦时期,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总结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胜利法则,不要小看这十二个字的总结,这不仅是用鲜血换来的斗争经验,也是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最后胜利的基调。路,的确是人走出来的,但寻找路径的千辛万苦也不能忘记。
《寻路》观后感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电视剧《寻路》正在央视一套热播(我在网上已全部看完),引来了各方热议。尽管在个别演员选择、一些细节处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但该剧仍不失为同类题材中最好的电视剧。《寻路》以新颖的角度全景式讲述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1932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艰难奋斗、痛苦求索,为中国革命探寻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伟大道路的真实故事。
《寻路》将光明与黑暗交织、真理与谬误难分、忠诚与背叛同在、坚持原则与妥协调和俱有的真实历史艺术地呈现给观众,反映了国共两党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突破性地表现了矢志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毛泽东和带有浓厚旧军人色彩的朱德、彭德怀等红军将领之间的红军内部的复杂矛盾,全面描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按照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探索革命道路的共产党人与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为代表照搬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极左路线的尖锐冲突。在毛主席120周年诞辰的时候,在当前党面临着巨大危机的关口,《寻路》主创人员推出这部史诗般的电视剧,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寻路》全方位再现了一段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除了毛泽东以外没有一个人知道中国革命的道路该向何处去,也没有一个人真正有能力有智慧有胸怀有魄力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那些从旧军队走过来,虽然认清了社会黑暗,厌恶国民党反动统治,却不了解中国现实——尤其不了解中国农村、农民、农业的人不行;那些深谙中庸之道、八面玲珑、圆滑处事、只懂服从与调和、不愿抗争和坚持真理的人也不行;那些吃洋面包喝洋咖啡、穿西装打领带、死背马列教条,靠发号施令、颐指气使、挟洋天子以令土诸侯的人更不行。只有信念坚定,胸怀广博,人格高尚,毫无私心,既谙熟中外历史又了解中国现实,既精通政治又精通军事,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的毛泽东才能真正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论断,随后他领导秋收起义,通过“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率部进军井冈山,历尽艰难开辟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由于党中央的错误路线和瞎指挥,也由于红军内部多数将领无法理解毛泽东的思想,致使毛泽东几次被撤销前委书记、政委等职务。而每当毛泽东失去军事领导权,红军就遭遇惨败,而每次惨败后都是毛泽东将红军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失败,胜利;再失败,再胜利……在这坎坷曲折的发展历程中,该剧细腻地诠释了什么是远见与短视,什么是坚定与动摇,什么是伟大与平庸。
《寻路》生动地刻画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求索路上的孤独、寂寞、痛苦与无奈。在相当长时间内,留过洋、进过正规军校的朱德、刘伯承等不相信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坚持按照中央指示行动的彭德怀几次反对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喝过洋咖啡的陈毅、瞿秋白、李立三、王稼祥、任弼时、顾作霖、陈云等认为毛泽东不懂马列主义,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善于调和各种矛盾的周恩来不能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甚至连妻子贺子珍都不能理解自己的丈夫。毛泽东几乎总是站在少数人甚至一个人的立场上,要去说服多数人接受他的主张,而结果却是一次次被撤销领导职务,一次次不得不痛苦地离开他亲手创建的红军,一次次看着许多红军指战员在错误路线的指引下付出无谓的牺牲,党和红军也一次次濒临夭折的绝境。剧中毛泽东那瘦削而孤独的身躯包裹着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巨大痛苦。毛泽东多次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是一种怎样的寂寞和无奈!而党和红军为此付出的代价又是多么沉重和惨痛!
该剧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对苏区中央局的所有领导说:“对于我的批判,我不辩解,我相信历史会做出公正的裁决!”“中国革命只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坚信这条革命道路是正确的!”然后他离开会场,画面呈现毛泽东孤独背影的特写,传来的是毛泽东那穿越时空的独白:“看来让人们认识真理,光有正面的经验是不够的,还要有反面的教训才行!”直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沦陷,红军被迫长征,历经湘江惨败,同时丢掉了党在白区的全部阵地,多数共产党人才认识到了毛泽东的伟大正确,这才有了后来挽救党和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的召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是的,时间早已做出公正的裁决,真理就是掌握在毛泽东手中。历史雄辩地证明了毛泽东路线的光辉正确和毛泽东无与伦比的伟大,无可辩驳地说明了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发展壮大、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诞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毛泽东成为党和军队的核心不是靠政变获得的,不是搞阴谋诡计篡夺来的,不是自封的,也不是由谁指定的,而是全体红军将士的选择,绝大多数真正共产党人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寻路》观后感篇三
无论你加入党的历史有多早、贡献有多大,但不能代表今天或明天你是最革命的。无论你经历革命斗争有多么艰苦、走过的道路有多么曲折,但不能保证你永不叛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寻路》进入30集后,上海的白色恐怖活动异常猖狂,中共在上海总部的首脑机关也面临极大威胁。一大批中共人士及重要人物被捕入狱,有的惨遭枪决,有的叛变投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惨遭枪决的中共人士中,他们用钢铁般的信仰和意志,身拖沉重的锁链,拭去身上的血迹走向刑场,用高喊的口号掩盖了疯狂的枪声……。拭泪中,一种对烈士的敬佩,顷刻变成为周身热血沸腾的力量,同时,也无限惋惜而畅想到,如果他们中有人能活下来,或许他们中不泛拥有更为优秀杰出的人物,中国的革命就会有更多的火种撒布大地,成功的燎原大势会早一天到来。
而面对那些叛变投敌者,令人鄙视的同时,更让人思考一道十分严肃的问题,为什么这些人、甚至像党的早期领袖向忠发、拥有重要权力和地位顾顺章等人,会幡然投敌、变节人性,让他们手中的地位和权力,变成葬送革命成果的帮凶,并让一大批中共人士相继被捕,成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剧。同时,更让人扪心自问,面对党的誓言和义务,当自己身处其中时,会像他们一样做软骨头吗?
在提示第二问题的本质背后,当时,负责上海中共首脑工作的周恩来同志作了深刻的回答,革命的叛徒往往是从不注重个人生活小节开始的。
共产党人的变节,源自个人生活的小节。这的确让人振耳发馈,令人警醒。
这道答案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意义。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如果面对上述两类典型,自己应该属于哪一类,答案只有自己知道了。
《寻路》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寻路观后感范文